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專列”開啟云貴高原鄉村振興“致富門”
云南省昭通市小龍洞鄉小龍洞村毗鄰鐵路五等小站昭通南站。全村有2636戶村民,近九成種植蘋果。12000畝果園,年產的3600萬斤蘋果成為了當地的主要經濟支柱。而承載著這些蘋果運出大山、走進市場賣出好價錢,幫助果農們蹚出致富路的正是5648/5647次“慢火車”。(12月4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
東風好作陽和使,逢草逢花報發生。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項長期工作,沒有終點站,只有新起點。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關鍵一年。昭通市小龍洞村果農們的蘋果依托“慢火車”,“身價倍增”,荷包里有錢,臉上有笑容。可以說,“蘋果專列”在拓寬持續增收渠道、深入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這條道路上,成了云貴高原百姓的幸福慢車、致富快車。
“蘋果專列”開得“穩”,蹚出山區果農的幸福路。黨中央決定,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完成后,對擺脫貧困的縣,從脫貧之日起設立5年過渡期。過渡期內保持主要幫扶政策總體穩定。從現實來看,各地區各部門落實“四個不摘”要求,對脫貧縣、脫貧村、脫貧人口扶上馬送一程定。在這方面,鐵路就展示對社會的責任擔當,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助力脫貧成效更持續。比如,成都鐵路部門想方設法,讓蘋果成為昭通地區的特色產業,搭乘“慢火車”,賣到貴州威寧、六盤水、安順、貴陽等地。這趟列車平均時速只有40公里,從昭通南站到貴陽單程要近10個小時。列車雖慢,但它卻是云貴兩省鐵路沿線農產品出山的“致富快車”。當站身處冬日溫暖的陽光照耀下,在內昆鐵路云南昭通南站的站臺上,看見村民們挑著蘋果陸續趕來候車,這個地處云貴高原大山深處的小站一下子熱鬧了起來,你就會這樣的感慨,穿行在云貴高原上的“慢火車”讓鄉親們生活有了奔頭、有了更多的憧憬。
“蘋果專列”惹人喜,銜接開啟鄉村振興“致富門”。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過程中,各地持續加大對脫貧地區產業幫扶力度,實施鄉村振興。逢站必停、票價便宜、朝發夕歸、服務村民。在如今高鐵飛速發展的時代,“蘋果專列”堅持運行了18年。“蘋果專列”的開行,造福了當地百姓,贏得了民心,除了依舊便宜,它還在不斷升級。列車上開設廣播專欄,介紹當地蘋果品質,幫助果農們“在車廂里能多賣一點,下車時擔子能輕一點”。還在列車尾部加掛一節行李車,為果農們提供更多便利,被沿線果農親切的稱之為“親民小慢車”。不管是田間、果園,還是車廂、市場,到處都是一派豐收的景象。鐵路部門不計成本竭盡全力為貧困地區、邊遠山區人民群眾的出行做好服務,幫助百姓自力更生,農村地區就能逐步實現產業振興。
“慢火車”連接大山內外的世界,飽含為民擔當情懷。鄉村興則國家興,鄉村強則國家強。做好鄉村振興這篇大文章,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參與。鐵路理應在服務社會中充分發揮主力軍的作用。除了內昆鐵路上這趟“蘋果專列”,在高鐵網四通八達、復興號奔馳在祖國廣袤的大地上的今天,全國保留了81對公益性“慢火車”,票價低廉、乘車方便,滿足了偏遠地區群眾的生活需要。這些列車年復一年奔跑在山區與城市之間,幾十年如一日地翻山越嶺,展現出中國鐵路的務實精神,踐行為民擔當情懷。
奔跑在云貴高原上的“幸福慢車”,讓產業興旺百姓樂,用脫貧攻堅后的“金鑰匙”,開啟鄉村振興的“致富門”。在擔當社會責任與義務面前,我們需要更多類似的“蘋果列車”“摘棉列車”“務工列車”,推動鄉村振興深度融合,讓山區人民群眾增收致富,日子越過越好。 (錢龍、胡慧)
- 4-28· 研學專列“啟航”,助力學子駛向知識海洋
- 4-21· 銀發專列:讓“老有所游”照進現實
- 4-14· 特色專列繪就“交通+文旅”新圖景
- 4-14· 旅游專列讓“詩和遠方”觸手可及
- 4-14· 紅色專列:“移動課堂”里的信仰之旅
- 3-24· 銀發專列,從“慢旅行”看老年群體的旅游新潮
- 3-24· 研學專列讓紅色文化在車輪上傳承
- 3-3· 黔嶺專列,鋪就務工人員幸福通途
- 11-18· 中歐班列開行突破10萬列 發送貨物超1100萬標箱 貨值超4200億美元
- 10-28· 旅游專列開啟多彩旅程,助力旅游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