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 6G 無線熱點技術研究(2020)發布:峰值速率 1Tbps,延時 0.1ms
信息通信業是構建國家信息基礎設施,提供網絡和信息服務,全面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性、基礎性和先導性行業。最新一代移動通信技術 5G 正在規模部署和商用,與此同時,全球 6G 研究進入競賽階段。2019 年以來,廣東省新一代通信與網絡創新研究院(粵通院)聯合清華大學、北京郵電大學、北京交通大學、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共同開展了 6G 信道仿真、太赫茲通信、軌道角動量等 6G 熱點技術研究。
在此基礎上,研究團隊與中國聯合網絡通信有限公司對 6G 無線通信新技術的現狀和后續發展方向及產業化能力進行延續評估并提出思考,并推出《6G 無線熱點技術研究白皮書》(2020),為 6G 未來的研究提供參考和支撐。
目前,隨著各國及產業界 6G 研究的推進,6G 通信的愿景,場景和基本指標均已有了新的進展。相比于現行的 5G 通信,6G 通信網絡將與云計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進一步集成。同時,為解決未來高度智能、高度數字化和高度信息化社會對無線傳輸的需求,6G 無線網絡在無線連接的維度、廣度都將有巨大的提升,支持諸如超大帶寬視頻傳輸,超低延時工業物聯網,空天地一體互聯等諸多場景。
為支持上述愿景和應用,6G 通信系統的性能要求必須實現如 1Tbps 超大峰值速率和 1Gbps 超大用戶體驗速率,超低延時 0.1ms 和高移速通信,超高頻譜利用率等。為了支持極高的峰值速率,支持的最大接入帶寬必須大幅增加。毫米波頻段可支持高達 10 GHz 的帶寬,而太赫茲和可見光頻段可達 100 GHz。激光、可見光通信和太赫茲波段通信是 6G 研究的主題。
白皮書提到,6G 將完成 “海量物聯”和 “萬物智聯”,打造陸海空天融合通信網絡,在陸地、海洋和天空中都會有大量的互聯終端設備。利用這些數以億計的傳感器的實時感知與智能計算能力,支持多終端共享 AI 算力,智能終端設備側 AI 也必將從單設備、多設備正式走向分布式和去中心化模式,為 6G 的異構、多終端實時感知計算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6G 網絡將基于無處不在的大數據,將 AI 賦能各個領域的應用,創造出 “智能泛在”的世界。6G 將進一步超越 5G 時代的邊緣計算,走向 “在網計算”,進而為 “泛在智能”提供算力基礎,算力將從外延走向內生,最終實現網絡與計算的深度融合。
- 3-17· 我國最大的新疆耐鹽堿微生物資源庫創建
- 3-3· 我國擬修法明確:劃分空域應當兼顧低空經濟發展需要
- 2-17· 我國將增開銀發旅游列車 如何便利老年人出游?
- 1-16· 我國首個跨境醫藥區域集采平臺正式啟動
- 1-13· 我國距離最遠特高壓工程送電量數據亮眼
- 1-6· 我國鐵路高質量發展交出亮眼成績單
- 1-6· 我國高鐵運營里程約4.7萬公里
- 12-26· 我國物流市場規模有望連續九年居全球第一
- 12-9· 我國社會物流成本水平總體保持下降態勢
- 11-18· 我國鐵路已主持制定高鐵領域十三項系統級國際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