蘭州新區: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
芒種時節,走進蘭州新區萬畝高產優質苜蓿基地,集中連片的優質高產苜蓿一片翠綠,長勢喜人,迎來收割期。在蘭州新區秦川鎮炮臺村、振興村的苜蓿種植基地里,5000畝頭茬苜蓿鋪青疊翠,微風吹過田間綠浪涌動,泛起陣陣波光,數臺收割機協同作業,在綠色的大地上劃下整齊的線條。
紫花苜蓿素有“牧草之王”的美譽,蛋白質含量高、營養好,每年可以采收三到四茬,經過收割、晾曬、撿拾、切割等環節,綠油油的苜蓿被青貯裹包,變成營養豐富的青貯飼料。據項目負責人高福云介紹:第一茬苜蓿將在一周內采收結束,預計產量1500噸,產值450萬元。此外,完成頭茬收割后,公司將繼續追肥、灌溉,到7月底可以收割第二茬。
近年來,秦川農業公司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于秦川鎮炮臺村、振興村、段家川、小橫路等村建成蘭州新區秦川園區萬畝紫花苜蓿優質牧草基地建設項目,采取“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種植模式,通過引入優質種植企業,帶領農民專業合作社,建成集中連片高產優質苜蓿2萬多畝,有效推進了飼草產業規模化、集約化、產業化發展,在帶動群眾致富、促進鄉村振興的同時,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雙豐收。
在蘭州新區水阜河畔,草木蔥蘢,連片的苜蓿流青溢翠、清香撲鼻,轟鳴的收割機在田間穿梭,一派豐收景象。
為提升水阜河水生態綜合治理經濟效益,新區水務集團在水阜河畔種植了1300畝苜蓿,如今已進入收獲季節。為了更加細致地收割苜蓿,最大限度減少浪費,在一臺大型收割機的基礎上,增加了一臺小型收割機和部分人工輔助。據統計,水阜河岸的苜蓿一茬總產量約650噸,產值65萬元。
據新區農林水務局工作人員介紹,目前,新區累計種植苜蓿等飼草6萬畝,其中集中連片高產優質苜蓿面積2萬多畝。首茬苜蓿干草畝產將達到300公斤以上,全年預計畝產產量達900公斤以上,裹包畝產達到2000公斤以上。苜蓿產量的逐年提高,為新區奶產業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近年來,蘭州新區將生態修復、未利用地開發與現代農業發展相結合,統籌規劃種養加循環農業發展,推進以高產優質苜蓿為主的飼草基地建設,有效治理水土流失、改良土壤性質,改善區域小氣候,實現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走出了一條種養加全產業鏈生態循環現代農業發展之路。(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張建平 文/圖)
- 3-31· 雄安新區:將創新刻進“基因”里
- 12-19· 蘭州至張掖高鐵武威至張掖段開工建設
- 12-12· 甘肅蘭州發放首批大學生留蘭倍增計劃房票
- 11-11· 雄安新區:創新,讓“未來之城”跑出“加速度”
- 10-17· 鄭州高新區:打造算力產業創新高地
- 10-14· 蘭州新區:打造西部高水平產業技能人才高地
- 9-9· 南昌高新區產業發展跑出“加速度”
- 7-29· 蘭州新區:打造“科產融合”希望新城
- 7-18· 蘭州高新區為生物醫藥產業注入向“新”力
- 7-15· 浙江臺州新興產業發展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