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主世界:大火的元宇宙跟你我有什么關系(萬字長文)
作為第一支元宇宙概念股票,Roblox于今年3月11日在紐交所上市,首日估值就高達450億美元。一夜之間,元宇宙(Metaverse)在投資圈與互聯網圈成為眾所矚目的焦點。就像騰訊CEO馬化騰說的那樣:“虛擬世界和真實世界的大門已經打開。”
元宇宙30年發展歷史
· 元宇宙的概念最早是由科幻作家Neal Stephenson在他1992年出版的著作《雪崩》(Snow Crash)中首次提出這一概念。在小說里,元宇宙是指脫胎于現實世界,又與現實世界類似,并且始終在線的虛擬世界。
· 2002年,RealNetworks公司前CTO(首席技術官)Philip Rosedale通過Linden實驗室開發了一款名為LindenWorld的游戲,這款游戲就是大名鼎鼎的Second Life的前身。后來的Second Life這款游戲讓玩家有幸一窺元宇宙的究竟,玩家可以在游戲中做很多現實生活中的事,像吃飯、購物、旅行等。Second Life給了全球玩家一個可以無障礙溝通交流的虛擬世界,元宇宙初具規模。
· 2007年3月,中國迎來了自己的虛擬世界HiPiHi。和Second Life秉持的概念一樣,HiPiHi的居民擁有一塊自己的土地,在這片虛擬大陸上他們依靠想象和創造力建設自己的桃花源。
· 2007年,中國自主研發的3D虛擬社區Novoking上線。里面的居民被稱為“Novo族”。這個虛擬社區更像是現實生活的翻版,“Novo族”在私人領地過著悠閑的生活,還可以在虛擬社區里聊天、交友甚至是結婚。
· 2008年,Google推出了社交虛擬環境Lively,主要功能就是用戶可以在3D聊天室暢所欲言。在Lively中,用戶可以建立自己的3D房間,添置家具等,甚至還可以增加主題音樂。用戶也可以訪問其它人的房間,傳送圖像和視頻內容。很遺憾這個虛擬環境4個月后就關閉了。
· 2009年,uWorld誕生,這是一個存在人機自然交互NHCI(Natural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的類矩陣世界(Matrix-kind World)。在這個類矩陣世界,uWorld帶給用戶一場無風險的虛擬化生存競爭體驗,以及低成本的高端生活體驗。
· 2011年,Roblox橫空出世。它兼容了虛擬世界、休閑游戲和自建內容。截止到2020年9月,Roblox共有全球700萬開發者制作了1800萬款游戲,1.7萬游戲用戶在線時長超過1萬小時。
· 2016年,基于興趣圖譜和游戲化玩法的Soul上線。它提出“社交元宇宙”概念。在“社交元宇宙”里,用戶可以盡情地展示他們的才華,而不用受到比如位置、年齡等物理特征的限制。前不久,Soul正式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招股書。
· 2019年5月,領主世界開始內測,與Second Life 和 Decentraland不同,“領主世界”似乎汲取了歷史上虛擬產品的教訓。通過現實世界的平行時空投射,創造了一個新的平行時空,領主世界中的資產分為:數字領地和數字領域。2021年6月領主世界第一季“無窮的開始”上線。
《領主世界》數字領地
· 2020年,一個區塊鏈驅動的虛擬世界Decentraland問世,它完全由用戶建造、擁有和盈利,并由以太坊區塊鏈提供動力。在Decentraland中,用戶可以購買數量有限的稱為“LAND”的地塊,然后依靠他們在“LAND”上創造的東西獲取收入。在Decentraland中,一塊數字領地的價格,一度高達4萬美元。
關于元宇宙的訪談
日前,我們采訪了《領主世界》制作人Galan。
Galan在訪談中首次提出“元宇宙六大特性”,并預測未來大部分人都將生活在其中。在元宇宙中,用戶可以體驗與現實世界相似程度很高的元宇宙虛擬空間,還可以在元宇宙中進行創作、社交、娛樂活動。元宇宙成立的核心在于其對虛擬資產和虛擬身份的搭載。而支持核心的主要技術離不開區塊鏈。以下是Galan的精彩觀點。
問:究竟該怎么說清楚元宇宙是什么?可以理解為它是一款虛擬世界游戲嗎?
Galan:感覺現在元宇宙的猜想變成了一種科幻小說大賽,這樣的故事在人工智能領域也上演過很多次。我覺得3D體驗是未來很重要的一部分,但它的底層還根本上是利用新的信息技術構建新的社交身份、用戶信用,降低交易成本,為更多的個體創造一個新的數字生活方式。
我把它理解為互聯網的升維,游戲的降維。
歷史上曾經出現過很多虛擬世界的游戲,它們都具備元宇宙的雛形。但是它們跟今天說的元宇宙有共通有差異。今天說的元宇宙,有一個很重要的標準:連接現實。
向實扎根,向虛而生。它一定不是空中之城。
為什么我們會認為《頭號玩家》中的”綠洲“是元宇宙,因為它的經濟系統和社會關系與真實世界是連接的。為什么我們會認為Soul是元宇宙,它也沒有3D游戲化的場景,但是它創造了虛擬社交時空,也和現實世界有連接。
如果純粹創造了完全不存在、與現實世界沒有連接的虛擬世界,比如純粹的游戲,玩家在游戲世界中是一個”妖怪“,而不是連接現實世界、重塑身份ID,這是虛擬世界,但并不是所有的虛擬世界就是元宇宙。
再從產品進化的角度舉一個例子:
假如時間回到2005年,有一家公司要做一個既是MP3又是照相機,既是手機又是PDA(掌上電腦),既做操作系統OS又做軟件開發工具,既是軟件商城又是開發者平臺,我們會覺得這家公司瘋了,匪夷所思,每一個單體的應用,都是需要一個大公司來實現的。
然而這個產品在2007年發布了,它叫iPhone。
我們可以類比說, iPhone為代表的智能手機承載了后來幾十年移動互聯網的“元宇宙”。
所以我非常贊同一種說法:元宇宙是互聯網發展到今天的集大成者。
但是,正如iPhone不是那些模塊和產品的拼接,不是諾基亞手機綁了一個觸摸屏這么簡單的邏輯,元宇宙也不是社交、游戲化、電商、可視化、區塊鏈技術的拼接和堆砌。
在團隊內部,我畫了兩張示意圖來描述元宇宙是什么,如圖所示,這張圖的最內核是實業,我們的物理世界,藍色的圈層是今天的互聯網,外層的節點網絡代表元宇宙。
可以說,元宇宙是互聯網之外的又一個互聯網。人們網絡世界的命運共同體。
但它并沒有拋棄、顛覆或者淘汰互聯網,相反,它在互聯網和實體經濟的外圍,創造了一個新的、輕盈的網絡時空。
過去我們試圖在互聯網內來解決的平臺孤島化、個體權益和存在感的湮滅現象,會發現越來越難。
圖片示意引自國盛證券宋嘉吉《區塊鏈行業:元宇宙,互聯網的下一站》
過去的互聯網模式是這樣的:A平臺用戶,B平臺用戶,平臺是中心,用戶是隸屬于平臺的,它是平臺中心化。
而在元宇宙這種分布式空間,用戶是中心,是以用戶為中心來連接那些ABC應用,就像現實世界中,我是消費者,我可以自由的在各個商場穿越,我們不會說我是A商城的用戶,我到B商城需要重新換個身份證。
今天有了新的技術和商業模式支撐,在一個更高的緯度重新建立連接,很多問題就會變得更簡單。
數字領地,元宇宙的財富和經營空間
問:元宇宙的“數字領地”是什么?在其他的互聯網產品中就沒有這種概念和描述。
Galan:從互聯網角度說,每家產品的定義不一樣,“數字領地”的本質其實是一種社群會員制,說破了就像過去的代理商,省代理,城市代理,現在到社區代理。它是一種數字經營范圍的可視化的展示方式,也可以用到游戲化的部分,它在某個階段,在用戶層面是會隱藏在下面的。
但是僅僅是一個“小代理”這種思想,又不能說明本質問題,它的本質還是共同經營一個平臺,和代理商的層級制度還是不同的。
過去的互聯網產品,可能沒有“空間”這個概念,但常說的“我的博客我做主”,也是一種信息層面的領地思想。不過是這種信息聚合的賬號是可以無限注冊的,非稀缺性的。
在未來3D元宇宙的空間概念中,那是又是一個可視化、可建設的。
但不管怎么說,空間是稀缺的,唯一性的。數字領地也是稀缺的唯一性的。
至少在“領主世界”的數字領地的空間概念,是現實世界在元宇宙時空的映射,它首先就先天性的繼承了現實的意義,而不是空中之城,所以斯提芬森(Stephenson)最初對元宇宙(Metaverse)的定義就是現實世界在平行時空的映射。
問:Roblox創始人說他做的是教育產品,拼多多創始人黃崢說他做的是游戲產品,那么領主世界做的是什么產品?
Galan:我們做的是個體經濟。
領主世界是一個新型的商業系統,而且我覺得這樣一個商業系統由中國團隊發起更好點,一些移動互聯網商務的經驗,可能會融入其中向世界推廣。
每一個人在領主世界里,可以通過數字資產來創造財富。這和現實世界的經濟系統非常相似。憑借區塊鏈技術,領主的虛擬權益是有保障的。用戶們創造的虛擬財產是可以脫離平臺的約束而進行價值傳遞。
我們認為人是“元宇宙”的基本單元“元器件”,我們很容易理解的是一個人的價值比如通過工作打工,生產產品來銷售,這屬于社會公認的價值交換。
但是有一些虛擬的數字化的,比如創意創作、經驗以及品牌等等,也有渠道和辦法來保護和變現,成本會非常高。
如果在元宇宙這樣的數字世界,能夠通過一種新的技術形式比如區塊鏈確權,智能合約約定契約,通過一種新的商業模式流通的話,對就業和個人價值實現都是有很大幫助的。
我覺得大公司會越來越大,小公司會越來越多,個體經濟則會以指數級的方式增長,我們是從最小的一個點上來思考,假如我今天沒工作了,我希望在互聯網上做點什么能養活我自己的話,我需要一個什么樣的數字世界。
我發現我成不了網紅,當不了大V,又不會唱歌跳舞說段子,像我這樣的人應該是大多數。
我覺得我們的互聯網滯脹了,互聯網的長尾不但沉沒了,也被截斷了。
一方面信息采集特別容易,但是有效率和深度越來越不足,一方面價值輸出就特別難,并不是沒有需要,而是交易成本太高了。所以我就想我們自己做個工具吧。
六大特性構成元宇宙
問:我們從網上看到了不同的公司對元宇宙特性的解釋,有8個特性的,7個特性的,但看到您在微博上解讀了6個特性,能詳細說說嗎?
Galan:首先我覺得他們的解釋都是對的。
每家元宇宙公司構建的產品形態不同,使命不同,就像Roblox就特別強調身份和朋友,并把它們分別列為兩項,它的產品和用戶群體畢竟年齡段比較小吧。
我們把社交關系和交易關系,合并在“社群”這個概念中,在成人世界中,身份取決于你所在的社群交集,人們是多身份的扮演者,至于朋友,更多是社交圈層和交易關系各種組合。
社群是現實世界和數字世界的基本社會單元。這是底層邏輯,不會因為構建了一個數字世界元宇宙而改變。
我認為元宇宙有六大特性,分別是Lore(世界觀)、Community(社群)、Reality(虛擬中的真實)、Flow(心流)、Civility(文明)、Self-evolution(自我進化) 。
Lore(世界觀)
元宇宙在今天突然走在將要火的前夕,是因為一些社會條件成熟了:5G/6G,智能手機普及且它的算力大幅提升,以中國為例,智能手機用戶覆蓋率超90%,中心化傳統互聯網增長乏力弊端突顯,分布式技術逐漸成熟……
Community(社群)
社群對元宇宙是一種新生態的形成,元宇宙的社群就像人類從家庭走向部落,從信息采集走向信息加工業,從農耕采集走向小工業化,互聯網前30年都在開發工具,這些工具的共性是信息采集交換,互聯網近20年都將是信息深加工業,社群,是基本的協作方式。因同類而社交,因不同而結新群。
Reality(虛擬中的真實)
元宇宙中的”真實”,它可以承載多重身份和多重價值,元宇宙不但有真實的角色,還會連接到真實的人類需求,如Roblox連接教育,領主世界連接個體經濟。希臘神話中有個大力士叫安泰,地母該亞的兒子,他的神力來自大地母親,一旦離開大地,他就力量全無。如果我們要把元宇宙看作一個無限游戲的話,它的根應該在現實世界。
Flow(心流)
這里說的心流,和游戲的心流類似而不同,我舉例說一下什么是心流什么是沉迷,我們被窗外的突發事件吸引了注意力,看了很久,這是沉迷于某事的狀態,游戲會讓人沉迷但未必是心流,心流是積極心理學的范疇,主動參與的,而不是被動的沉迷,就像全情投入的鋼琴家在演奏,全情投入的作家在寫科幻小說,它是建設性的,他們是為了自己完成這個作品,而不僅僅是為了表演。
Civility(文明)
元宇宙的文明,包含了社交關系、社群關系、資產確權、治理模式和經濟系統,甚至還會包括元宇宙的基本價值觀和理念。我個人認為,如B站的up主,快手的老鐵文化,元宇宙也會有自己的語言文化,這是文明自然涌現的結果。
Self-evolution(自我進化)
Evolution,準確的翻譯是演化,進化更通俗些,為什么一定要強調自我進化,因為我尚不十分確定,比如人類的出現,是不是完全的自然進化,所以為了與達爾文的演化思想區分,我特意強調了元宇宙的自我進化:它基于開源的分布式技術,如區塊鏈等公共數據的開放性,來規避“平臺如果犯錯”的慣性。只不過,這里可以肯定地說,這里的自進化,是平臺海量的開發者共同創作、多樣化繁榮的結果,并不是什么也不做,它就自己演化的意思。
元宇宙的時機
問:為什么選擇現在這個時間點做元宇宙?
Galan:從技術發展角度看,元宇宙的發展并不順利。好在當初制約元宇宙的技術現在都到了成熟的階段。現在的可視化技術,5G技術、以及區塊鏈技術、人工智能等技術都成熟了。加上互聯網用戶基數非常大。再往前10年、20年,沒有普及智能手機,網速也不快,互聯網還停留在基礎資訊獲取階段。
但是今天元宇宙的諸多技術支持是否是一定成熟了呢,我分析是并沒有,但我一向認為,是剛剛有萌芽,勉強能用,跌跌撞撞的,最后應用做起來之后,再反過來推動了技術成熟。
就像前些年的云計算技術,10年前大家都覺得這是一個很遙遠的甚至”50年都難實現”的事情,但是今天回頭來看,不論是亞馬遜云,阿里云,華為云,都是市場倒逼技術成熟。
每個網民以后都生活在元宇宙
問:元宇宙跟我們普通人有關系嗎?
Galan:不能說跟每個人都有關系,但一定跟每個網民都有關系。
20多年前,相當多人們會認為,自己不需要互聯網,或者每天沒有那么多電話要打,元宇宙似乎還很遙遠,但是今非昔比,人類已經整體性的半只腳跨進了數字世界,正在從信息采集的文明階段走向信息加工的文明階段,未來絕大部分人都將生活工作在元宇宙中。
過去互聯網用了二三十年完成了全球普及,在互聯網數據海洋之上構建元宇宙,它的速度會比互聯網要快得多。
一個大家都可開發的元宇宙
問:領主世界上線為什么叫“第一季:無窮的開始”?好像電視劇一樣。
Galan:最初我們也是想一上來就構建一個3D的虛擬世界,一艘飛船穿越蟲洞,降落在一顆行星上,我們如何在那里構建一個新世界,AI和我們伴生,它們不斷的學習、進化,我們就想看看,最終是人類主導了那個世界,還是AI主導了那個世界?那個故事跟誰說誰都興奮,但實際在做的時候,就發現如何從0到1的構建一個數字世界,違背了從簡單到復雜的產品思想。
而且我總是覺別扭的是,如果是完全虛擬的一個時空,它沒有根。畢竟我們不是想做一個游戲。
于是我就想呢,一定要扎根到現實,劇情設計能不能像電視連續劇一樣,我們一集一集的講,這個劇情是不斷地發展的,這樣可以把我們的故事延長時空講出來。所以就有了第一季第二季,目前我們規劃了18季。
在元宇宙里每季故事都不一樣。這就是為什么用“季”來定義版本更新的原因。作為開發者,未來我們會開放平臺,讓大家都來開發元宇宙。這樣元宇宙的故事會變得豐富。
之所以叫“無窮的開始”,是因為未來是由無窮無盡的想象力,而領主世界只是無窮想象力的一個小小的開始。
我們認為,元宇宙未來的想象力一定是超越我們自己今天所設想的,所以給它的第一季故事起了一個科幻的名字:無窮的開始。
這事現在太大了,越說越大,前面說的科幻小說大賽了,但是這是一個工程問題,我們花了很多時間來構建底層的邏輯,做了特別多的嘗試。
基本的算法,基本的框架,基本的關系,基本的商業原則和基本的邊界,比如我們只做商業和游戲化,還不是純游戲,不做新聞傳媒以及一切政治言論和符號都不能在我們的平臺出現。
總要有個開始,要有一種“吾欲之南海一瓶一缽足矣”的精神。
就像有款游戲叫《孢子》,最初特別簡陋,從單細胞生物,演變為復雜物種,發展城市,探索太空等等。但超級瑪麗就不會演變為復雜物種和城市,因為它們的底層基因是不一樣的。
問:隨著技術成熟,未來的元宇宙會是什么樣子?
Galan:我把元宇宙分成了四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個人化。每個人都能擁有資產,因為現在的元宇宙是一個非常宏大的世界。每個人在元宇宙存在的價值可能是傳統互聯網的很多倍。因為最初元宇宙人數多、資源也多,每個人的空間也會變得非常多樣化,可能性就會變得更大。
第二個階段:共營。用戶會和我們一起共同經營這個平臺。大家說的比較充分。
第三個階段:開源。最終我覺得不論從安全角度還是從開放性,開源是軟件發展的必然趨勢。有時候可能我們也會思考,作為領主世界Core團隊,我們必須得能夠接受我們并沒有那么重要這個事實。
第四個階段:AI化。我們會在現實世界中見到虛擬世界中的虛擬AI——-它的大腦植入了機器人,我們也會在元宇宙世界中看到現實世界中的另一個“我”。因為區塊鏈和AI技術的結合,大腦永生,是可能會實現的。只是我覺得這個AI的大腦,應該是我在元宇宙世界中訓練出來的大腦,從網上push給洛杉磯或者火星的一個機器人,讓它幫我去參加一次聚會,完成一次太空旅行,租借它的“肉身”。
可以預言的是,隨著元宇宙產品的演化,就像今天我們不接入互聯網感覺就沒法生存一樣,未來不接入元宇宙,我們就失去了數字生存的土壤。到那時,絕大部分人類都會生活在元宇宙當中。
后序:截止發稿日:領主世界10萬+數字領地被元宇宙居民搶占,并且這一數字還在快速增加中。自領主世界開始小范圍邀請制公測以來,用戶每日50%的增速增長。
我們也訪談了一些“領主”,問他們為什么要占領很多數字領地,出人意料的是,他們根本不關心元宇宙的概念,甚至并不知道這個詞。他們在乎的是,這可能是下一個新東西,設計的也很巧妙,看到實際的用途也有很大的想象空間,“日本東京的數字領地一天就被搶光了。”
也許這就是互聯網產品的魅力,最初的都是” 玩家”,誰能想到最后抖音能帶貨這么火。不知道元宇宙以后會帶什么。對新生事物,往往起初看起來沒什么,我們沒有看到它底層的東西,不得而知這個故事會怎樣演繹。
據我們在網上搜索,“領主世界”是邀請制,在貼吧、微博、QQ空間……時有索要邀請碼的。
微信朋友圈里領主世界信息量只有外網的1/100,這是一個非常值得思考的現象:難道是現在的年輕人更能理解數字世界的價值,向實扎根,向虛而生?
- 4-7· 當“世界的中關村”遇見“未來之城”
- 3-24· 世界首條環島高鐵:一條軌道上的區域發展新答卷
- 2-3· 在建世界第一高橋貴州花江峽谷大橋成功合龍
- 12-23· 錨定世界一流 廣州供電局打造標桿示范高地
- 10-24· 世界最長海底高鐵隧道開啟“穿海之旅”
- 8-12· 在“世界超市”義烏感受外貿信心
- 5-9· “世界泳裝小鎮”:文體旅三產融合賦能鄉村振興
- 4-29· 北京向世界發出科技設施共享“邀請函”
- 4-15· 長三角世界級企業在國際競爭中嶄露頭角
- 3-28· 打造世界級智能物聯產業集群 浙江出臺行動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