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探索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新路
近年來,溫州市堅持走全面深化改革之路,續寫新的溫州故事、構建新的溫州模式、激活新的溫州動力,為區域高質量發展積極貢獻溫州力量。
溫州高質量發展取得新進展
溫州市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關于高質量發展部署,強化人才引育、打造科創高地、優化營商環境、推動數字化改革,全市高質量發展取得新進展。
——實施“百萬人才聚溫州”戰略,涵養人才生態。針對頂尖人才打造“引育留用”的完整人才鏈,兩年時間內實現院士引育“破零”并增至3位。設立“溫州人才日”,大力實施高校畢業生招引“510”計劃,全力打響“創業之都歡迎你,來了就是一家人”品牌。通過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民營企業人才周等活動集聚各路英才,科學家、企業家、創投家“三界”融合創新成效逐步顯現。
——積極融入長三角城市群,推進一體發展。主動接軌大上海,率先與嘉定區合作布局,打造“科創飛地+產業飛地”的雙向飛地模式,形成“研發在上海,產業轉化在溫州”的發展新模式。加快推進與省內重點城市戰略合作,與臺州簽訂“溫臺民營經濟協同發展戰略合作協議”;與杭州、寧波分別開展數字經濟戰略合作,高水平共建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積極推進與省際城市協同發展,推進浙南閩東合作發展區建設。
——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搭建開放平臺。持續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涉企優惠政策全部實現在線公開、申報、兌現。創新推出“無還本續貸”、“無抵押貸款”、“科技貸”等舉措,民營經濟、小微企業、制造業貸款和貸款成本實現“三升一降”。推動綜合保稅區、跨境電商綜試區、自貿區聯動創新區等開放平臺協同發展,為民營企業參與國際競爭合作搭建舞臺。弘揚企業家精神,辦好“溫州民營企業家節”,建成投用“世界溫州人家園”,給企業家以禮遇。
溫州推進高質量發展的優勢和困難
與上海、杭州、寧波等城市相比,對照“成為發展強勁的全省第三極”戰略目標,溫州深入推進高質量發展既存在比較優勢,也存在不少困難。
優勢一:具備人口流動帶來的內生動力。溫州地少人多,古往今來,溫州人奔走在全國和世界各個角落。人口流動帶來生機和活力。人口流動為溫州提供各項事業發展所需的勞動力、資金、技術等資源,降低勞動力成本,拉動城市消費,幫助溫州涵養形成開放包容、激揚活躍的城市文化氛圍,提升了溫州的輻射力、影響力和綜合競爭力。
優勢二:具備“溫州人精神”這一寶貴財富。溫州人是溫州最寶貴的財富,“溫州人精神”是指敢為人先、勇于創業創新的精神。溫州人精神是長期奮斗發展中積淀下來的寶貴財富,引領著溫州改革發展、奮勇爭先、趕超跨越。進入新時代,溫州人精神將繼續激勵溫州續寫創新史、爭創先行市,將在浙江建設“重要窗口”中綻放更加耀眼的時代光芒。
優勢三:具備民間商會、行業協會、異地商會發達的獨特資源。溫州在民間商會、行業協會、異地商會的建設上有成功的探索,商會和協會數量多、組織機構完善、運行機制健全,幫助積極規范市場主體行為,防止無序競爭,維護市場秩序。商會和協會成為市場各主體之間、企業與政府之間的溝通通道,政府與商會、協會分工協作,共同促進溫州發展。
困難一:國內外形勢復雜多變,溫州改革發展進入攻堅期。全球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全球化遭遇逆流,新冠肺炎疫情尚未止息,溫州因為外貿依存度較高,發展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較強。我國已經踏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在新的歷史時期,城市和區域競爭加劇,溫州前有標兵、后有追兵,以浙江省內為例,杭州、寧波處于絕對領先位置,紹興、嘉興、臺州是溫州有力的追趕者,而溫州包括民營經濟、市場化改革在內的相對優勢弱化,已經處于迫切需要深化改革的攻堅期。
困難二:資源要素趨緊,生產成本上升!捌呱蕉环痔铩,溫州各類資源本底薄弱,在經歷過早期粗放式發展模式后,以土地為代表的生產要素短缺,存量不足、增量有限,綜合生產成本不斷上升。
困難三:地理位置受限,深化區域合作存在天然屏障。溫州偏居浙江東南部,與上海、杭州、寧波等中心城市距離較遠,地理空間和距離對深化區域合作造成天然限制。
困難四:數字經濟發展優勢不突出。全球進入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以數字經濟為代表的新興產業將引領未來經濟發展方向。溫州數字經濟的發展規模、質量效益和杭州等先進城市相比,仍存在不小差距,數字經濟領軍型企業和產業集群仍有待培育。
溫州推進高質量發展的對策建議
對策一:把創新擺在核心位置,加快建設高水平創新型城市,爭取盡快實現科技自立自強。系統提升“一區一廊一會一室”創新能級,實現更多從“0”到“1”的突破,強化科技創新的高水平供給能力,以自主可控的創新鏈保障安全穩定的產業鏈、供應鏈。發揮溫州民營經濟活躍優勢,完善科技創新體系,打造領軍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接續發展梯隊,實現創新力量的“大小交融”。系統打造“產學研用金,才政介美云”十聯動的創新創業生態體系,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堅持賦予科研單位和科研人員更大的人財物自主支配權和技術路線決定權,打通創新鏈、人才鏈、資金鏈、產業鏈、價值鏈“五鏈循環”通道。
對策二:構建人才“引力場”。堅持“百萬人才進溫州”、“千萬人口住溫州”戰略,聯合發改、經信、稅務、民政等部門制定發布《百萬人才、千萬人口進溫州宣言》、《溫州人才創新創業行動綱領》等具有溫州辨識度的政策體系,給全國優秀人才提供最好的創業創新機會和發展環境,形成億萬人向往溫州的力量,讓去溫州工作、在溫州創業成為一種新時代風尚,打造市場化的溫州人才“引力場”。
對策三: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第一工程”。營商環境建設是打開新時代溫州高質量發展局面的總開關。爭創全國民營經濟示范城市,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培育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讓制度供給成為溫州新一輪發展的核心競爭力。要繼續深化“放管服”改革,進一步推動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厘清政府和市場的邊界。要加快推進法律法規的“立改廢釋”,緊扣全國、全省營商環境優化改革要求,制定發布《新時代溫州營商環境建設行動方案》及其實施細則,彌補政策缺位,適時修改現行政策文件,系統清理存在沖突和不合時宜的文件規定,切實推動上級層面各項規定的“精準觸達”和“落地見效”。要繼續放寬市場準入,提供清晰、透明的法律與監管規則,通過法治化提供公平穩定的外商投資環境,讓國內外各類市場主體都能平等活躍地參與市場競爭。
對策四:掀起制造業服務化轉型熱潮。溫州政府要有計劃地引導產業進行服務化轉型,制定發布《溫州制造業服務化轉型行動方案》,喚起制造型企業進行服務化轉型的系統性意識,全面提升制造產業的附加價值,加速企業內部沉睡的知識資產有效轉化為市場價值,加快提升溫州制造業的整體水平和綜合競爭力,在追趕世界制造業先進水平的道路上先行一步。
浙江之江經濟發展戰略研究院調研組
- 10-28· 我國將探索建立通感一體的低空經濟網絡設施
- 10-14· 上海探索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新路徑
- 9-19· 河北探索公益婚介服務推進移風易俗
- 9-16· 探索多元化養老模式 銀川市加快推動養老產業高質量發展
- 9-2· 山西朔州:探索工業固廢綜合利用新路
- 7-25· 滬滇探索“組團式”幫扶助力鄉村振興
- 5-20· 山東探索創業街區建設吸納帶動就業
- 4-11· 遼寧探索種養循環為農業增“綠”
- 3-25· 各地探索提升鄉村產業發展水平 做好土特產大文章
- 2-29· 浙江湖州探路可持續發展 “綠色”“創新”雙向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