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跑馬圈地搶灘物流末端“最后一公里”
得末端者,得天下。快遞業末端配送,逐漸成為行業新的角力點。而基于解決社區、商圈、辦公樓末端配送的方案——智能快遞柜成為了創業熱點。
近日,深圳市豐巢科技有限公司宣布獲5大股東順豐、申通、韻達、中通、普洛斯增資5億元,用于智能快遞柜網絡的建設。這也意味著,豐巢注冊資本將由原來的5億元翻倍至10億元。
此前,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6-2020年中國智能快遞柜市場前景及投融資戰略研究報告》顯示,我國智能快遞柜的需求主要以一線城市為主,未來逐漸向二三線城市滲透,預計到2020年,我國智能快遞柜產量將超過5萬組。
不過,由于我國智能快遞柜領域還處于初級階段,各快遞柜公司之間互立壁壘,用戶數據分散,難以形成真正的規模效應。業內人士認為,豐巢融資后,或加速資源集聚。
公司“微倉”模式一年布局70個城市
早在2015年,順豐、申通、中通、韻達、普洛斯5家物流公司宣布將共同投資5億元成立豐巢科技,研發“豐巢”智能快遞柜。其中,順豐持股35%,申通、中通、韻達各持股20%,普洛斯持股5%。豐巢法人為順豐總裁王衛。據悉,此次增資仍按原先比例,持股結構保持不變。
根據豐巢官方數據,在一年時間,豐巢完成了超過70所大城市、逾2萬臺柜機的布局,合作國內知名的物業集團超過20家,日均承接近百萬票快件的派送,同時服務于20萬名快遞員、1000萬消費者。據豐巢方面透露,計劃到2016年底,豐巢將在80個大中城市完成3.5萬臺柜機的布局,服務超4500萬戶家庭。
快遞業務量持續以年50%速度增長離不開電商企業的高速增長,高速增長背后隱藏著巨大物流末端人力成本壓力。智能快遞箱則是電商和物流市場衍生產物,其最直接的觸動點則是解決物流終端難題。
智能快遞柜將快件暫時保存在投遞箱內,并將投遞信息通過短信等方式發送用戶,為用戶提供24小時自助取件服務。這種服務一定程度上被業界認為是解決快件“最后一公里”問題的有效方案。
對于此次增資,豐巢方面表示主要因為短期建立的多元化服務能力以及被驗證的商業模式,使得股東方信心倍增。
業內人士認為,短短一年時間豐巢發展如此迅速,得益于業務模式上的創新。2015年“雙11”期間豐巢聯手順豐首創“微倉”模式。“微倉”的應用是基于大數據的算法和匹配,將消費者個人信息與豐巢點柜信息匹配,提前布控商品,后臺即推送豐巢取件密碼至消費者手機端。
據悉,目前豐巢業已標準化整套服務系統,為有微倉服務需求的企業提供支持。除快遞末端服務平臺之外,豐巢的商業模式還將更加多樣。豐巢相關負責人表示,考慮在提供服務的基礎上形成寄件傭金、軟硬件服務以及快遞柜顯示廣告的營收模式。
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申正遠接受南方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五大巨頭聯合豐巢探索智能快遞柜,是希望通過末端配送切入市場更大的社區商業中,成為未來社區商業的關鍵流量入口。“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快遞行業未來通過提供高附加值業務,獲得更大的效益的野心。”
市場中國智能快遞柜市場剛起步群雄逐鹿
國內智能快遞柜的發展緣起于2012下半年,目前國內智能快遞柜項目已經有百十來家,快遞巨頭、電商巨頭以及獨立的第三方快遞柜企業陣營劃分明顯。
以郵政、豐巢以及菜鳥網絡等為代表的快遞公司先后布局智能快遞柜市場。早在2014年11月,中國郵政在廣州推出“小蜜蜂郵包包”服務,同城4元,定位O2O物流,主要在商圈和學校超市設置“BEEBOX(蜜蜂箱)”。不過目前來看,有順豐領銜的五大物流公司加持,豐巢優勢明顯。
而以自建物流為核心的京東、蘇寧等電商企業,幾年前就開始在一線城市布局自提柜網絡。數據顯示,京東在2014年底實現了2045個配送站1045個自提點的建設。最近一年時間,渠道下沉是京東重要的戰略,“京東到家”的O2O平臺、“京東管家”的最后一公里物流都是兩個重要的服務載體。另外還有一類智能快遞柜則是第三方快遞柜運營管理公司,比如近鄰寶、速遞易等。
根據國家郵政局于2015年6月發布的《中國智能快遞柜發展現狀及趨勢報告》顯示,從開始使用智能快遞柜派件到2015年4月底,我國業務量前50位的城市共安裝智能快遞柜31156組,累計派送快件超過1.13億件。
而與之相比,國家郵政局于2015年4月發布的另一項數據顯示,2014年全年,全國快遞業務量完成139.6億件。也就是說,智能快遞柜啟用兩三年以來,累計派件數量不及一年快遞總量的0.8%。由以上數據可以看出,智能快遞柜目前還處于發展起步階段,還未形成規模效應。
而在國外,24小時自助快遞站已經有10多年的發展歷史,日本每棟樓宇都有一個標準的配置用來收發快遞,德國、俄羅斯、法國等其他國家都在使用。
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申正遠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從長遠來看,智能快遞柜市場前景明朗,末端配送市場隱藏著巨大的發展空間。“但目前,智能快遞柜領域還處于初級探索階段,由于智能柜提高了末端配送效率等,所以也需要更高的購置成本、運營成本以及維護成本。”
行業快遞企業借智能快遞柜占領數據入口
目前,國內快遞業正面臨新的生存瓶頸。而在互聯網經濟下,真實動態的消費數據成為競爭核心,智能快遞柜則是連接消費者數據的一個很好載體。
在中國物流學會特約研究員楊達卿看來,此次五家快遞企業這次聯合建立“智能柜”,表面競爭完善服務網絡,背后更強大的意圖是掌握消費者的真實動態數據。
楊達卿告訴記者,隨著京東、蘇寧等自營電商越來越強地掌控上游貨主數據,并掌握終端消費數據,快遞企業很可能淪為替人跑腿的工具性企業,增值空間進一步萎縮。因此,快遞企業極力占據數據入口,并掌握動態真實消費數據,這也是近兩年的快遞發展新趨勢。
“末端配送領域競爭激烈,但目前行業整體仍處于探索階段,并未摸索出成熟的商業模式。”在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申正遠看來,除了物流企業搶占布局之外,電商以及互聯網巨頭也進入終端配送領域,可預見末端配送領域競爭將越來越激烈。
盡管智能快遞柜是一個新興產業,但由于其發展迅速,且與快遞物流公司以及電商企業聯系緊密,其行業并購已經開始。
早在2015年7月,豐巢試圖擬增資認購第三方快遞智能柜——三泰控股旗下的速遞易30%-40%的股權。不過兩個月之后,最終因整體估值、入股比例、業務合作、回購權等核心條款未能達成一致,雙方終止了合作。
而在2016年5月18日,菜鳥網絡宣布聯合12家快遞公司和包括豐巢、速遞易在內的8家自提柜企業,建成全國最大的快遞自提柜服務平臺。根據公開數據推算,目前豐巢快遞柜占據了菜鳥平臺上約40%的柜機網點。
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申正遠分析認為,去年豐巢與速遞易收購終止,不排除獲得增資后的豐巢再次啟動收購。而風巢背后股東順豐布局社區智能快遞柜的最根本目的主要是想進一步滲透社區O2O服務,因此也將會在下游服務上有所發展。
第三方點評
互立壁壘,難成規模效應
目前,智能快遞柜普遍存在四大痛點:一是服務承載能力固定,遇“雙11”等消費高峰易爆倉;二是快遞柜進社區存在入駐困難,被多頭爭利;三是作為基礎設施投建,盈利能力普遍不足;四是快遞柜多數只能滿足標準化小件,不能滿足消費者多元化網購需求。
此外,智能快遞柜還沒有看到較好的多樣化商業落地。智能快遞柜不應該像目前這樣是一種獨立的末端模式,而應該作為一種高效的智能工具植入,同時解決消費者與代收點時空不匹配的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智能快遞柜模式最大的問題是各公司之間互立壁壘,用戶數據分散,難以形成真正的規模效應。沒有全國性的網絡資源,對電商企業和快遞企業都不利。
豐巢融資后,或通過并購加速資源集聚。目前國內快遞柜企業普遍生存艱難,年內或有一些收購整合加速資源集聚。其中,服務和貨源較為穩定的校園智能柜和成熟商業區智能柜企業,將是被收購的重點。
- 1-6· 4.8萬公里!我國高鐵運營里程再創新紀錄
- 10-7· 十六萬公里鐵路線縱橫成網 流動的中國活力奔涌
- 7-8· 資本市場持續助力西部大開發 多家千億元市值企業扎根西部
- 10-3· 資本市場助推“寧波制造”換檔升級
- 3-17· 350公里時速列車跑出“新激情”
- 4-26· 最后的旗艦:LG V70 現身 Geekbench,搭載驍龍 888,或已量產
- 2-25· 快遞末端配送被納入浙江省智慧商圈培育試點
- 11-19· 末端派送中外快遞公司各有各招
- 11-5· 百萬公里贏百萬收益,歐曼百萬公里名人堂峰會在京舉行
- 11-2· 沄柏資本助力物泊科技,開創智慧物流新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