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活水灌溉實現“錢糧生態三豐收”
“以前澆地多是靠機井抽取地下水,只有一根接水管,農忙時經常需要排隊,有些耽誤時間,現在溝渠里常年有水,想用時拉根管子就能用。”剛剛澆完農田的村民蘇雪濤說。
蘇雪濤在河北省邱縣古城營鎮東省莊村承包了200多畝農田,分地塊種植了棉花、小麥、山藥。他說,因為承包的土地較多,對用水價格比較敏感,他之前澆一畝地電費、水費加一起大概需要60元,而現在花費至少要低一半,真是省時省力又省錢。據了解,邱縣目前超過九成耕地都在使用地表水進行灌溉。
蘇雪濤的獲得感與近年來多地水利建設有較大關系。記者從河北省水利廳獲悉,河北通過推進河湖水系連通整治和農田水利建設工作,統籌利用長江水、黃河水和當地地表水置換農業灌溉地下水,部分地區初步形成了河湖、溝渠、坑塘互聯互通、水源互引互濟的水系格局,目前全省已有1000萬畝農田實現地表水灌溉。
水利基礎設施不僅實現了農田日常好澆水,揚水站、節制閘等設施完善也在逐步實現農田“旱能澆、澇能排”。在邯鄲市曲周縣,近年來通過新建或維修節制閘、分水閘、橡膠壩等,能夠在干旱時抽取河水并適度保存,在洪澇時將農田中的積水排放到河流中,為糧食穩定生產打下堅實基礎。
邢臺市新河縣2022年當地整合資金5.13億元,以水系為脈絡、以村莊為節點,集中連片,在穩定農田灌溉基礎上,打造生態蓄水景觀示范帶,逐步恢復水清岸綠的田園村居風光。
伴隨著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提升,新河縣不少地方農村人居環境得到改善。新河鎮白穴口村以前千余畝沙荒地變成了千畝荷塘,大批蒼鷺、黑翅長腿鷸等鳥類在這里覓食、嬉戲。村民李耀軍說,村子環境變好了,成了縣里不少人休閑游玩的新選擇,不少村民還在周圍做起了小生意,人們生活越來越有盼頭。
“水網建設不僅能減少地下水開采量,還通過灌溉增加了對地下水的補給。”新河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方向明說,截至2022年初,新河縣累計關停地下水井433眼,地下水平均埋深從2016年的72.46米上升到了2021年的61.56米。
為確保農田灌溉工程設施長期高效運行,保定易縣遵循“誰使用、誰管護”“誰受益、誰管護”的原則,激發村民“主人翁”意識。當地狼牙山鎮貓爾巖村多名村民組成了志愿者小分隊,定期到農田水渠清理垃圾和淤泥,對殘缺部分及時進行修復,保證全村正常用水灌溉。
- 4-7· 河北省裝配式農房建設試點基本實現縣級全覆蓋
- 2-3· 河北省企業工業設備上云率連續四年全國第一
- 1-2· 河北雄安新區啟動機構職能調整
- 12-12· 河北經濟新數據新亮點(四):經營主體平穩增長 內生動能持續增強
- 11-18· 河北保定:一座京畿古城的“網紅”密碼
- 11-7· 河北亮出優化營商環境成績單
- 10-14· 河北政協推動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
- 10-14· 河北館陶:小黃瓜“鏈”出大產業
- 10-10· 河北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三三三”模式發布
- 9-30· 河北省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實現歷史性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