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順豐“交卷”,“鮮”字打天下,靠的是什么?
疫情之下,生鮮農產品比以往更加受到關注,它一頭關乎農戶的收入,另一頭關乎消費者的餐桌。在此背景下,中間的鏈接者也迎來了一波機會,包括“九死一生”的生鮮電商。
被視為電商最后一片藍海的生鮮,一直以來巨頭與創業者不斷涌入,但罕有公認的成功者。生鮮難,難在哪?第一大難點在于生鮮對物流要求高。不同于其他品類,生鮮類產品易損、易壞,物流寄遞挑戰大、要求高,它不僅要更多的資源投入,也考驗專業度。
相較于發達國家,我國在此短板明顯。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我國果蔬類生鮮運輸損耗率達15%,保鮮率35%,均遠遜于發達國家。機會總是與問題同在,《2020年中國生鮮農產品供應鏈研究報告》數據顯示,2020年生鮮農產品的物流費用規模預計達12910億元。
這樣一片市場當然也吸引了破局者。近些年,順豐就在生鮮市場不斷開疆拓土,其2019年全年寄遞生鮮達69.8萬噸。即使是在今年這個特殊年份,依然交出高分答卷:讓櫻桃、荔枝、楊梅等全國數10個主產區的鮮果極速攬收與送達。
翻看其成績單,不難發現,在生鮮寄遞這塊市場,順豐不僅涉足品類越來越豐富、所占份額也越來越大。人道是生鮮難,順豐為何敢為天下鮮?近期,順豐官方發布了一則視頻,公開了自己“秘密”:
順豐的領鮮之道
生鮮,以“鮮”為美,寄遞難點之一也在于如何“鎖住新鮮”。從視頻看,“破題者”順豐將發力點歸納為了三點:智鮮、運鮮、保鮮。
1.智鮮:從產地端開始
生鮮產業的核心在于供應鏈,供應鏈各個環節里最重要的是“最前1公里”。生鮮損耗率為何這么高?重要一環在于“最前一公里”工作不到位,而順豐從產地端即開始布局。這當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預處理中心建設。
2017年,順豐首個原產地預處理中心在陽澄湖落成,到而今,已在全國各地設立20個預處理中心。通過預處理中心,順豐可以提供預冷-分級-無損檢測-包裝-塑封-貼運單-一件代發的整體自動化解決方案。
總的來說,預處理中心的建設,不僅意味著順豐將生鮮供應鏈從運輸環節延伸至農產品原產地,也一定程度上彌補了產地端物流基礎設施建設不足的短板,使得產地端作業更加標準化、智能化、機械化,流程更高效,包裝更專業,同時也是響應國家提出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重要的一環。以荔枝為例,順豐在荔枝主產區茂名投入三個預處理中心,單個場地日處理量達3萬件一天,效率相比以往大大提升;在粵西果蔬預處理中心,順豐投用了全國首臺荔枝多頭稱重自動包裝系統,精準稱重,降低損果率,結合保鮮透氣包裝袋,使整體包裝成本降低了28%。
在物流與供應鏈專家、漢森供應鏈總裁黃剛看來,預處理中心建設還有更大的效用和潛力。其解釋說,“所有采摘下來的產品,所有捕撈起來的產品,到預處理中心之前全部都是非標的產品,通過預處理中心可以進行分類分級,結合不同的市場需求進行分揀打包,同時還可以進行品質檢測,一系列的舉措除了可以解決商家在水果季出現的用工荒等問題,還讓原來統一銷售的農產品形成大、中、小及不同糖度的差異,滿足不同消費者需求的同時,使農民和商家的收入也大幅提升。”
此外,黃剛判斷,預處理中心對于農業標準化以及未來數字農業也有重要意義。“預處理當下代表一道工序,但是未來一定是產地供應鏈的運營,產地供應鏈的運營比預處理更全面更到位,會涉及到人流、商流、物流、資金流,當然也包括數字化。未來的農產品要有追溯體系,要有數據,屆時預處理中心的價值就顯現出來了。它會經歷從早期商品的加工處理,而后到產品品控,再到數字化管理的升級,通過預處理得到的品質數據,可以根據市場的需求,指導農業的種植端,并可預判倉儲物流的資源配置。”
2.運鮮:高速中轉極速送達
如果說“智鮮”代表著順豐以科技謀局“最前一公里”,“運鮮”則意味著其發揮出了長年以來積累的長處:效率。正所謂“天下武功 無快不破”,生鮮更是如此。
順豐不僅擁有通達國內外的龐大物流網絡,而且是控制力強、穩定性高的直營網絡,這意味著其不僅有足夠多的觸點觸達用戶,也意味著其能為“嬌嫩”的生鮮提供穩固可靠的服務。
另外,值得強調的是順豐還擁有獨有的三網合一網絡:天網+地網+信息網。目前順豐鮮果寄遞在全國設置了50個中轉場、近2000個冷運干線流向,24架全貨機、59條高鐵線路、268輛冷藏車,這組成了“天網+地網“運輸網絡,加之各種大數據、區塊鏈、AI、運籌優化、智慧物流地圖等則組成的“信息網”,不僅讓其可以實現極速中轉、高效配送,同時全程溫控,品質保障。
3.保鮮:強大的底盤網絡
所謂“保鮮”,守護的則不僅是鮮果的新鮮,而是以科技物流為基礎,為客戶提供全鏈條的全面保障。
在產地,順豐鮮果寄遞在全國范圍內共有7000個散收駐點,讓攬收更快捷,讓農戶更省心;在末端,3.6萬個一線順豐小哥,負責將鮮果安全快速送達,讓消費者舒心;在售后,順豐在全國設置4個獨立呼叫中心,4500位客服人員提供專業服務,讓客戶放心。此外,為滿足客戶的金融需求,順豐金融也可以提供安全、便捷、可靠的金融服務。
“智鮮”、“運鮮”、“保鮮”,簡單幾點歸納出了順豐從“最前一公里”到“最后一公里”的全鏈條優勢。物流與供應鏈專家、漢森供應鏈總裁黃剛對于順豐在生鮮寄遞市場的優勢也給予了認可,“順豐是最早涉足生鮮全網配送服務的快遞,有足夠的歷史沉淀,他們清楚每一個產品需要怎么樣的生鮮冷鏈服務;產區的生鮮產品,對順豐的依賴度比較高,用戶心智層面也形成了貴產品就應該配順豐的理念;從運營角度看,經過多年的布局,順豐內部從收貨到末端,所有的人對這套體系都非常熟悉;另外,順豐也和一些產地的政府和龍頭企業形成了戰略合作,這也讓其可以具備了一定優勢,比如預測產量,提前規劃運力資源。”
楊梅的“梅開三度”
相比普貨,鮮果的特性嬌嫩,導致不同產品對包裝溫度等等均有不同。要做好“鮮”字文章,順豐還練就了不同的“招式”,即對各類產品提出針對性的解決方案。近日正是楊梅收獲的好季節,今年順豐就針對楊梅項目,提出了溫度、速度和感知度全面提升的“梅開三度”解決方案,對楊梅寄遞進一步保鮮提速。
1.速度提升,高運力物流網絡加持
楊梅嬌嫩脆弱,采后壽命短,儲藏運輸困難,順豐極速物流網絡的構建,正能滿足楊梅寄遞的需求。
從攬收開始,高運力“黑科技”——無人機便已登場,順豐已成功在溫州楊梅實現試點應用,無人機采摘的模式解決采摘地點遠、散、小的痛點,將以往2小時的運輸時長壓縮至8分鐘。物流端由全貨機、冷鏈車、大數據…….組成的“天網+地網+信息網”三網合一立體式矩陣,加上優先卸車+優先中轉+優先保障+異常升級機制做支撐,助力楊梅寄得又新鮮又快。
2.溫度鎖鮮,預冷保鮮兩步走
為了鎖住新鮮,順豐投入大量冷藏設備,比如可用于冷媒快速凍結、生鮮快速預冷、生鮮臨時暫存的移動冷庫。有的移動冷庫可以實現生鮮產品快速預冷和臨時存儲,在2小時預冷2噸生鮮產品,效能比傳統冷庫提升了4倍。
3.感知度加強,不斷改善用戶體驗
高品質的用戶體驗也是順豐的拿手之處,順豐不停改善輸出從攬件到派件的優質服務,提升用戶的楊梅寄遞感知度:產地端加大攬收點與人員投入,以程序輔助果農商下單,即使遇到難題,一通電話便有客服人員的專業服務,攬收不僅快,還方便。
“順豐楊梅寄遞方案,其實是提供一體化的供應鏈解決方案,它涵蓋的不僅僅是物流,還包括預冷、溫控、包裝箱等配套的一體化服務。輸出單品供應鏈的運營打包體系,針對中小各類電商提供一站式的服務,這是其他的快遞企業尚不具備的”,黃剛點評道。
結語
生鮮難,難在供應鏈;成本高,高在貨損率;農戶難,難在好產品出不去,好產品賣不上好價格。尤其是今年,疫情這只黑天鵝,使得“三農”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穩固、優質、高效的生鮮供應鏈基礎設施。
發力于此的順豐,天網+地網為以生鮮為代表農產品流通提供了運力支撐,讓農產品得以“快速”的走出去;通達國內外的直營網絡,讓農產品得以“穩穩”的走出去;貫穿其中的科技,不斷升級的方案,讓農產品得以“鮮美”的走出去……貫通生鮮物流通路,這是順豐生鮮寄遞的首要價值。
其次,順豐從產地端即開始布局,從“最前一公里”著手,通過輸出預冷、包裝等專業解決方案,不僅助力全鏈條降損、保鮮、提質、增效,也有助于解決農產品的標準化問題。不僅讓產品走出去,也讓好產品賣出好價格,消費者獲得好產品也會提升復購率,從而讓農戶真正的長期的獲得收益。
再次,順豐提供的不是簡單的寄遞方案,多年來的布局,讓其能力延伸至產、供、銷、配等環節,以數據為牽引,以技術為支撐,可提供倉儲管理、銷售預測、 大數據分析、金融管理等一攬子解決方案。這不僅讓生鮮產區的創業者,即使沒有財力、沒有實力,也依然可以做電商創業,同時也為生鮮產業各個環節的參與者提供了基礎設施。
做到這些,需要長年積累布局,也需要不斷的迭代更新。而這,是順豐敢于公開自己“武器”的底氣,是助動農產品上行的鑰匙,也孕育著生鮮流通升級的希望。
本文已標注來源和出處,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 4-30· 給“荔”2025!順豐發布荔枝行業解決方案,攜手嶺南荔枝“跨山出海”
- 4-21· 從“鄉村振興”到“新質出海”,順豐數智供應鏈與無人機重塑櫻桃產業生態
- 4-11· 菏澤鮮花專機啟航!順豐以數智之鑰,重構鮮花產業的“航空時效圈”
- 3-13· 豐知:物流供應鏈領域的深度解析助手
- 3-1· 航空大件最快7H達!順豐多層級履約服務,引爆云南藍莓電商新生態
- 1-16· 年貨節暖意來襲!用10萬+個村級合作點,講述順豐“下沉與上行”的故事
- 1-11· 激發“年貨經濟”消費潛力,順豐賦能“蒙”字號農產品出圈出彩
- 12-16· 向“新”而行,以“質”致遠,順豐為“疆”字號農業品牌按下加速鍵
- 11-29· “橙”就非凡!順豐打通現代農產品流通服務體系,助力麻陽冰糖橙產銷兩旺
- 11-27· 運能提升超 20%!順豐打造“直播+物流”新業態,為丹東草莓講好品牌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