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個月中部地區快遞業務量和收入比重“雙提升”
本報記者 童彤
國家郵政局日前公布今年前兩月郵政行業運行情況,前兩個月,快遞業務量比重和業務收入比重呈現鮮明區域特征,且中部地區表現亮眼,實現業務量和業務收入比重的“雙提升”。統計顯示,1—2月份,東、中、西部地區快遞業務量比重分別為77.7%、15.2%和7.1%,業務收入比重分別為77.2%、13.6%和9.2%。
與去年同期相比,東部地區快遞業務量比重上升0.1個百分點,快遞業務收入比重下降0.5個百分點;中部地區快遞業務量比重上升0.6個百分點,快遞業務收入比重上升0.6個百分點;西部地區快遞業務量比重下降0.7個百分點,快遞業務收入比重下降0.1個百分點。
“旺盛的消費需求,折射出消費市場增長動力強勁以及國民經濟持續向好。”中國人民大學發展中國家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彭剛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區域間不同地區快遞業務量和快遞業務收入比重漲跌互現、正負相抵,客觀闡明了我國快遞業務在向中西部縱深發展的同時,總需求并未發生下降,相反,快遞業務的規模增長和向中西部縱深覆蓋的現象也反映出我國區域發展日趨均衡。
隨著區域發展戰略的不斷推進,區域間發展正日趨均衡。與此同時,擴大內需戰略加速落地,促使中西部地區尤其是中部地區正展現出強大的消費需求。這些都客觀支撐了快遞業務量的增長,且近年來延續著這一趨勢。
這背后,實際上是對我國消費市場穩步恢復的映射。商務部發言人近日就2022年1—2月份消費數據表示,“今年以來,我國消費市場呈現穩步恢復態勢。其中,新型消費快速發展,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12.3%,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重為22%。”
顯然,旺盛的消費需求支撐了快遞業強勁的發展勢頭,也促使快遞業發展水平成為反映當地經濟發展水平和經濟活躍程度的一項重要指標,為研判區域發展趨勢提供了重要參照。
正所謂中長期看趨勢,短期看變化。對于區域間快遞業務量和業務收入比重的變化,短期表現延續中長期趨勢,且數據變化趨勢如出一轍。國家郵政局2021年全年數據顯示,東、中、西部地區快遞業務量比重分別為78.1%、14.6%和7.3%,業務收入比重分別為78.2%、12.9%和8.9%。相較于2020年,東部地區快遞業務量比重下降1.3個百分點,快遞業務收入比重下降1.4個百分點;中部地區快遞業務量比重上升1.3個百分點,快遞業務收入比重上升1個百分點;西部地區快遞業務量比重基本持平,快遞業務收入比重上升0.4個百分點。
可見,東、中、西部地區快遞業務量比重和收入比重的變化,正是對我國區域戰略推進和成果獲得的有力“背書”。彭剛認為,快遞運行情況客觀折射了區域協調發展的積極變化,“依托線上平臺,我國經濟新結構、新模式、新動能等一系列新特征也在加速形成,成為推動經濟持續趨穩的動力來源。”
- 1-2· 前11個月山西煤層氣產量創歷史新高
- 11-14· 前10個月全國鐵路完成固定資產投資6351億元
- 9-30· 1至8月中歐班列開行13056列 同比增長12%
- 9-12· 前8個月全國鐵路完成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0.5%
- 8-22· 前七個月安徽外貿爭先進位 結構不斷優化
- 8-22· 東北兩個“魚米鄉”高質量發展對話
- 8-19· 7個月3次刷新紀錄 中越班列跑出“加速度”
- 8-12· 前7個月中歐班列開行超1.1萬列
- 7-1· 前5個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3.4%
- 6-17· 5月中國國家鐵路發送貨物3.37億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