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加快落實交通強國建設試點
鄭萬高鐵建設有序推進,渝昆高鐵重慶段建設啟動;奉節至建始高速公路等19個1137公里在建項目加快建設,渝湘高速公路擴能項目已開建;啟動“四好農村路”建設1.5萬公里、普通干線公路改造2400公里;嘉陵江利澤、烏江白馬、涪江雙江等航運樞紐開工建設;巫山機場建成通航,永川大安通用機場正式投用……重慶一批交通重點項目建設正有序推進。
今年國慶假期,重慶共接待外地游客3859.61萬人次,同比增長10.6%,超過重慶市總人口,“8D魔幻城”重慶再一次憑借多元化的交通服務保障實力“圈粉”。外地游客欣賞完李子壩輕軌站,感嘆道:“這不僅反映出重慶獨特的地形地貌,也折射出重慶人的敢想敢做。”重慶敞開“向外看”的胸懷,在帶頭開放、帶動開放上下大功夫,以高水平開放推動高質量發展。
目前,重慶正積極完善《重慶市交通強國建設試點方案》,下一步將廣泛征求相關部門、專家、企業的意見和建議,經重慶市政府和交通運輸部批準后,力爭年內正式啟動交通強國建設試點。
構建鐵公水空立體綜合交通樞紐
解放初期,重慶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嚴重滯后,成為制約重慶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大“瓶頸”。新中國成立后,重慶交通人逢山開路、遇水架橋,交通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1952年,成渝鐵路建成投運;截至2018年年底,重慶鐵路營業里程達2371公里。1994年,成渝高速公路建成通車,重慶高速公路實現“零突破”;截至2018年年底,重慶高速公路通車總里程達3096公里,建成省際出口通道20個。
航空、水運發展齊頭并進。重慶“一大四小”(江北國際機場,萬州機場、黔江機場、巫山機場、武隆機場)機場格局正在形成。2018年,重慶江北國際機場年旅客吞吐量突破40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超過38萬噸。全市航道里程達到4472公里,5000噸級單船和萬噸級船隊可直達重慶主城。今日的重慶已成為長江上游地區最大的集裝箱集并港、大宗散貨中轉港和滾裝汽車運輸港。
70年來,隨著交通發展的一次次提速,重慶交通工具實現華麗蝶變。長江索道跨越天塹、軌道列車“上天入地”、高速火車飛馳山間、民航飛機連通世界……如今的重慶,不僅是中國有名的“橋都”,還構建起了“鐵公水空”立體綜合交通樞紐。
巴渝大地交通條件的改善,不僅推動了重慶經濟發展,也切實增強了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為緩解主城出行難、坐車難的問題,重慶把發展大運量軌道交通作為應對之策。2005年6月,重慶軌道交通2號線一期正式開通運營。截至2018年年底,重慶主城共開通8條軌道線路,覆蓋主城九區,運營里程達315.3公里。同時,公交軌道一體化發展使重慶公共交通線網功能更加完善、布局更加合理、接駁更加順暢。
以交通優勢提升區位優勢
作為西部大開發的重要戰略支點和西部陸海新通道的樞紐,重慶具備的“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聯結點區位優勢,使其在國家區域發展和對外開放格局中發揮著獨特而重要的作用。
交通基礎設施的持續完善和群眾對交通出行的多元化需求,給重慶交通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現在到2020年,是交通強國示范區建設的啟動期,重慶將按照《交通強國建設綱要》總體部署,緊緊抓住“平衡各種運輸方式”和“各種運輸方式融合發展”兩個關鍵環節,著力推動交通高質量發展。與此同時,抓緊編制《重慶市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2021—2050年)》,科學謀劃未來重慶綜合交通建設。
當前,重慶正以城市提升交通建設“三年行動計劃”為主抓手,加快構建現代綜合交通體系,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建設邁出堅實步伐。2018年,重慶完成交通投資908.6億元、創歷史新高,交通脫貧攻堅縱深推進,鐵路、公路建設高位推進,長江上游航運中心日漸成形,國際航空樞紐功能日益增強。
今后,重慶將緊扣“兩點”定位、“兩地”“兩高”目標,發揮“三個作用”,更加注重從全局謀劃一域、以一域服務全局,扎實做好交通強國建設試點,編制實施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和鐵公水空等專項規劃,加快形成儲備一批、開工一批、建設一批、竣工一批的滾動發展格局,努力以交通優勢提升區位優勢、彰顯戰略優勢,助推重慶在西部地區帶頭開放、帶動開放。
- 3-31· 重慶:大橋有大腦 智能更高效
- 3-31· 重慶綦江:廢棄車間“長出”3億元新產值
- 3-31· 重慶鄉村產業振興將迎萬名“金白領”!
- 3-31· 重慶首條常態化無人機急救藥品配送通道開通
- 3-17· 重慶:完善“兩鏈”推動科技創新
- 3-10· 重慶上線國際貿易數字平臺 精準撮合供需雙方
- 1-27· 加快培育外貿新動能 促進外貿高質量發展
- 1-2· 山東加快推進立體交通體系建設
- 1-2· 重慶西部城鄉融合發展邁上更高水平
- 12-26· 商務部:加快建設一批內外貿融合發展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