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港逐漸繁忙 陸路進港的出口集裝箱數量達到正常水平
復工第五周上海港逐漸恢復了往日的繁忙陸路進港的出口集裝箱數量從春節后最低的單日2000箱回升至單日3.5萬箱已達到正常時期的高峰水平。
但疫情帶來的壓力仍時刻懸掛在上港人的心頭。“預計一季度上海港集裝箱吞吐量較去年同期下降10%左右。”東大名路上港集團總部辦公室里主管生產的上港集團副總裁王海建告訴記者。
2019年上海港完成集裝箱吞吐量4330.3萬標準箱連續十年保持全球第一。2020年是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基本建成之年上港人本已鉚足了勁準備大干一場可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原本的計劃。
“疫情已在全球范圍內擴散外部形勢不容樂觀。有壓力是肯定的但我們有信心把影響降到最低保持全球第一的目標始終未變。”王海建說這段時間集團上下都很拼大家想把失去的時間追回來。
硬件提升打開未來增長空間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進出港的船舶、集裝箱卡車明顯減少往日繁忙的上海港似乎按下了“慢放鍵”集裝箱因為無法流轉在港區堆積。
積壓的集裝箱中有空箱也有裝生鮮水果和凍肉的冷鏈集裝箱(即冷凍箱)。
“空箱進港后原是要裝上貨物再出口的因為國內企業復工難出口貨量急劇下降港口空箱的箱量長時間處于高位。”生產業務部常務副總經理黃海東介紹冷凍箱則主要是因為消費需求下降和物流不暢通長三角地區冷庫無法出貨客戶不再提箱把冷凍箱當冷庫用。
上海港空箱場地設計容量為39萬標準箱正常每日堆存25萬標準箱疫情暴發后日堆存量達到45萬標準箱。一些客戶原計劃將空箱調運至上海港方便日后出貨因無處存放只好轉至周邊港口。
冷凍箱方面最緊張的是接電插頭原本上海港有1萬多個冷凍箱插頭由于冷凍箱積壓插頭全被占用約7600多箱進口冷凍箱中轉至國外港口卸船。
“這不僅是損失箱量的問題更是能否滿足客戶需要的問題。”上港集團一位管理人員介紹很快解決方案出爐:空箱方面各碼頭內部整理安排場地同時集團各公司想方設法租賃、新建港外堆場。目前上海港合計增加20萬標準箱的堆存能力;冷凍箱插頭方面港區新增插頭4000多個并向社會堆場租賃了近600個插頭。
新建的空箱堆場占地7.7萬平方米于大年初五開工建設。“開始什么都缺工人找不到磚頭也買不到。”王海建說在這樣的背景下上周新堆場建成并投入使用。
目前周邊港口的空箱已開始回流上海港海外港口中轉的冷凍箱也有3000多個回流。更重要的是新增的堆場和設施提高了上海港集裝箱的收容能力打開了未來的增長空間。到8月底港區內還將陸續建造1萬個冷凍箱插頭。首屆進博會舉辦以來國外的生鮮、水果不斷地豐富上海市民的菜籃子上海港冷凍箱吞吐量也以每年20%左右的增速增長發展勢頭較好。
軟件升級以優質服務吸引客戶
臨港的特斯拉超級工廠是上海第一批復工的外企工廠。快速復工的背后物流保障功不可沒――當汽車零部件通過上海港入境時進口放貨全流程無紙化大幅節省時間和人力成本又一次讓特斯拉感嘆上海速度。
實現全流程無紙化關鍵在于換單環節被補全。智能化、信息化一直是全球港口的發展趨勢用電子單證替換傳統單證已不稀奇但不同系統之間的信息壁壘尚未完全突破。
去年年底通過借助區塊鏈可追溯、可信任的技術特點上海港率先實現了內部和外部系統間數據的互聯互通和流程的協作互信開啟港口業務“全程無紙化時代”。原本客戶需往返多次分別完成船公司和港口的業務流程現在線上即可一站式辦理。
“年前無紙化換單已在國際干線船舶試點疫情暴發零接觸成為必然選擇集團全面推行新的換單模式。”王海建介紹。
這幾年上海港陸續將所有單證電子化壓縮通關時間和口岸成本并多次大幅調降相關服務費用。優質、高效的服務讓上海港在跨境貿易的“后硬件時代”保持全球領先優勢。“服務上去了自然能吸引更多客戶。”面對疫情帶來的重重壓力要想逆勢向上的上海港更加重視對內改革流程對外提升服務。
抗疫期間上海港推出了不少新服務比如出口直裝和進口直提是為了加速集裝箱流轉通過事前提出申請并提交相關信息集裝箱到港后第一時間即可轉運離開;異地提箱是為了解決省際公路不暢通的問題通過公路轉水路將集裝箱運至客戶當地碼頭避免了跨省公路運輸解決了企業的物資供應難題。
海鐵聯運也是一項比較新的服務2月10日至2月14日上港集團將中糧集團海外進口的2000噸中央儲備冷凍肉共計81個冷凍集裝箱分5批次送至武漢吳家山集裝箱站。
“這是一趟直達專列全程只要18小時公路運輸不暢通海鐵聯運發揮了重要作用體現了它的優勢。”集團生產調度主任周勇介紹隨著環保要求的不斷提高和“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海鐵聯運成為國家戰略部署。
2019年上港集團與中遠海運集團、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有限公司合資組建了上海港海鐵聯運有限公司大力拓展海鐵聯運業務。今年這塊業務帶來的箱量預計能較去年翻一番。
抱團取暖變局中抓住政策機遇
疫情在世界范圍內擴散后上港集團最擔心的是國際貿易往來受到影響。業內人士預計今年全球航運業收入或將下滑20%至30%。許多船公司和碼頭方將尋求兼并重組避免破產清算。
“行業在洗牌大家都在求變更愿意抱團取暖。”周勇說“變局之下其實蘊含著機遇。”
在他看來機遇有兩個方面一是行業內的合作加強二是政策的加速推進和落實。
近年來上海港推動集裝箱吞吐量增長主要依靠多式聯運特別是水水中轉包括長江中轉、沿海中轉以及國際中轉。
水水中轉箱量的增加需要碼頭方和船公司合作共同設計航線和物流方案。此外政策上的突破比如沿海捎帶業務的開放也能發揮重要作用。
所謂沿海捎帶是指在中國沿海港口之間從事外貿集裝箱的國內段運輸。國內有些中小港口沒有國際航線集裝箱通過上海港進行中轉就屬于沿海捎帶。
我國曾經規定未經批準境外航運企業不得經營中國港口間的海上貨物運輸。目前這一政策已取得一定突破但“吃螃蟹”的境外船公司不多。
“這項政策如果真正推廣開每年能為上海港增加至少10萬標準箱集裝箱的吞吐量。”周勇介紹“疫情帶來的外部壓力或將推動更多有資質的船公司嘗試這一業務。此外我們也希望與有關部門一起努力擴大政策的適用范圍。”
政策上的機遇還有很多自貿區新片區不斷深化改革、長三角港口一體化發展、上海營商環境持續優化……抓住任何一個機遇水水中轉的集裝箱數量都有可能大幅提高。
“面對疫情影響各方都將更加積極主動全力推動政策落地。”上港集團一位管理人員表示。2019年上海港集裝箱吞吐量中水水中轉的比例已達48%今年上海港將繼續尋求突破。
- 4-7· 上海推動主題公園矩陣提質升級 快樂經濟投資加碼
- 3-31· 上海正構建“嗅覺經濟”生態圈
- 3-17· 上海郵輪旅游入境外籍游客創新高
- 3-17· 上海:首發首秀首展首店掀消費熱潮
- 2-10· 上海鐵路單日發送旅客創新高
- 2-3· 上海浦東打造新春消費新場景
- 1-6· 上海經蘇州至湖州高鐵開通運營
- 12-23· 上海浦東發布外籍人才便利化專項政策
- 12-23· 上海港集裝箱年吞吐量突破5000萬標箱
- 12-19· 上海松江站開通運營倒計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