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村村通客車”助力鄉村振興跑出加速度
天津北方網訊:春日的薊運河水流淙淙,綠蔭環翠,沿著堤岸一路南行,大道寬闊而整潔,直通藍天碧水之間的村落——寶坻區大鐘莊鎮廠家窩村。然而,對于這里的村民來說,出行曾是困擾多年的“老大難”問題。
“以前出門,家里條件好的靠摩托車,條件差的只能靠雙腿,我們老人別說出村進城,就是到鄉鎮趕集都有些困難,很多老人更是一輩子沒出過幾回村。”吃過早飯,廠家窩村村民李老伯和老伴兒一起乘坐“寶19路”到城里看望孫子。“娃剛出生那會兒,村里只有個體公交,兒子總覺得不安全,所以每次進城,我們就搭鄉親的順風車,為了方便,我后來還特意買了一輛電動自行車。”
村口通客車,是幾代村民的夢想。2018年,為了解決農村出行難問題,本市大力實施“村村通客車”工程,寶坻區的公共交通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寶19路”開通后,廠家窩村終于有了公交車,村民不用每天一大早跑到臨近村候車了。
然而,車雖然通了,但由于路況限制,“寶19路”的公交站設在了離村口一公里之外。“大伙兒就盼著,能不能把車站設得再近點。”抱著試一試的想法,李老伯去年年初找到了區交通局,區交通局立即安排工作人員和運營企業入村現場勘察。“停車點找不到合適的地方,村廣場有圍欄,也有觀察盲區,車輛調頭困難。”運營企業負責人犯了難。“群眾的需求,我們要想辦法滿足,走,找村書記商量商量。”“可以開進村委會大院,不行我們就拆柵欄”……在區交通局、運營車隊和村委會的通力協作下,不到一個月,“寶19路”就順利開進了廠家窩村村委會。開通當天,李老伯拽上老伴兒喜滋滋地來“試乘”:“再不用走那二里地,這回進城看孫子更方便啦,我的電動自行車也可以光榮‘退休’嘍,坐上村村通,不怕風吹雨淋,兒子兒媳也放心!”
“村村通客車”,帶來的不只是“便利”,還有“紅利”。車通了、路順了,沿線村莊的產業經濟不斷騰飛,村民的口袋也跟著鼓了起來。
“這些天正忙著升級改造呢!”望著眼前成堆的建筑材料,劉媛臉上掛滿笑容,這是她擴建的第五座院落,從最初4間不起眼的小磚瓦房,到現在年接待游客上萬人次,她的農家院生意越做越紅火。
劉媛家所在的白毛莊村位于寶坻區林亭口鎮,是一個緊鄰潮白新河的小村莊。這幾年,得益于肥美的河鮮和香甜的葡萄,村里興起了鄉村旅游熱。客人體驗垂釣的樂趣,美滋滋地享用鐵鍋燉、野菜團子等特色美食。談起村里辦得火熱的農家樂,大家紛紛感慨道:“以前村民們只知農家苦,誰會想到‘農家樂’,多虧有了‘村村通’,讓村里的特產走了出去,把周邊的游客請了進來。”
幾年前,劉媛毅然辭去城里的白領工作,和丈夫一起回到家鄉,干起了農家院。然而創業之路并不平坦,經常四五天也來不了一桌客人。“后來,村子里通了‘寶24路’客車,交通便利了,游客流量也隨之增加。為了幫我們提高效益,區交通局的張哥還經常下村來調研,千方百計幫我們優化線路、拓展資源。”
劉媛所說的“張哥”,是寶坻區交通局運輸管理科負責人張洪威,作為“村村通客車”工程的參與者與親歷者,他一步步見證了公交車為“農家樂”帶來的持久優勢和老百姓看得見、摸得著的幸福:“2018年到現在,我們區陸續開通了55條‘村村通客車’線路,實現了669個自然村全覆蓋,村鎮都搞起了認種認養、農事體驗等特色項目,越來越多的游客慕名前來。”
老村莊開來“新客車”,好日子跑出“加速度”。作為本市一項重要惠民工作,近年來,“村村通客車”工程不斷突破公共交通盲點、難點,將一趟趟公交線路開進山村鄉鎮,開進百姓心里。截至目前,全市新開“村村通”線路140條,新增通車建制村838個,3474個建制村實現“村村通客車”。
“新院子裝上了音響,每間客房都擴建了十來平方米,為了讓大家休息得更舒適,我還訂購了一批高級床墊!”這段時間,劉媛每天都忙得不可開交,除了緊盯施工進度,她一有空就抱起食譜扎進廚房,“這不,我剛把小魚熬咸菜、三色燙面花卷的照片發到朋友圈,就獲得好多點贊。我和愛人琢磨著,再多開發幾道可口又營養的新菜品,讓老顧客們每次來都有新感覺、新體驗!”
- 3-31· 天津“無廢城市”建設亮出成績單
- 3-31· 天津抓緊抓實重大項目建設
- 1-13· 天津打造8個市級“夜津城”地標性集聚區
- 1-13· 天津開展“留創貸”金融產品服務試點
- 11-21· 北京、天津、河北等8地推出旅居養老機構服務平臺
- 10-21· 天津:全力打造“敢轉、愿轉、會轉”模式
- 10-17· 天津:金融“活水”灌溉科創“新苗”
- 10-14· 天津加快建設全國新能源設施租賃中心 服務實體經濟
- 10-10· 天津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貿易往來增長顯著
- 9-23· 天津創新推動內外貿一體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