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專精特新發展之路,中國高鐵砥礪前行
推動中小企業在“專精特新”上下功夫,支持更多的中小企業成為“單打冠軍”和“配套專家”。在“專精特新”旗幟的引導下,許多中小企業都在科技創新和制造強國的道路上,前赴后繼,奮勇爭先。
一直以來,“中國高鐵”不僅與國計民生息息相關,還是世界高速鐵路發展的“教科書”,更是我國“專精特新”理念的實踐的“先行者”。在習以為常的旅途背后,凝聚著數以萬計鐵路科研人員的心血汗水,中國高鐵的持續進步與突破,彰顯了我國的大國實力和強國風范。
專業化:自主創新,彰顯大國風范。作為交通運輸現代化的重要標志和國家工業化水平的重要體現,從“輸血”到“造血”,中國高鐵走出了一條自主創新的道路。無論是2021年7月,世界首套時速600公里速度級的高速磁浮交通系統在青島成功下線,還是在中國高鐵路基、橋梁、軌道、隧道等方面攻克的大量世界性技術難題,或者說高速鐵路動車組的整體設計、車體、轉向架、牽引、制動、等關鍵技術的自主知識產權……這條自主創新之路,讓中國高鐵在完全專利化、專利標準化、標準國際化等方面奔向未來,這背后映照出的是中國高鐵強大的自主創新能力,彰顯了中國全新構建的世界先進高鐵技術體系。
精細化:高精尖科技,磨礪國之重器。到今天中國已經擁有了自己完備的高鐵工程體系,比如無砟軌道技術、無縫鋼軌技術、牽引供電技術、高鐵齒輪箱、車輪等……以“齒輪箱”為例,作為高速動車組能量轉換與傳遞的核心單元,需具備30年2400萬公里的超長使用壽命,齒輪表面需要達到微米級精度,這樣的精度僅相當于頭發絲的五十分之一。而高鐵控制系統的電腦自控技術,更是實現了即便是在雷雨天氣也能規避外界干擾,保證列車正常運行。在中國廣袤的大地上,面對不同的海拔溫差、不一樣的地形地貌、詭譎多變的地形地貌……鐵路人敢于挑戰、永不服輸,用一項又一項技術的突破,推動中國高鐵的建設不斷登上一座又一座的高峰,樹立一座又一座豐碑。來自中國高鐵的標準化,讓“中國制造”邁向“中國智造”,讓中國標準走向世界。
特色化:特色服務,人民高鐵為人民。中國高鐵不僅有“專業化”、“精細化”等高大上的一面,讓人民群眾更感到暖心的,是高鐵貼心的乘務服務以及接地氣的“軟件服務”和“硬件設施”。 10年前一張小小的火車票承載的是鄉愁;如今“高鐵網+互聯網”雙網融合,讓“鄉愁”減負,輕松點擊、一鍵下單,祛除了各類中間環節,讓旅客體驗更美好。舒適軟座椅、全自動恒溫空調系統、嬰兒護理桌、殘障人衛生間等軟硬件服務設施,讓“專精特新”更有“溫度”。
新穎化:新設備新設施,持續創新增亮點。2022年冬奧會的網紅“瑞雪迎春”,給各國運動員、技術官員和旅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印象至深源于細節之美。列車在時速350公里運行中還能演直播,以前想都聯想不到的事情,如今在冬奧列車上實現了,敏捷迭代的創新精神,讓中國高鐵“新寵”備受矚目。這不僅體現了中國高鐵行業敏捷的反應速度和“人性化、定制化”的服務思路,也為世界高鐵的發展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向。筆者相信,在未來的時間里,中國的高鐵必將在世界的舞臺上更閃亮,世界高鐵的發展也因中國高鐵而變得更加多姿多彩。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中國高鐵,正是以“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的堅韌不拔和“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勇氣,攻堅克難,走“專精特新”發展之路,把“中國高鐵”推向一座又一座的新高峰!(文福樂)
- 12-16· 力挺專精特新 更多支持政策醞釀出臺
- 8-29· 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喜迎政策春風
- 8-24· 北京“專精特新”專板開板 首批50余家企業登陸
- 7-31· 浙江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數量位居全國前列
- 4-10· 重慶:專精特新提質汽車產業鏈
- 12-26· 專精特新“小巨人” 天津首家民營企業北交所上市
- 8-11· 安徽專精特新企業為制造業創新增添動能
- 1-20· “專精特新”企業成為強鏈補鏈生力軍
- 11-28· 輕客市場大躍進 福特新全順自動擋“自在超越”
- 11-22· 好評如潮!福特新全順自動擋成廣州車展最熱門輕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