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糧食產量創歷史新高 實現“十八連豐”
中安在線、中安新聞客戶端訊 記者1月13日從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奮勇爭先開新局”系列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去年安徽糧食播種面積10964.4萬畝,總產817.52億斤,同比增加13.72億斤,占全國增量的5.1%,總量居全國第4位,創歷史新高,實現“十八連豐”。
安徽作為糧食主產省,2021年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方面,主動扛穩糧食安全政治責任,通過“季季接續、茬茬壓緊、環環緊扣”抓好工作落實,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糧食生產目標任務,為全省經濟社會穩定發展提供了支撐。
省委農辦主任、省農業農村廳廳長盧仕仁在發布會上介紹,去年,安徽糧食播種面積10964.4萬畝,居全國第4位,較上年增加29.4萬畝。安徽糧食總產量817.52億斤,較上年增加13.72億斤,占全國增量的5.1%,為全國糧食豐收作出貢獻。產量創歷史紀錄,優質專用糧食也穩步發展。安徽推行“單種、單收、單儲、專用”規模化訂單生產,加快建設優質專用糧食生產基地。全省共落實優質專用小麥2682萬畝、占種植面積的62.8%,優質專用水稻2380萬畝、占種植面積的63.0%。連續3年制作并公開發布優質專用小麥(水稻)種植地圖,引導用糧主體做到“按圖索糧”,實現供給側和需求端有機銜接,促進皖糧品質和效益雙提升,獲得了農業農村部高度肯定,并向全國推廣。
此外,安徽還通過采取農機改造升級、開展機手培訓等辦法,先后2次開展全省機收減損現場演示活動,全省糧食收獲損失率較常年下降約1個百分點,挽回糧食損失超7億斤,占糧食產量的0.9%。
2022年,安徽緊盯糧食生產目標任務,將國家下達的全省糧食生產任務分解到市縣鄉村,落實到田塊,推動實現糧食播種面積不減、產量不減,確保任務全面完成。
加快高標準農田建設,全省全年新建高標準農田510萬畝,統籌發展高效節水灌溉30萬畝,畝均財政資金投入標準不低于2250元,高效節水灌溉每畝再增加200元。加快種子高產穩產新品種選育推廣應用,提高畝均單產和效益。深化“科技特派員+”行動,推動人才下沉、科技下鄉。聚焦先進農機化技術與裝備的推廣應用,提升糧食生產關鍵環節機械化率,扎實推動機收減損。鞏固擴大“按圖索糧”積極成果,發展優質專用糧食5700萬畝。瞄準長三角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強力推進“雙招雙引”,精準招商、定向落地,建設人才培養基地,提高自主創新、示范應用能力。(記者 彭旖旎 許夢宇)
- 4-7· 安徽省推動國有資產管理提質增效
- 3-31· 安徽:重點項目用地 政府發“禮包”
- 1-13· 守好糧食物資安全:浙江不提新口號謀持續文章
- 12-12· 安徽首單高成長產業債在滬成功發行
- 12-12· 安徽所有縣城年內實現15分鐘內上高速
- 11-14· 安徽:高質量立法為高質量發展“護航”
- 11-11· 安徽將建100個公益性零工市場
- 11-11· 安徽的“進博紅利” 成為越來越活躍的全球買家
- 10-17· 看安徽嵌入式養老 如何讓“家門口”優質服務便利可及?
- 10-10· 安徽推進土地節約集約利用綜合改革試點觀察:少占耕地 高效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