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經開區:以深化改革澎湃發展新動能
德州經濟技術開發區(以下簡稱“經開區”)以黨建引領產業發展,大力培育特色優勢產業,用黨建這一共同“基因密碼”推動產業上下游企業聯動,為打造改革開放示范區提供了充沛動能。2021年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等省“十強”產業五大工業領域產業實現增加值54.9億元,占規上工業比重70.3%,同比增長17.2%。今年一季度,克服疫情影響,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同比增長7.2%,經濟發展保持穩中有進態勢。
借勢借力
搶抓機遇求突破
5月10日,高新產業園項目施工現場塔吊林立,一派熱火朝天的建設景象。德州建能實業集團有限公司戰略發展部部長張良介紹,該項目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產業示范園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之一。京津冀協同發展產業示范園區包括高新產業園、電子信息產業園等11個產業園區,擬引進一批實力雄厚、主業突出、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大型企業集團,招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入駐,精準對接京津冀產業轉移。
去年以來,經開區聚焦強工業上項目、搭平臺優環境、抓改革促開放,實施“紅鏈引航”突破項目,組建高端裝備、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鏈等5個黨建聯盟,抓實抓緊國家北方應急醫療救援綜合示范區、中機寰宇、有研靶材等一批優質項目落地開工,山東有研硅單晶半導體材料與技術實驗室獲批2021年全市唯一的山東省重點實驗室,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大支撐。
一組數字可以生動展現經開區改革開放的澎湃活力:2021年,地區生產總值達到317.19億元,同比增長8.6%;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達到29.73億元,同比增長14.09%,高于全市平均1.79個百分點。全區經濟整體實力和質量效益明顯提升。
“搶抓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向縱深推進的機遇,全面融入省會經濟圈一體化發展,把握德州由服務保障轉變為雙向流通的定位,當好德州建設京津冀產業承接地、培育科技成果轉化中心、打造多元人才集聚高地主戰場。”2月15日,全區2022年工作動員大會召開,德州經開區黨工委、管委會主要負責同志說道。
京津冀協同發展產業示范園區作為經開區對接京津冀的橋頭堡,總建筑面積229萬平方米,總投資約105.6億元,目前,已有6個地塊開工建設。中機寰宇認證檢驗有限公司、英望科技(山東)有限公司、海鵬輝精密工業(深圳)有限公司等企業確定入駐,涉及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休閑食品加工等領域,預計總投資約40億元,全面達產后將實現年銷售額43.8億元。
“經開區管委會為盤活閑置資產,與展譽數谷(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展開合作,將太陽能(德州)小鎮科技園區共同打造為京魯數谷數字經濟賦能中心。”京魯數谷產業園招商總監孫志武說,園區依托大數據產業資源優勢,以打造“中國城市大數據產業研發·投資·運營商”為目標,為當地經濟發展提供多維度的資源聚合,為搶抓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機遇提供更大支持。隨著企業的入駐,目前京魯數谷已形成以政府立園、企業運作、統一規劃、資源共享為理念,以創新集聚、開放融合為主線的產業發展格局。
站在新起點,經開區將依托京津冀協同發展產業示范園和京魯數谷數字經濟賦能中心協同發力,促進當地產業滲透融合,推動產業協同聯動集聚、生產要素跨界配置,優化調節規模經營,以點帶面、整體突破,努力構建省會經濟圈創新共同體。
蹄疾步穩
勇闖改革深水區
面對經濟發展的新態勢、新挑戰,經開區主動適應、積極應對,著力破解制約經濟發展的體制機制問題,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重點推進國資國企、行政審批、政策紅利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增動力、添活力。
“建能集團發揮國有獨資公司的規模效應和‘拳頭’作用,推動項目建設和資本運作市場化。高創中心重點負責全區科技企業的引進孵化培育、天使投資、科技園區運營及企業技術交易、人才項目申報等科技服務。德州園區開發投資有限公司通過引入產業引導基金及產業鏈投資導入等模式,力爭形成千億元級產業集群。”管委會相關負責同志說,經開區進一步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大力推行“管委會+公司”模式,深入實施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新成立德州園區開發投資有限公司,推動園區運營開發平臺化;改組德州市開融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推動金融助力實體經濟精準化;重組高創中心,做強建能實業集團。目前,全區已基本形成一個布局科學、主業清晰、實體運營的國有資本頂層架構。
民之所望,改革所向。近年來,經開區立足群眾切身利益,破解熱點難點問題,改革首創亮點頻現:在全市率先出臺《關于鼓勵和支持科技創新驅動發展實施意見》,首次設立科技創新驅動財政專項資金,每年拿出5000萬元專項資金用于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創新平臺建設和科技成果轉化等。主動對接企業、靠前服務,指導開融公司開展供應鏈金融服務,與英望科技簽訂5000萬元額度合同,解決企業融資難問題,首筆資金946萬元已于去年5月21日投入企業。奧鏈工業互聯網有限公司在區審批部申請的網絡食品交易第三方平臺提供者備案獲得省級批復,成為全區承接省級權力事項以來第一家獲得該事項備案批復的企業。市民李媛媛利用東風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的智能審批終端成功辦理了個體營業執照,是德州首張在社區通過智能審批設備“秒批秒辦”的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一個個首創正是一系列改革持續推進的最好體現。
為充分謀劃改革全局,把握好改革的力度、節奏和重點,今年,經開區將深化“雙線并行”“拿地即開工”審批模式,持續推進標準地改革、區域化評估、多測合一、聯合驗收,擴面試點審批承諾制、信易批事項,實現項目審批全市最快。以獲批上市公司孵化聚集區試點為契機,搭建企業上市綠色通道,推動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打造全省孵化能力強、聚集程度高、質效雙優的上市公司孵化聚集樣板區,今年將實現1家公司過會,1家新三板掛牌,12家企業齊魯股交中心掛牌。
壯大產業
打造內陸對外開放新高地
敞開大門、打開窗戶,新鮮空氣才會源源不斷,發展的新動能才會持續涌動。
經開區重點圍繞電子信息產業精準發力、主動出擊。隨著有研12英寸集成電路硅片、有研億金集成電路靶材、東華軟件等項目相繼簽約,連同原有的有研8英寸硅片、威訊半導體等項目,經開區電子信息產業不斷壯大、集聚效應逐步顯現。項目全部建成投產后,將形成一個年產值達300億級的電子信息產業集群。
“這些進駐的項目可形成產業配套。對于地方而言,依托產業園區招商引資,實現了要素資源的高效利用,打造了相對聚集的產業業態。”管委會相關負責同志介紹。經開區圍繞三大主導產業,明確主攻方向,對于主導產業根據建鏈、補鏈、強鏈原則,著重引進對產業鏈對接和延伸有利的項目。通過“招大培強”“產業鏈招商”“以企招企”等方式,吸引更多配套企業落戶,產業鏈條不斷完善。
“從建廠時的小規模量產到大批量生產,再到亞太地區不可缺少的工藝研發基地,威訊聯合半導體(德州)有限公司用短短2年時間就達到了北京分公司8年的發展水平。”該公司總經理段樹剛介紹,威訊公司始建于1957年,總部設在美國,產品主要是手機芯片,客戶包括蘋果、三星、華為等國內外知名手機品牌商。2001年試水中國市場,在北京市設立第一個分廠,2013年該公司決定將第二分廠建在德州。
2021年,威訊聯合半導體(德州)有限公司1至11月實現營業收入53億元,成為當時全市新增的第一家營業收入突破50億元的工業企業,實現企業歷史性跨越,為全市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威訊德州公司來到經開區,帶來的不僅是進出口額和利稅的增長,更是帶動了經開區電子信息產業邁向高端。”相關負責同志說。
威訊公司在外貿方面取得的長足發展,只是全區外貿工作顯著成果的冰山一角。去年以來,全區貨物進出口額、已注冊服務貿易企業一路飆升、遍地開花,一件件“德州造”走出國門、走向國際。
數據顯示,2021年全區實現貨物進出口額112億元,列全市第2位,同比增長19.2%,跨境電商9710報關出口1362萬元。服務貿易實現5.5億元,其中,在服務貿易重點監測企業直報系統中,已注冊服務貿易企業18家,兆維鐵塔、德建集團、美利達、科興天然氣、中大貝萊特、威訊半導體等12家企業填報信息38條,填報金額1757.5萬美元,合計約11433.5萬元。實際使用外資2136萬美元,同比增長48.44%。
“堅持‘挖掘存量、擴大增量’兩手抓,引導外貿企業擴大進出口規模,鼓勵先進技術設備、關鍵零部件和戰略資源型產品進口,提高出口退稅資金池效用。”德州經開區黨工委、管委會主要負責同志介紹,下一步,經開區將大力發展跨境電商、公共海外倉等新業態新模式,做大做強“互聯網+外貿”,加快培育以技術、品牌、質量、服務為核心的外貿競爭新優勢,確保今年完成121億元外貿進出口、3億元跨境電商進出口任務。規劃高能級對外開放平臺,力爭綜合保稅區、合作共建園區、對口援疆園區、國際合作園區建設盡快破題。(韓立敏 趙慶川)
- 6-13· 嘉興經開區“雙招雙引”百日攻堅掀起高潮
- 6-9· 嘉興經開區“真金白銀”點燃汽車消費“引擎”
- 6-9· 九江經開區按下項目建設“快進鍵”
- 6-6· 貴陽經開區:創新驅動 數智賦能
- 5-30· 武漢經開區推出人才強區“黃金十條” 戰略科技人才給予最高1億元資金資助
- 5-30· 昆明經開區加快小微企業留抵退稅專項資金下達
- 5-30· 嘉興經開區以超常規力度和舉措 抓投資、穩增長
- 5-30· 鄭州經開區搭建創新平臺掀起招才引智新熱潮
- 5-27· 鹽城經開區:精準發力 招強引優 全力實現招商引資新突破
- 5-27· 贛州經開區:外商投資熱度持續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