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前兩大船廠宣布聯手!“抗擊”中韓船廠
日本最大的兩家船廠日本今冶造船和日本聯合造船JMU決定通過資本和業務結合的方式聯合起來“抗擊”中國和韓國船廠。
日本最大的兩家造船公司日本今冶造船(Imabari Shipbuilding)和日本聯合造船Japan Marine United正在組建一個聯盟,以應對韓國和中國的大規模合并所帶來的全球造船行業動蕩。
根據近日聯合國貿易與發展會議(UNCTAD)發布了其最新的全球海運發展報告——《2019全球海運發展評述報告》“Review of Maritime Transport 2019”顯示,2018年,中國、日本和韓國依然是世界前三大造船國。三個造船大國擔當了90%的全球新造船份額,市場占比分別為中國40%,日本25%和韓國的25%。
早前,韓國現代重工和大宇造船海洋DSME(全球第二大造船廠)以及中國方面中國船舶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與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宣布合并組建中國船舶集團(全球最大船廠)。實際上,在歐洲,意大利的Fincantieri正準備與法國的Chantiers de l ‘Atlantique合并。
中韓前兩大造船集團的相繼宣布合并給日本造船業帶來了巨大的壓力。鑒于此,根據上周五兩公司發布的公告,這兩家非上市公司宣布將抱團取暖進行資本合作。
根據初步信息顯示,日本第一大造船集團今冶造船Imabari將購買JMU近30%的股份。最終協議將于本財年年底前達成。
根據合作協議,Imabari和JMU將共同建立一個公司來設計和銷售船舶。他們將在各種船型上進行合作,包括貨船、油輪和汽車運輸船。但液化天然氣運輸船將被排除在外。
數據顯示,日本該兩大船廠占據全球市場份額的10%,只有剛成立的中船集團市場份額的一半。
韓國現代重工與國內同行大宇造船和海洋(Daewoo Shipbuilding & Marine Engineering,DSME)的合并也正在最后敲定。如果最終誠信,新成立的韓國巨頭船廠也將占據大約20%的市場份額。
日本日經新聞表示,中國和韓國的造船企業通過巨額資本支出和訂單價格競爭獲得了主導地位。日本造船業受到競爭的擠壓,但仍有10多家企業。
JMU本身也是于2013年由日本鋼鐵工程控股公司(JFE Holdings)和日本石川島播磨重工(IHI)旗下的造船業務合并而來。但近段時間以來,該船廠遭遇了一定程度的財務問題,
截至今年3月底財年,該船廠的銷售額下降了11%,至2,541億日圓(合23億美元)JMU4月至9月更是錄得凈虧損65億日圓。
多年來,JMU與多家日本國內造船廠進行了合作。業內有一種觀點認為,與Imabari的資本合作實際上是對JMU的紓困,只是名不虛實。
另據信德海事網了解,Imabari是日本最大的造船企業,有10座船廠,年生產能力為450萬gt/年。JMU是日本第二大造船企業,有5座船廠,年生產能力為237萬gt/年。根據2018年數據顯示,兩家船廠占據了日本全國造船產能的40%份額,Imabari的關聯公司網絡使該公司在成本上具有競爭力。JMU計劃整合Imabari在成本控制方面的專長,以提高收益。
日本媒體表示,今冶造船和JMU的本次合作可能會刺激日本造船業進一步重組。據稱,三井物產株式會社(Mitsui E&S Holdings)已悄悄與三菱重工(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接洽,希望建立合作關系,生產海軍艦艇。
盡管訂單下降,日本工業還沒有削減過剩的產能。但由日本媒體透露,Imabari和JMU可能會考慮關閉造船廠以提高生產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該兩大船廠的合作也令許多日本人感到意外,因為這兩家公司的所有權結構不同,似乎不太可能匹配。Imabari是一家傳統的日本私營造船公司,由Higaki家族控股。JMU是在過去20年里通過上市造船公司之間的長期合并而形成的,如上文所述,JMU該公司目前的主要股東是東京上市公司JFE Holdings和IHI合并而來,這兩家公司均持有45.93%的股份。
- 4-8· 前兩個月浙江外貿收獲“開門紅”
- 3-11· 前兩月全國鐵路完成固定資產投資652億元
- 2-15· 春運前兩周大灣區高速公路車流總量同比增長11%
- 1-29· 從南北兩大商貿城看大市場魅力
- 6-1· 日本鐵路周游券大漲價 外國游客購買意愿受影響
- 4-3· 今年前兩月安徽新設民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19.09萬戶
- 4-21· 日本發布使用無人機運送包裹指南 推動無人機物流社會化實施
- 3-24· 前兩個月安徽省經濟延續穩定恢復勢頭
- 3-24· 前兩月上海進出口總值達6745億元
- 3-24· 前兩個月中部地區快遞業務量和收入比重“雙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