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蘇寧火箭哥自制送貨“備忘錄” 用戶:為這樣的服務點贊
為了讓兒女過上更好的生活,32歲的魏聰西從山西老家,不遠千里,只身來到上海,成為蘇寧物流的一名快遞員,終日飛奔于上海的大街小巷。
魏聰西所在的站點位于浦東云山路一帶,社區老舊,很多巷子只有一米寬,電動車根本進不去,只有步行,一天下來至少走30000步,兩個月就能跑壞一雙鞋。
有的快遞員干幾天就累跑了,而他一干就是三年多。
勤勞的小蜜蜂 老小區里日行三萬步
一大早,當上班族還在睡夢之中,“火箭哥”魏聰西就扛著一個組裝衣柜來到了棗莊路212弄的巷子里,板材加零件合起來有70多斤,盡管直線距離只有80米,但用戶的家在老弄堂里,彎彎繞繞走了500米才送到,一趟下來,早已汗流浹背。
(魏聰西正在派送)
剛送快遞時,魏聰西經常被道路繞得暈頭轉向,“每天都穿梭在弄堂迷宮中,像老電影一樣!”研究七拐八彎的線路,記標志性的老建筑、門牌號,成了最初入職時的入門課。
讓他萬萬沒想到的困難還在后頭,浦東云山路一帶交通非常不便,很多巷子過于狹窄,連電動車都沒法騎。魏聰西每天都要走三萬多步,一年下來,相當于從最西南的云南邊陲走到最東北的漠河。
更要命的是,社區比較老舊,不少樓房都沒有電梯,遇到水果、礦泉水、米面等比較重的快遞,也只能扛到樓上。
有的快遞員嫌苦嫌累,干不了多久就辭職了,魏聰西卻從來沒有半句怨言。因為他心里明白,來上海的目的就是多賺點錢,讓家人過得好一點。
送快遞之前,他在老家山西運城做了十多年電工,一個月只有兩三千工資,一家人過得緊巴巴的,現在每個月工資翻了好幾倍,多的時候還能過萬。女兒也終于有機會和其他小朋友一樣報了舞蹈班。
魏聰西粗略估計了一下,三年下來,他已經送出了十萬多個包裹。送的次數多了,和當地居民自然也熟悉了不少,有客戶看他辛苦,經常給他拿瓶水喝。
溫暖“備忘錄”,贏戰雙十二
溫暖是會互相感染的。
魏聰西有一個備忘錄,上面寫得密密麻麻,詳細記錄著一些工作的點滴:
“棲山路1558弄19號,林女士下午5點接小孩放學,配送時間盡量提前。”
“浦東大道2560弄31號喬大爺耳背,打電話聲音要大。”
“李婆婆早上要出門遛彎,八點左右在家。”
“趙小姐加班多,起得晚,十二點以后送。”
……
隨便摘抄幾句都令人感動不已,當別人把送快遞只是當成一份工作的時候,魏聰西已經像家人一樣服務著他的客戶。每當他來送貨,很多用戶也像老朋友一樣跟他打招呼。
魏聰西送的不僅是快遞,還是一份溫暖,一份關愛,一份責任。
老小區有著老上海的煙火氣,但在生活節奏上,同樣被現代大都市裹挾著。這幾天,氣溫下降明顯,他送的最多的就是棉被、取暖器等,用戶早上下單,晚上就得用。
尤其雙十二期間,魏聰西比以前更忙了,經常回到家都是半夜,不過他很興奮,“上個月雙十一,我收入都破萬了,站點兄弟們的收入也增加了不少。”
苦心人,天不負,三年時間,魏聰西從快遞員一路做到站長。前幾天,他特意在網上給家里人買了一些食品。收到貨后,倆孩子高興得活蹦亂跳。他和家人已經約好,這個春節一起來上海過年。
在蘇寧物流,像魏聰西這樣的一線快遞員還有很多,他們用速度和溫度踐行著“專注好服務”,用火箭哥的一團火精神溫暖著每一個人。
- 4-7· 上海推動主題公園矩陣提質升級 快樂經濟投資加碼
- 3-31· 上海正構建“嗅覺經濟”生態圈
- 3-17· 上海郵輪旅游入境外籍游客創新高
- 3-17· 上海:首發首秀首展首店掀消費熱潮
- 2-10· 上海鐵路單日發送旅客創新高
- 2-3· 上海浦東打造新春消費新場景
- 1-6· 上海經蘇州至湖州高鐵開通運營
- 12-23· 上海浦東發布外籍人才便利化專項政策
- 12-23· 上海港集裝箱年吞吐量突破5000萬標箱
- 12-19· 上海松江站開通運營倒計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