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改革挺進縱深
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即將召開之際,重大利好如期而至——10月11日,中辦、國辦印發《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2020-2025年)》。這一重磅文件在深圳各界迅速引發熱烈反響。“《實施方案》的印發是中央支持深圳繼續‘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的重大舉措。”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院長、中國科學院深圳理工大學籌備辦主任樊建平說。各界人士紛紛表示,要充分發揚敢闖敢試的特區精神,堅定信心決心,勇擔使命,不負重托,以實干創造新的更大奇跡。
改革自主權
綜合授權改革 “中國之治”新探索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李曉旭
11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發布《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2020-2025年)》(以下簡稱《實施方案》),賦予深圳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更多自主權,支持深圳在更高起點、更高層次、更高目標上推進改革開放。有專家分析認為,中央支持深圳實施綜合改革試點意義重大、影響深遠,是“中國之治”的新探索。
“大禮包”破解缺地痛點
對于深圳而言,土地資源稀缺一直是城市快速發展的最大限制之一。近年來,無論是在產業發展還是城市建設上,這座創新之城一直探索推動空間節約集約開發利用,開創全國提升經濟密度的先河。《實施方案》提出,支持深圳在土地管理制度上深化探索。將國務院可以授權的永久基本農田以外的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審批事項委托深圳市政府批準。支持在符合國土空間規劃要求的前提下,推進二三產業混合用地。
12日下午,深圳市委黨校(社會主義學院)副院長譚剛在接受羊城晚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土地堪稱深圳的“痛點”,和國內很多城市相比,深圳土地緊缺問題是客觀存在的。“要改變過去傳統的依靠規模化方式,通過土地、空間橫向擴張帶動經濟的發展。”譚剛說,在高質量發展的背景下,可通過轉變產業結構,向空中、地下發展;而通過推進二三產業混合用地,實現精細化配置,也能進一步將市場對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發揮出來。
此外,《實施方案》中支持盤活利用存量工業用地、探索利用存量建設用地進行開發建設的市場化機制等措施,對于土地資源相對匱乏的深圳,都有著重要意義。中國城市經濟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宋丁認為,過去若干年里,深圳在城市更新中已對破解土地問題有了一些探索,在此基礎上,根據《實施方案》,深圳可以加大改革力度,譬如對于違法建筑等問題,可以大膽先行先試,改革的步子邁得更大一些。
賦予更多省級管理權
《實施方案》第二十五條指出,廣東省要積極為深圳開展綜合改革試點創造條件,加大行政審批、科技創新、規劃管理、綜合監管、涉外機構和組織管理等方面放權力度,依法依規賦予深圳更多省級經濟社會管理權限。第二十二條也提出,按程序賦予深圳占用林地省級審核權限。
“賦予深圳更多省級經濟社會管理權限,這是深圳經濟發展達到一定水平的自然表現。”譚剛認為,深圳作為副省級城市、計劃單列市,相關管理權限是一直存在的。比如前海,2010年正式成立后,中央就賦予其副省級的經濟權限。
今年5月,《廣東省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的若干措施》發布,其中“點名”全省五大都市圈——科學制定廣州、深圳、珠江口西岸、汕潮揭、湛茂都市圈發展規劃。而根據4月底深圳市發改委公布的2020年工作計劃,深圳將加快推進深圳都市圈規劃編制,協調莞惠河汕四市共同參與。9月25日,東莞市委十四屆十一次全會召開,提出東莞南部臨深的虎門、長安、大嶺山、大朗、黃江、樟木頭、鳳崗、塘廈、清溪9鎮高水平對接和融入深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示范區,探索與深圳共建“深莞深度融合發展示范區”。
“廣東已明確提出五大都市圈的發展理念,在都市圈范疇內,深圳已經開始發揮作為一個超大型城市的輻射、帶動、引領和示范作用。”譚剛認為,“從這個角度來看,深圳已經有所作為,而不是囿于傳統的以行政區劃來劃分的權限。”
關鍵環節更多自主權
記者梳理發現,除了賦予深圳更多省級經濟社會管理權限,《實施方案》中還多次提到“自主權”,包括“賦予深圳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更多自主權”“按程序賦予深圳在干部和機構管理、統籌使用各類編制資源等方面更大自主權”“探索擴大辦學自主權。探索擴大在深高等學校辦學自主權”。
事實上,深圳在干部和機構管理上已經有一定自主權,“賦予深圳更大自主權,在總量控制的基礎上,結構性怎么使用,不同部門、不同機構之間(如何安排),可能會授權深圳自主探索、先行先試。”譚剛說,“有一些任命,會不會讓深圳市來代行?比如讓某個層級的省管干部變成市管干部。”
宋丁認為,《實施方案》中對“自主權”屢屢用到“更多”“更大”這樣的詞匯,其實是鼓勵深圳放開手腳、大膽嘗試。作為保障措施,《實施方案》也指出,注重在改革一線考察識別干部,大膽提拔使用敢于改革、善于改革的干部;并且,寬容干部在改革創新中的失誤錯誤,對干部的失誤錯誤進行綜合分析,該容的大膽容,不該容的堅決不容。
譚剛表示,在中國即將進入“十四五”新發展階段、著力謀劃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時刻,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一周年之際,中央印發《實施方案》,支持深圳在若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啟動、開展綜合改革試點,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科技教育
為創新之城添磚加瓦 有政策有路徑有目標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沈婷婷
“《實施方案》透露出強烈的‘先行先試’信號,釋放出熱烈的‘敢闖敢試’信心,讓我備感振奮。我今年40歲,和深圳經濟特區同齡。四十年再出發,有政策、有路徑、有目標,大有可為,亦時不我待。”12日,深圳奧比中光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CEO黃源浩接受羊城晚報采訪時如是說。不少深圳科技及教育領域代表紛紛表示,《實施方案》提出諸多新舉措、新突破,鼓舞他們繼續真干實干,為“創新之城”添磚加瓦。
談科技創新:離不開知識產權的保護
《實施方案》提出“加快完善技術成果轉化相關制度”,對于高科技企業而言,無疑提供了更利于技術研發、技術產業化的優質土壤。
光峰科技創始人、董事長李屹博士表示:“深圳具有明顯的務實精神,氛圍開放包容,是一個很適合創業搞科研的城市。”他說,科技創新離不開知識產權保護。
“打造保護知識產權標桿城市”,李屹認為,這是《實施方案》交給深圳的新任務。他說:“這個目標的實現將更有效地保護創新主體的創新成果、更強有力地打擊知識產權侵權行為,也將有助于進一步提升眾多創新主體的研發積極性。”
黃源浩也談到,《實施方案》重點提及加快培育數據要素市場,要求率先完善數據產權制度,探索數據產權保護和利用新機制,建立數據隱私保護制度。他告訴記者,將數據作為“要素”,肯定了其資產價值,并強調了對數據隱私保護的制度設計。這不僅對用戶提供了保護,也將讓數據經濟產業得到更穩健的發展。
談人才支撐:科創企業主動引才育才
《實施方案》提出,支持實行非競爭性、競爭性“雙軌制”科研經費投入機制,實施高層次科技人才定向培養機制。
黃源浩認為,人才不能只來自于院校、實驗室,企業、研究機構、高校和政府都要深度參與、良性互動、緊密合作,才能真正讓各類科技人才活躍在“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產業化+科技金融”全過程創新生態鏈的各個環節,“科創企業在科技人才培養中要主動發揮積極作用,幫助人才持續學習、快速成長。”
據了解,目前,奧比中光團隊超800人,研發人員占比達70%,碩博學歷員工占比超40%,人才涵蓋芯片、算法、SDK、光學系統等多個領域。來自海內外的科技人才,八成都在做關乎未來的事情——攻堅核心技術,搶灘未來場景。
作為堅持“技術立企”的公司,李屹表示,光峰科技一直以來深深受惠于深圳包容的城市氛圍和營商環境、人才引進政策。《實施方案》支持深圳按程序賦予深圳外國高端人才確認函權限,探索優化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和工作類居留許可審批流程,將進一步構建起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引才用才制度。
深圳優必選科技創始人、董事長兼CEO周劍接受羊城晚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實施方案》的發布,不僅為深圳進一步推進先行先試提供了明確的路線圖,也給廣大科創企業進一步推進技術創新、人才引入、擴大市場提供了巨大機遇,重磅“禮包”為科創企業創造更優質的制度環境、更精準的政策支撐。
談辦學自主權:推動構建中國現代大學制度
談到“探索擴大辦學自主權”,深圳大學中國經濟特區研究中心主任、深圳大學原黨委副書記陶一桃深有感觸:“我們的大學要辦成高水平的大學,就要有符合高等教育發展規律的運作模式。”陶一桃認為,目前,深圳在高校改革領域中還有很多改革與制度創新的空間。
她表示,高校改革中,生源錄取、師資團隊建設、課程設置等都需符合現代大學制度的發展要求。如現在不少國內高校和國外大學的合作都采取較簡單的“n+n”模式,還未真正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實施方案》支持深圳引進境外優質教育資源,開展高水平中外合作辦學,有利于將國外優質教育資源更好地融于我們的教育體系及深層課程設置,培養既國際化又適合中國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優秀人才。
陶一桃表示,探索擴大辦學自主權,鼓勵與境外優質教育資源合作,不僅對深圳有著重要意義,對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同樣意義深遠。在她看來,未來深圳的高等教育,從招生錄取、課程設置到師資招聘都要有重大的制度性突破,以綜合改革試點的先行示范為中國現代大學制度建立與完善提供可復制可借鑒的經驗。
金融市場
資本市場建設先行先試 更多優質投資涌向深圳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郭起
11日上午,深圳5萬名“禮享羅湖數字人民幣紅包”中簽個人全部抽出,這是數字人民幣在國內的首次公開大范圍測試,中簽者可在深圳市羅湖區轄內已完成數字人民幣系統改造的3389家商戶無門檻消費。當天上午迎來“紅包雨”的深圳,下午又迎來“金融政策大禮包”:新鮮出爐的《實施方案》,大篇幅提到金融市場改革創新,支持深圳在資本市場建設上先行先試。
沿市場化方向推進資本市場改革
今年8月,首批18家試點注冊制企業上市,創業板市場再次啟航。以此為重要標志,國內多層次資本市場也迎來了優化制度提質增效、完善要素市場化配置、高質量服務經濟轉型升級的新時期。
《實施方案》提出,支持在資本市場建設上先行先試。推進創業板改革并試點注冊制,試點創新企業境內發行股票或存托憑證(CDR)。建立新三板掛牌公司轉板上市機制。優化私募基金市場準入環境。探索優化創業投資企業市場準入和發展環境。依法依規開展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試點。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金融與現代產業研究所副所長余凌曲認為,當前創業板注冊制的推行只是第一步,深交所對標納斯達克,無論規模、產品創新還是制度,都還有較大差距,要繼續沿著市場化方向不斷推進資本市場改革。
關于建立新三板掛牌公司轉板上市機制,余凌曲則認為,新三板轉板市場未來可以探索自動轉板,改革方向是擴大進口、降低殼價值。“成熟資本市場反而上市更容易,但也更容易被市場淘汰,還是讓市場自己選擇。”
推動數字人民幣研發應用
數字貨幣近年來廣受關注,近日更是因在深圳大規模公測而成為焦點。今年8月,商務部官網發布《商務部關于印發全面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總體方案的通知》,將深圳確定為試點地區之一。《實施方案》也提出:在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深圳下屬機構的基礎上成立金融科技創新平臺。支持開展數字人民幣內部封閉試點測試,推動數字人民幣的研發應用和國際合作。
余凌曲表示,數字貨幣具有技術導向性,將對深圳金融科技創新、數字經濟發展等發揮促進作用,也能成為深圳建設全球金融科技中心的一個重要抓手。
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認為,當前深圳關于數字人民幣的行動表明,數字貨幣在深圳已經有了較多應用場景,主要用于小額、零售支付,參與測試的主要是中農工建四大行。他表示,數字人民幣內部測試工作進行順利,已經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建議有序擴大數字人民幣試點范圍,更好地滿足公眾在數字經濟時代對法定數字貨幣的使用需求。
對外開放的“窗口”將越開越大
《實施方案》中還提出,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支持符合條件的在深境內企業赴境外上市融資。開展本外幣合一跨境資金池業務試點。支持深圳在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方面先行先試,推動完善外匯管理體制。支持符合條件的外資金融機構在深圳依法發起設立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支持符合條件的外資機構在深圳依法合規獲取支付業務許可證。推動構建與國際接軌的金融規則體系。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認為,這將進一步推動深圳擴大對外開放的力度,讓這扇對外開放的窗口越開越大。《實施方案》的出臺,有力提升了投資者對于深圳上市公司的信心,周一深圳本地股集體大漲,即反映出投資者對于深圳企業的看好。
他表示,深圳作為我國經濟增長最具活力的城市,在進一步推動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之后,勢必迎來更好的發展機遇,也將吸引更多優質上市公司。創業板改革及試點注冊制的推進,也將使更多新經濟企業登陸深交所,進而提高深圳上市公司的質量以及上市公司總體市值。
- 3-17· 深圳住房公積金貸款最高額度提升至231萬元
- 3-17· 深圳出臺具身智能機器人產業發展行動計劃
- 11-14· 深圳:無人機快遞艙“飛”入社區
- 11-11· 深圳實數經濟融合成效顯著
- 11-7· 深圳今年出入境人員突破2億人次
- 10-17· 深圳機器人產業向實向未來
- 10-14· 深圳出臺地方標準規范個人破產流程
- 9-19· 深圳 “天空之城”建設漸入佳境
- 9-12· 深圳新能源汽車發展率先“雙超”
- 9-5· 深圳加快構建換電服務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