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暢其流,經濟平穩運行的“定海神針”
數據顯示,今年4月份我國運輸服務進出口額超過1600億元,運輸服務已然成為我國第一大服務貿易領域。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面前,我國高效穩定的運輸物流網絡為保障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作出了重要貢獻。
航空運輸服務網絡越織越密,海上的外貿航線越開越多,公路運輸堵點逐步打通,鐵路貨運增勢喜人,日益凸顯著運輸價格、運輸效率的雙重穩定性。航空、海運、鐵路、公路等運輸方式共同構成中國大交通運輸格局,在中國綜合交通運輸網絡體系中各自發揮著獨特的優勢,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注入“強心劑”。
物暢其流是穩經濟的“壓艙石”。今年以來,多點散發的疫情形勢造成部分地區出現物流不暢情況,對制造業、工業等企業影響巨大,供需失衡嚴重擾亂了企業生產周期和市場秩序,很多中小微企業面臨倒閉的困境,嚴重影響經濟平穩運行。由此可見,物暢其流不止是關乎一企一戶的小事,更是影響經濟良性運轉的重要一環。“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這是黨中央的明確要求。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了穩經濟一攬子措施,其中重要一條便是穩產業鏈供應鏈,清除妨礙物流的“絆腳石”,打通影響落實的“中梗阻”,保障貨運通暢,達到復工達產的目的,努力推動經濟回歸正常軌道。
物暢其流是惠企業的“安全帶”。高效統籌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發展,市場主體無疑至關重要。貨運物流是經濟民生的生命線,之前一段時間,很多地區采取層層加碼、“一刀切”的通行管控措施,造成貨運受阻、物流不暢,致使生產原材料進不來,成品貨物發不出,企業的正常生產受到嚴重制約。物流不暢容易導致市場主體面臨合同違約、貨物倉儲困難、資金回籠周期拉長、生產計劃打亂等多方面影響,造成供應鏈受損。供應鏈是通過物流、資金流、信息流控制,經過多個環節連成的一個整體功能網鏈結構模式,如今暢通了物流運輸,撬動了多個關聯要素,最大限度地減少了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使得滿盤皆活。無不證明了唯有不斷暢通交通物流,保障市場主體運行,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方能穩住經濟大盤。
物暢其流就是保民生的“定心丸”。物流不暢會對百姓信心和生活產生嚴重影響,日常生活成本急劇上升,生活方式面臨諸多不便,造成包括生活物資價格上揚、生活物資緊缺、線上購物意愿下降等問題。多地建立協調機制,聚焦鐵路、公路、航空等大通道,打通“大動脈”、暢通“微循環”,讓貨運物流跑起來、重要物資不斷供。政策持續發力,堅持聚焦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重點區域,全力保障重點港口、航空機場、鐵路貨站、物流園區等樞紐場站正常運轉,集疏運高效順暢,使疫情防控、民生托底和物流暢通融匯貫通起來,切實解決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最后100米”難題,有效保障了人民的生產生活。
要通過堅持全國一盤棋,打通運輸堵點,疏通物流障礙,不斷推動實現經濟繁榮、企業發展、民生改善。以暢通內外雙循環為支撐,打通經濟循環的“任督二脈”,增強經濟發展活力。(鄭凱陽)
- 5-13· 暢通物流“經絡”,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
- 9-14· 貨暢其流鐵擔當
- 12-8· 貨暢其流鐵擔當
- 9-19· 人暢其行 貨暢其流 共和國交通運輸業發展成就巡禮
- 7-22· 物暢其流 安運國際打造歐洲物流大通道
- 8-13· 快遞小哥集體轉型外賣跑腿 同城物流經濟帶來的巨變!
- 12-19· 港口物流經濟成為東北振興重要的“利潤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