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公共場所電力浪費也有必要“拉閘限電”
“中部某省會城市的日落時間已接近19時,但部分路段的路燈管理仍然執行冬季時間,每天18時便‘準時’開啟。”“為了給購物者提供更加舒適的購買環境,商場往往不分晝夜開燈。由于缺少電氣設備的智能調控裝置,許多地方的照明、空調等設施在無人需要時也處于開啟狀態,造成浪費。”這些現象在全國多地均不同程度存在。
日前,新華社記者調研發現,在電力緊張的同時,一些地方公共場所電力浪費現象仍然較為嚴重,有必要對這些行為進行“拉閘限電”。
提起節約能源,很多人會想起“地球一小時”活動。各地做法通常是關掉標志性建筑物上的燈光,以示對環境保護的支持。
節約用電,可不是一場“秀”,更不只是那一個小時的“表演”。作為能源消費大國,我們更應該認識到這一點。特別是剛剛過去的2021年,因煤炭供需偏緊,我國部分省份一度拉閘限電,更加凸顯節約用電的重要性。
人走關燈、出門斷電,家庭用電的節約理念,從小深植在不少人心間。但公共場所呢?是不是長明燈、常亮屏,長期“敞開吹”的空調還是屢見不鮮?一些商場為了吸引客戶,安裝一些大功率裝飾燈且長期開啟,耗電巨大;城市景觀照明過度現象也日益泛濫,動輒大場面、每日燈光秀;即使是白天,部分區域公共照明依然“堅持工作”……
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這些用電浪費的行為,如果量化累加一下,會是一個嚇人的數字。記者咨詢了電力專業人士,如果一個地區有超過20萬工商業用戶,戶均1臺電腦下班時間不關機,每年浪費電能約4600萬千瓦時。看似不經意的舉動,累積起來會是巨大的浪費。
究其原因,一些地方缺乏用電管理意識,相比用電成本,企業更多關注的是經濟效益,商場通過大型燈光秀可以吸引更多顧客,便會忽略由此帶來的電力消耗。在企事業單位,電費是公共費用支出,很多人對不用自己掏錢的用電會很“大方”,沒有節約用電的意識,存在用多用少都與我無關的態度。
節約用電,需要倡導建立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加大節約用電、節約用能宣傳力度,結合缺煤限電、有序用電等現實案例,增強公眾節約用能緊迫感,在全社會深入開展全面節能行動,促進形成能源節約、綠色低碳的生產生活方式。節約用電還需要我們每個人的參與,樹立節約環保意識,從小事做起、從身邊事做起,下班關閉電燈、電腦、空調,這是舉手之勞,不費神不費力,勿以善小而不為。
節約用電,也需要政策引導社會科學合理用能。加快建立科學的能源資源節約評價體系,科學考核個人、企業、政府機構等主體,推動加強用電用能管理。持續發揮價格杠桿作用,加快完善節能環保電價政策,落實推行階梯電價制度,綜合運用需求響應、分時電價、差別電價等政策機制,引導社會合理用電、節約用能。
- 2-11· 公共防疫系列方案│玄武智能溫控大數據平臺 打造戰疫利刃
- 3-4· 蘭州將打通縣鄉村三級物流網絡 提升電商公共服務體系
- 11-13· 重慶市快遞末端網點被納入全市末端公共取送點項目
- 11-12· 物聯網公共安全及欺騙技術減輕物聯網風險中的作用
- 8-6· 強化跨境物流網絡建設,海航公共保稅倉投入運營
- 9-26· 關于加強國家交通運輸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建設提案
- 4-11· 天津建快遞配送公共服務中心 將實現村村通快遞
- 7-23· 河北港口建設公共碼頭 整合資源轉型升級
- 6-2· 中鐵物流集團聯手中國倉儲協會 共同打造倉儲業公共服務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