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規院探索城市專項規劃設計,助力深圳建設成面向世界的生態宜居家園
不久前的世界環境日,確定的環境日主題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新時期背景下,生態文明建設成為國土空間規劃的重要內容,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不再是一句空話。深圳作為榮獲第四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的城市,深圳始終堅持生態文明建設,本土的一批優秀規劃院也同心同力,為深圳的生態文明建設積極助力。
深圳:兼顧經濟發展與生態宜居家園建設
深圳在創造經濟發展奇跡的同時,也營造了令人向往的生態宜居環境,這離不開深圳的規劃設計始終以人為本、持續服務于人民的理念。
作為一個山、海、城相依的山海城市,深圳在1986版城市總體規劃中最早明確了“帶狀組團式”的城市結構,并在此后的歷版城市總體規劃中不斷完善。2005年,深圳在國內率先劃定基本生態控制線,錨固生態空間、保障生態安全,保護了城市95%以上的山體和公園。這些奠定了深圳高效、生態、彈性的宜居本底,為后續的一系列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礎。
綠道:融合生態保護與市民休閑活動的先行探索
隨著城市發展,深圳對生態文明建設提出更高要求。2009年,深規院承擔了《深圳市綠道網專項規劃》的編制工作。作為全國的首個市級城市專項規劃設計——綠道網專項規劃,首次打破資源配置導向下“盆景式”的生態保護模式。這項城市專項規劃設計在當時創新性提出了“區域-城市-社區”三級綠道的網絡體系,構建了與城市山海格局、空間結構和功能布局相互契合的總體結構。
(深圳市鹽田大梅沙濱海綠道(圖片來源:鹽田區政府))
規劃以綠道串聯了重要的生態空間,活化了城市基本生態控制線,促進了線內資源與市民休閑活動間的互動,系統化搭建了城市綠色休閑空間導控框架,有效地服務與推動了深圳市綠道網的選線與建設。
(深圳市綠道網專項規劃<圖片來源:深圳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
山海連城:營造高品質生態
新時代背景下,光靠綠道網這一項城市專項規劃設計已經難以滿足深圳的生態文明建設需求,如何創造更美好宜居的深圳家園成為深圳相關部門和社會力量需要考慮的方向。2020年,深圳啟動山海連城計劃。“山海連城”計劃,是一項聚焦藍綠空間框架,讓山海城關系從相依到相融,營造高品質生態、高品質生活、展現山海城大美,邁向高水準治理的城市級行動。
(山海連城“一脊一帶十八廊”結構示意)
“山海連城”計劃以融合為目標、連接為手段,整合“山海林田湖草濕”全要素自然資源,構建重要生態屏障、廊道和網絡,搭建“一脊一帶十八廊”的生態空間結構,形成“連續、完整、系統”的生態保護格局。
生態文明建設任重道遠,作為深圳的一支重要規劃設計力量,深規院將持續“苦練內功”,不斷探索與積累,做好城市專項規劃設計,回應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助力深圳建設成面向世界的生態宜居家園。
- 4-18· 泉州探索開展企業簡易注銷登記改革 降低企業退出成本
- 3-21· 閩北探索構建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觀察
- 2-10· 溫州探索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新路
- 1-10· 深圳探索無人機取證執法 讓駕培違法行為無處遁形
- 1-6· 安徽探索“以用定治”新模式助力礦山生態修復
- 1-4· 探索緩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題的信用方案——聚焦加強信用信息共享應用促進中小微企業融資實施方案
- 1-4· 探索緩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題的信用方案——聚焦加強信用信息共享應用促進中小微企業融資實施方案
- 12-6· 多地探索成立大數據交易平臺——加快數據要素價值轉化
- 9-9· 蘋果探索 RISC-V 架構,招聘相關“高性能”程序員
- 6-24· 江蘇探索貨車司機依托互聯網平臺企業入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