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交運馮啟斌:零擔行業的存量博弈必定會是血淋淋的
2020年1月9日,由運聯智庫主辦的「運聯智庫年會:2020趨勢與預測」大會在北京舉行。長江證券交運資深行業分析師馮啟斌出席了大會并發表了以「2020中國快運行業格局與趨勢」為題的演講。
馮啟斌提到,經濟結構的調整變化和制造業的發展變化,會對未來的快運格局產業非常大的影響。中國制造業的放緩意味著零擔行業進入存量市場,同時制造業的升級會對快運網絡的服務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在存量整合的時代,快運市場以往約定俗成的以票均重量作為區分的產品體系也許會發生顛覆性的改變,以網絡模型劃分的全網性網絡、區域性網絡和專線,也有可能進入整合階段。
以下為馮啟斌演講實錄:
大家好,我是馮啟斌,今天分享一下我對快運市場的判斷。
對快運市場的判斷肯定離不開對經濟的判斷,剛才諸博士(諸建芳,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2020趨勢與預測大會演講嘉賓) 已經講了很多,預計2020年經濟發展還是以穩增長、調結構為主,有效社融增速大體走平,所以大家不用太悲觀,未來中國經濟肯定是往好方向發展。未來經濟調結構成功以后,快運肯定有大的發展。
為什么要講經濟結構問題?因為快運市場和制造業的關系比較密切,我們研究的時候都是要看經濟總量、看行業、看商業模式、看公司的壁壘。良好的商業模式,市場、客戶結構、利益模式、產品等幾條線一定是穩定地在一起的,如果這幾個點不在一起的話,說明商業模式的問題很大。
一個行業的成熟肯定是由客戶決定的,而客戶是不斷發展的。美國UPS、聯邦快遞是從制造業起家的;中國的快遞公司是消費起家的,而且是消費類的線上公司。
為什么這些年快運企業的日子很難過,是因為制造業的發展變化,制造業中心從英國到美國,到香港,再到中國。制造業就三個結構因素:原材料、生產設備、人均成本。前些年,我們賺了人均成本的錢,未來制造業中心會不會轉到東南亞地區,還要繼續觀望。
但是即使不考慮「轉移」,有兩個東西依然是變化的:
第一,以電子通信業為主的高端制造業。例如華為,一定會再清理結構,有些中低端制造業開始往上發展,這個趨勢變化對區域型的快運企業產生了很大的壓力,因為客戶對全網的覆蓋、對質量的要求、對效率的提升等要求會越來越高。
第二,新興產業電子通信在發展,這有可能會成為新的增長點。這個新的增長點對于快運公司來說,還是高標準、高要求,能不能抓住機會要看你能不能做到這個要求。
我對未來的快運市場格局有以下幾個判斷:
第一,宏觀視角。公路貨運是整個行業的晴雨表,中國制造業的放緩意味著零擔行業進入存量市場。
價格單邊下行在所難免。這些年快運企業為什么要改革,區域型的公司為什么要整合,就是為了生存,活下來才能活得好。處于增量市場時,每年GDP增速有8到10個點,但是如果整個市場以存量博弈為主,競爭會是血淋淋的。
第二,中觀視角。有兩個變化,一是重量維度的變化;二是網絡維度的變化。
重量維度的變化。簡單來講,我們以前是從自身的角度去考慮客戶。我告訴你「我是零擔市場,是大票市場,是小票市場」,但是對于客戶來講,不是這樣的,很多時候是我們想多了。我們經常會用運營的角度去劃分產品,這種做法有一定的意義,但是越來越多的情況不是這樣的。當流通結構發生變化時,是從外部往內部改變的,因為你最終掙的是外部的錢才能養內部的組織。
傳統快遞與小票零擔在重量維度相互滲透,形成「大件快遞」。從趨勢上來看,傳統快遞降維打擊零擔市場的勝率更大,同時,大件快遞有望切分部分小票零擔市場,進而推動公路貨運市場從金字塔型向沙漏型的結構轉變。
網絡維度的變化。未來會有三張大網。第一張網,是以制造業為主;第二張網,是消費的網,這是一張異地網;第三張網,即時配,這張網未來會不會和第一、第二張網結合,還要觀望一下。
未來消費流通的這張網,會包含總倉儲干線運輸、總倉儲管理、末端快遞等,每家快遞公司都會想布局這張網,通過前端客制化、后端標準化來適應需求。
中國經濟轉型成功后,存量市場的博弈是血淋淋的,對效益的要求是非常高的。要想生存下去,只有一個辦法,就是更加適應這個市場,能夠通過自己的效率來改變客戶的效率。
一個商業模式的「牛」,從來不是自己的「牛」,而是讓客戶「牛」,很多銀行就是這么做的。我們得想清楚大客戶的方向在哪里,怎么適應大客戶,適應客戶的發展才能活得更好。
我以前做戰略時有幾個規則,未來能不能盈利要看你自身的能力和市場是否匹配。不然你即使做了一件很偉大的事情,如果需要等十年、二十年,也沒有人能等得起你。
關于網絡的維度問題,區域型網絡和專線這些年提得很多,但模式決定效率,效率又能夠逆向篩選模式,兩三年后這個結果會顯現。隨著細分市場步入存量競爭,效率的提升將為全國型網絡、區域性網絡和專線之間的相互融合和滲透提供充要條件。快運的整合會比快遞慢,因為快運本身就是比較復雜的,物品越大,運輸屬性越強,客戶的要求更多樣化和個性化,標準化越低,整合速越慢。
第三,微觀視角,先分層再分化、再分層再分化。
在微觀層面,我看二級,大部分公司都沒有上市,上市公司也是挺難的。未來這個行業就是高資本壁壘、高管理密集型、高技術壁壘的行業。誰能夠在這三個因素里做出先發優勢,誰就能領先。分層的依據分別是:有融資能力的、融資能力一般的、沒有融資能力的。二級市場的錢相對來說比較便宜。
戰略的意義在于戰術不迷茫,動機的意義在于行為不迷茫。商業模式的核心是賺錢,賺錢的核心就是要看到你的客戶,看到你的市場,了解你的商業模式和別人的區別,你的成熟度是由客戶決定的,要多從外往內看,最終結果是找到自己商業模式的壁壘。
做大還是做精細,在于對未來的考慮,大家可以多想一點,謝謝。
本文已標注來源和出處,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 3-31· 長江邊,一個工業縣的綠色發展“舍得賬”
- 2-17· 長江上的網紅“背簍渡船”
- 12-30· 今年長江干線港口貨物吞吐量預計首超40億噸
- 10-17· 長江右岸崛起商貿新高地
- 7-15· 長江經濟帶首個航運仲裁聯盟成立
- 1-29· 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 沿江城市有哪些新作為?
- 12-7· 長江經濟帶自貿試驗區聯動發展研討會舉行
- 8-14· 長江之“腰”上的效益之“要”
- 8-14· 長江干流6座梯級電站單日發電今年首次突破10億千瓦時
- 8-3· 退一步,長江邊這座化工重鎮迎來“海闊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