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D固態硬盤怎么選?SSD緩外速度減半使用有什么影響?
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SSD對于不同類型的用戶都會產生一些困擾,尤其是對于市面上魚龍混雜的產品,什么原廠顆粒、PCIE4.0、緩存外速度、4K性能、質保等等關鍵詞都是需要考慮的因素,這對于很對不了解電腦配件的消費者就產生了選擇困難癥,尤其是近期接連有大廠被爆旗下產品跟換顆粒,緩存速度減半,這就更讓普通消費者一頭霧水。
首先我們來說說SSD的第一梯隊,原廠顆粒品牌,顧名思義就是可以自己生產閃存顆粒的廠家,主要有:美光、三星、西部數據、鎧俠、海力士、長江存儲等,西部數據和鎧俠是合資建廠,而海力士目前正在收購intel閃存及存儲業務。對于這些品牌來說,生產的閃存都有自己的特點和優勢,目前也是整個SSD行業的基礎,所以這些品牌也成為了一般消費者購買SSD的首選。
接下來說規格,目前隨著平臺的發展SSD已經開始慢慢進入PCIE 4.0的時代,但目前市面上的產品還是以PCIE3.0的NVMe SSD居多,正在慢慢的向PCIE4.0過渡,SATA SSD目前已經基本被淘汰,性價比甚至不如中端的PICE 3.0 NVMe SSD,所以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不同容量及不同規格的NVMe SSD產品。
還有就是SLC Cache緩存外速度,對于很多進階的消費者來說可能就會關注到這個性能參數,對于一般品牌來說基本只宣傳最高的順序、讀取寫入速度,以及4K性能、質保、壽命等等,這些在產品的介紹頁面中都會標明,而唯有緩存外速度基本沒有廠家進行標明,包括SLC Cache緩存容量。
說到SLC Cache緩存現在不同的廠商也有著不同的解決方案,有的采用的DRAM-LESS,也就是無緩存設計,通常是SSD內部的NAND閃存劃分一部分空間來模擬SLC Cache緩存,容量大小根據不同的產品還不一樣。兩者之間并無絕對的好壞之分,但通常無緩存設計會用在性價比更高的產品上。通常我們可以通過HD Tune這個軟件來測試SSD的緩存容量以及緩存外的速度。
在聊到緩存外容量的時也想到近期在SSD圈人盡皆知的事件,便是有用戶在購買最新一代的西數SN550之后發現其緩外速度減半,這其實也關系到緩存容量以及緩存外速度對于消費者有怎樣的影響?我們就舉例展開來聊一下,事件的起因是比較受大家青睞的SN550在一次更新后,緩外速度為由800MB/S降低到了400MB/s。隨后消費者也發現舊款西數SN550采用的是21開頭的固件,而新款SN550則采用以23為開頭的固件版本,并且新舊版本固件不能互通,也引出了SN550更換顆粒的聲音。
再回到緩外速度的話題,實際上目前市面上所有能購買到的消費級固態硬盤宣傳的讀寫性能都是SLC Cache緩存內的性能,沒有任何品牌目前是承諾緩外性能的,至于更深入的技術我們就不展開了,這又涉及到了SLC、MCL、TCL等顆粒的介紹,簡單來說,就是為了提升固態硬盤的整體性能,不過其實也并不是緩外寫入性能越高越好,寫入性能越高會越接近電壓閾值,會影響固態硬盤壽命。另外SLC Cache緩存也并非越大越好,因為也是借助NAND閃存內的空間來實現的,頻繁的調用大量SLC Cache緩存對于硬盤壽命也會有一定的影響。
那么我們回到問題本身,這究竟會給消費者帶來怎樣的影響?
我們首先說結論,對于日常應用的消費者來說幾乎是沒有影響的。無論是日常的開機,軟件應用,游戲應用,幾乎感受不出差異。因為這些常規的日常應用更多的會考慮到4K隨機性能,幾乎不受SLC Cache緩存的影響。
那影響到底是什么?以1TB容量的SN550為例,它擁大約有12GB的模擬SLC緩存,也就是說如果用戶復制12GB以內的文件,那么實際得到的便是SN550的緩內速度也就是約2GB/s,與舊款相比并沒有什么改變。而拷貝超過12GB大小的文件,則因為緩存外速度降低,會比老款使用更長的時間,所以唯一能影響到消費者的就是進行SSD間的大容量的數據拷貝(畢竟機械硬盤或一些移動硬盤可能傳輸速度都還不到400mb/s)。
說完緩存,我們回過頭來再來聊聊閃存顆粒,通過網上的一些信息,大概率SN550是跟換了新的閃存顆粒,至于是什么規格目前沒有辦法證實。
不過說起更換顆粒,這個在SSD行業中幾乎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對于任何一個較為“長壽”的型號,都不能保證在整個生命周期內都使用同一批次的閃存以及相關配件,都會碰到原件迭代、升級的情況,所以只能更換方案或是多種方案同時進行的情況。
近期產生同樣情況的三星970 EvoPlus也就是很好的一個例子,它同時更換了主控和閃存顆粒,并且在元器件布局上都進行了更改,想必也是為了滿足相關原件替換后的使用需求。
其實類似的情況不光在SSD產品線中存在包括其他的DIY配件,例如CPU、GPU、內存體質的好壞,這都是原材料規格近似,但不能完全保證統一的結果,所以沒有一個產品是能保證所有規格都是達到性能統一標準的。
其實類似的事情在其他行業也同樣存在,例如X馬升級簡配,X馳鋁換鋼等等,就不一一展開了。這歸根結底就是行業供應鏈的整體形態。
在SSD領域,隨著工藝制程的進步,大家也能夠以更加低廉的價格購買到同等容量的SSD,過去價格高高在上的SSD也已經進入平民化,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閃存顆粒的進步,除了SSD的各項參數外,我們更應關注實際使用體驗。
- 8-16· 三星 SDI 美國電池工廠選址范圍縮小,有望靠近 Rivian 的工廠
- 6-10· BOSS直聘赴美上市:“直聊”模式引發行業風暴!
- 10-29· 國產 SSD “龜甲”(Turtle Armor)誕生:承諾只使用一線大廠原封顆粒
- 10-6· 樂易登SSR擺桿系列爬樓機,讓配送更快更方便!
- 12-31· SSL證書|免費or付費差別真的有那么大嗎?
- 12-2· SSL證書:都聽我的,放不下手機的你必須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