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看湖北 | 建好“祖國立交橋”
湖北位于祖國中部、長江中游,素有“九省通衢”之美譽,具有得“中”獨厚、得水獨優的區位優勢和資源稟賦。近年來,湖北交通按照國家交通強國建設總體部署和省委省政府戰略布局,奮力加快“祖國立交橋”建設,扎實推進綜合交通運輸網絡體系建設不斷完善、運輸服務能力大幅提升,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保障。
據初步分析,湖北綜合交通運輸固定資產投資占全省固定資產投資10%左右,占全省基礎設施建設投資40%左右,對全省“六穩”作出了積極貢獻,湖北立體、暢通、綠色的綜合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建設成效顯著,高效、便捷、安全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大幅提升。
2019年,湖北交通投資有強度,投資增幅居中部第一、全國第三;進位有速度,農村公路建設總里程居全國第一;“撤站”有力度,深化收費公路制度改革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費站工作圓滿完成;克難有深度,開展“三個行動”、謀劃“兩個工程”。統計顯示,湖北省累計完成公路水路交通固定資產投資1165.7億元,占年度目標的129.5%,新改建農村公路33210公里,占年度目標20000公里的166.1%,開展了交通運輸建設項目投融資“春風行動”,12個市州引進社會主體投資524.3億元,開展了全省交通運輸質量安全服務專項整治“亮劍行動”,對工程建設、安全生產、運輸服務、重點專項工作等4個方面的突出問題進行了專項整治,謀劃了全省公路橋梁“三年消危行動”,用三年的時間(2020—2022年),完成全省6108座危橋加固改造任務,謀劃了智慧交通“四通”工程,著力提升交通運輸信息服務水平和行業治理智慧決策水平,謀劃了全省國省干線公路達標工程,彌補湖北國省道擴容后部分路段技術等級不達標的短板。
下一步,湖北交通將按照“建設交通強國示范區、打造新時代九省通衢”戰略定位,加快構建“3239”全省綜合交通運輸布局。三樞紐:打造武漢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和襄陽、宜昌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著力強化湖北在國際和國內的集散服務水平和支撐帶動能力。兩走廊:打造長江、漢江綜合立體交通運輸走廊,支撐和引導優勢資源和產業向“兩走廊”集聚。三區域:打造鄂西交通綠色發展示范區、江漢平原交通振興發展示范區、鄂東交通轉型發展示范區,適應三個區域資源條件、經濟發展狀況的差異化發展需求。九通道:優化和完善南北方向京九、京廣、隨岳、襄荊、十宜恩和東西方向福銀、滬漢蓉、滬漢渝、杭瑞等“五縱四橫”九條綜合交通運輸大通道,形成與城鎮發展軸、重要產業帶有機銜接、溝通周邊城市群和各大經濟區、聯通國際的綜合運輸通道布局。
推進重大項目和重點任務
構建大樞紐,打造客貨集散支撐體系。著力加強現代港口集群建設,加快建成民用機場新格局,重點建設綜合客貨運樞紐。
暢通大通道,打造九省通衢主骨架體系。著力優化干線鐵路布局,暢通水運主通道,優化高速公路網。
完善大路網,打造廣覆蓋的通行體系。著力推進普通公路提檔升級,加快“四好農村路”建設,加快推進支線鐵路、支流航道網建設。
發展大運輸,打造高效快捷的服務體系。著力打造國際運輸體系,調整運輸結構,提高客運服務質量。
建設大平臺,打造智慧交通創新體系。啟動智慧交通“四通”工程,實現交通運輸信息行業通、部門通、區域通、社會通,著力提升公眾出行信息服務水平,提升交通物流智能組織水平,提升行業治理智慧決策水平。
共抓大保護,打造綠色交通發展體系。著力抓好生態修復、環境保護和綠色發展。
開展交通強國試點示范
明確方向。建設好交通強國試點,使湖北省交通由“大”變“強”,基本方向是:高速公路突出“提質擴容、內外互通”;國省干線公路突出“建養并重、提質聯通”;農村公路突出“補短提升、便捷暢通”;水運突出“南北打通、水網貫通”;鐵路突出“路網中心、米字成形”;航空突出“客貨雙驅、多點起飛”;郵政突出“高效安全、普惠民生”;城市交通突出“公交優先、服務優化”;管道突出“完善網絡、保障供應”。
把握重點。充分發揮水運比較優勢,開展現代內河航運建設試點。服務鄉村振興戰略,開展“四好農村路”建設試點。著眼交通設施的智能化改造,開展智能交通試點。著眼建立公平開放的市場體系,開展以信用交通為重點的現代市場體系建設試點。著眼緩解資金要素制約,開展交通運輸投融資改革試點。充分發揮湖北綜合交通整體優勢,建設國家多式聯運創新示范區。
開展示范。以“一主兩副”為重點,切實推進軌道網、公交網、慢行網“三網”全面融合發展,打造城市公共交通示范區;以綠色發展為根本,突出發展綠色公路、綠色水運、綠色出行、綠色配送,打造鄂西交通綠色發展示范區;以鄉村為基礎,突出“四好農村路”示范建設,打造江漢平原交通振興發展示范區;以轉型發展為動力,突出綜合交通,打造鄂東交通轉型發展示范區。
謀劃綜合交通“十大工程”
推進長江黃金水道建設工程。重點推進長江航道“645”工程,解決中游“腸梗阻”問題,實現10000噸級江海船直達武漢,5000噸級船舶直達重慶。積極推進三峽樞紐聯運轉運體系建設,推動水運新通道的實施,提升三峽綜合通過能力。
推進中部水運南北大通道工程。會同河南、湖南加快推進唐白河、松虎澧資航線等省際高等級航道的建設,結合加快建設漢江、湘江等航道提升工程,推動形成唐白河-漢江-江漢運河-松虎澧資航線-湘江的中部水運南北大通道。
推進高速公路主通道和長江過江通道能力提升工程。分段實施京港澳、滬渝、福銀等國家高速公路約600公里擁堵路段改擴建,優化城鎮、產業集聚地區高速公路布局,提升路網的服務水平和能力。在2020年4月國家發布實施的《長江干線過江通道布局規劃(2020-2035)》中,湖北境內共規劃過江通道77座、占全線的27.9%,其中2025年前重點推動實施25座、占全線的31.6%。加快推進赤壁等過江通道的建設,新建黃鄂第二、武漢新港、荊州李埠等過江通道,緩解過江通行能力不足問題。
推進普通公路擴能提質工程。高標準建設G318、G316等沿江、沿城鎮和產業發展軸帶支撐性通道,推進二級以下低等級路段、不達標路段的提質改造,加強公路與城市道路的有效銜接,提升路網整體標準和質量。結合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鄉村區域經濟干線聯網工程,推進行政村雙車道公路改造,完善農村骨干公路網。
推進多式聯運示范工程。加快推進武漢、宜昌等5個國家多式聯運示范項目,積極培育襄陽等一批多式聯運項目,打造國家多式聯運創新示范區。積極推進鐵路進園區、進港區,依托鐵路集裝箱中心站、國家公路貨運樞紐、重要港口、內陸無水港、城市物流樞紐等,建設一批多式聯運專業站場,實現各種運輸方式的無縫銜接。
推進智慧交通“四通”工程。逐步構建數字化的采集體系、網絡化的傳輸體系、智能化的應用體系,實現交通運輸信息行業通、部門通、區域通、社會通。積極推動智慧航空樞紐、智慧高速公路、智慧航道、智慧港口、智慧地鐵、智慧公交等建設。
推進高速鐵路通道建設工程。加快建設沿江高鐵、武西高鐵武漢樞紐直通線、京九高鐵等主骨架,抓緊推進武漢至南昌高鐵的啟動實施,構建以武漢為中心的高鐵“米”字形骨干網。加快建設荊荊鐵路,積極推進呼南高鐵等項目的實施,優化“一主兩副”主要城市城際鐵路網。
推進民航雙樞紐雙百億工程。建成湖北國際物流核心樞紐,加快推進天河機場三跑道等重點項目建設,推進配套交通、客貨運樞紐項目實施,著力提升航空中部門戶地位,加快構建集海關、倉儲、物流一體的現代航空貨運體系。
推進油氣管網覆蓋連通工程。重點推進油氣主干管網、區域性支線管網建設,加強管道互聯互通互保,重點推進西氣東輸三線和川氣東送二線湖北段、三峽成品油管道工程等重點項目,提升全省油氣供應保障能力。
推進交通郵政快遞融合工程。完善縣鄉村三級節點網絡,重點推進“郵政在鄉”“快遞下鄉”“電商駐村”,推動運輸站場資源的集約利用,提高農村物流網絡覆蓋率和整體水平。按照武漢、襄陽、宜昌自貿區建設要求,推動快遞跨境服務能力提升。支持郵政企業創新發展,打造包裹快遞和農村電商等業務增長極。
- 6-29· 算力新基建提速 長三角打造“東數西算”集群合作新樣板
- 5-30· 交通基建強推進 助力發展新格局
- 9-27· 交通新基建推動智能化運力 改善出行體驗
- 12-28· 交通等基建工程挑大梁,“十四五”項目提前謀劃
- 12-14· 推動新基建與交通運輸產業融合創新 世界交通運輸大會首度落戶成都
- 10-9· 新基建·看江蘇——廳長說,我們圍繞“五新”做方案
- 9-17· 新基建·看青海 | 今年200億元投資這么安排!
- 9-10· 新基建·看福建 ——八成鄉鎮30分鐘上高速
- 9-7· 聚焦新基建探索未來經濟,騰訊年度最重磅峰會關注哪些重點?
- 9-7· 新基建重構教育新供給 作業幫亮相2020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