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鐵勞模的時代新變——記中車長客股份公司鐵路車輛制修工羅昭強
人物檔案
羅昭強
48歲,中共黨員,曾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中華技能大獎、火車頭獎章等榮譽,是參加國家“十二五”科技創新成果展的10位高技能人才之一,領銜的“羅昭強國家技能大師工作室”被授予全國工人先鋒號稱號。
工作29年,羅昭強共完成4項發明專利、7項實用新型專利,申報15項國家專利,累計為企業節約成本近千萬元。他先后獲得中華技能大獎、全國技術能手、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吉林省勞動模范、“吉林工匠”、火車頭獎章等榮譽,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2015年7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中國中車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高鐵基地,羅昭強作為中國高鐵工人的優秀代表之一,受到了習近平總書記的親切接見。
勞模羅昭強是中國鐵路從綠皮車到復興號、從“追趕者”變成“領跑者”的快速發展過程中的藍領技術力量。
從“羅電工”到“羅大師”
羅昭強的職業生涯從1990年開始,技校畢業后來到中車長客股份公司的前身長春客車廠,成為一名維修電工。
“羅電工”上班第一天并不順利。一臺立式車床出現故障,羅昭強請纓去修理,想在諸位老師傅面前顯示顯示自己,結果滿頭大汗地忙活了一上午也沒處理好故障。中午,一位老師傅叫他去吃飯,看他還沒有修好,就從兜里掏出一把小螺絲刀在速度繼電器觸點的調整螺絲上擰了兩圈,車床立刻運轉。年輕的羅昭強敬佩不已,給自己定了一個“小目標”:掌握車間里每一臺電氣設備的原理。
聰明加上努力,羅昭強很快實現了自己的“小目標”。但是,隨著技術發展的日新月異,羅昭強意識到要當個好工人,就要超前學習。
1992年,鐵路工業行業還沒有編程控制的設備。于是,羅昭強開始四處打聽。聽說長春市一家企業剛剛引進了一套編程控制生產線,他主動上門,在休息日免費幫人家干活。從家里到那家企業,騎車要兩個半小時,羅昭強卻一點兒也沒覺得苦。慢慢地,他贏得了那里維修師傅的賞識和信任,拿到了當時長春市唯一一本設備編程資料,開始了當時非常先進的編程、調試技術的學習。
羅昭強白天工作,晚上上夜大,4年里系統學習了電子、計算機、液壓等知識,又自學掌握了西門子、施耐德等不同控制系統的編程、調試等技術。
現場錘煉,知識助力,“羅電工”快速成為“羅大師”。
羅昭強第一次參加工廠舉辦的技能大賽,裁判員告訴故障后還沒回到座位上坐好,羅昭強就“秒殺”龍門刨床4個故障點,輕松捧起第一名的獎杯。
2004年,公司開始高速動車組制造,大型高精尖設備大量引進,羅昭強成為公司400多套國際一流裝備的“全科醫生”。一次,生產時速250公里動車組的大型關鍵設備數控液壓機出現故障,設備液壓系統是德國制造,廠家派來的工程師也束手無策。羅昭強半夜出差回來,得知設備已經4天不能工作了,便直奔現場。他在電腦上操作了3秒鐘,設備就恢復了正常工作。現場的人們爆出一陣驚呼,羅昭強憨笑:“我就是改了個參數。”
第二年,在中國中車集團第二屆職工崗位技能競賽維修電工組的比賽中,羅昭強輕輕松松得了冠軍,被授予全國技術能手稱號,成為企業的首席操作師。
堅守初心終成“大國工匠”
2008年,羅昭強已成為中車長客股份公司的核心維修骨干。公司準備把他轉成技術干部,由工人編制變為干部編制。好處顯而易見,但他卻猶豫了。內心深處,他反復問自己:你是因為什么想轉呢?你是發自內心想轉嗎?你不是還有很多在工人崗位上想干還沒干成的事嗎?
羅昭強放棄了轉干,決定在工人崗位上繼續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在現代制造業中,工人的概念早已與以往不同。在中國高鐵這個世界矚目的平臺上,技能成才也是職業成功的高速線路。“工人是勞動者,也應該是創造者,中國高鐵的質量和速度需要高鐵工人的智慧。”羅昭強經常這樣說。
2000年前后,外國一家機構的設備經理請羅昭強去管理一條瑞士出產的自動化生產線,薪酬是他當時工資的3倍外加年底分紅。但羅昭強拒絕了:“我父親就是長客人,我是第二代長客人,是中國高鐵的大發展給了我成長的平臺。人不能光為自己活著,要回報企業、效忠祖國。”
在中車長客股份公司,羅昭強的手機號被許多人設定為手機快捷鍵——“設備有問題,找‘羅大師’”成了許多人的口頭禪。
2010年7月,公司2臺進口地板磨光機的組合開關損壞報廢,在歐洲采購需要耗時3個月、花費近萬元。當時是CRH5型和諧號動車組生產的關鍵期,情況緊急。因為沒有設備原理圖,羅昭強將磨光機拆卸開來,零部件依次擺好,盤腿坐在地上逐件測試研究。5個小時后,他用國產通用電器件替代進口件,迅速修復了設備,生產再次啟動。
不斷創新擦亮“國家名片”
2015年是羅昭強記憶里幸福的一年。他向公司申請:“我一直干電氣設備維修來服務高鐵,但我希望自己這一輩子能參與制造高鐵。”這一年,他被調入公司高速中心,開始從事高速動車組調試工作。調試是列車出廠前的最后一道工序,解決最微小的問題,確保高速動車組完美出廠。
這一年,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中國標準動車組CR400BF型首列在中車長客股份公司試制。出廠前的調試中有一項靜態重聯試驗,是讓原型車與其他廠家的車實現網絡和機械互聯互通。如果等兩車會合后再做這一試驗,不僅會延長交車時間,還增加了試驗的不確定性。羅昭強主動請纓,帶領幾個同事研發了只有抽屜大小的重聯模擬器,成功實現與其他車模擬重聯認證,解決了中國標準動車組互聯互通的核心問題。
新時代技能人才,要埋頭苦干,更要抬頭創新。中國高鐵快速發展,高速動車組仿真實訓顯得日益重要,羅昭強瞄準了這一全新課題。他發明的“CRH3型高速動車組調試操作實訓裝置”實現了高速動車組受電弓、安全環路、動車組牽引等七大系統的模擬,獨立開發了5套動車組控制邏輯模擬軟件,可實現模擬動車組功能和多種學習的目標,開了利用模擬的手段對高鐵車輛調試操作員工進行培訓的先河,使培訓時間由原來的2至3年縮短為3個月,填補了國內軌道車輛調試模擬技術的空白。
之后,羅昭強在課題中引入在國內尚未得到推廣應用的具有前瞻性的列車實時以太網(ECN)控制技術,實現了列車控制程序、監控和診斷程序、信息顯示系統、UIC網關的自主開發,為中國標準動車組產品的調試、運營維護提供了新的技能培訓平臺,并將隨著中國高鐵走出去的腳步服務國際高鐵用戶,從而實現產品增值。
這一課題后來延伸為“高速列車整車調試環境模擬技術及應用”項目,申報了2018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中國工程院院士丁榮軍親自指導提名書的撰寫。該項目最終獲得2018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中國中車集團號召全體員工向項目主持人羅昭強學習。
羅昭強經常反思,及時發現自己的不足,并努力補齊。他主動拜師,和知名專家常振臣博士簽訂了師徒合同。他努力學習外語,積極為軌道交通國際合作做準備。
2008年,羅昭強的工作室正式成立,實現輻射互動,努力解決現場疑難雜癥,培養復合型高鐵技能人才,并與大連交通大學博士后工作站實現對接。羅昭強牽頭編寫了《維修電工技能進階培訓》《動車組調試應用技能》《軌道車輛制修工基本技能叢書(高級)》等教材。羅昭強的工作室作為公司技能型人才的“黃埔軍校”,培養出6位全國技術能手、4位中央企業技術能手;學員中有6人成為中國中車集團拔尖技術能手,46人成為高級技師,75人成為技師,11人成為吉林省首席技師,3人獲長春市職工技能大賽狀元,5人獲長春市高技能領軍人才稱號,1人成為中國中車集團首席技能專家,4人成為中國中車集團資深技能專家。
現在,羅昭強和他的同事們正投入更高層面的數字化、智能化高速動車組調試體系研發中。在這個新時代,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離我們如此之近,以羅昭強為代表的新時代勞模們正向世人展示出蓬勃的奮斗力量。
采訪手記
基于苦干成于創新
2019年1月,在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高速列車整車調試環境模擬技術及應用”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主持完成這一項目的是一位工人——中車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一線工人羅昭強。這是中國高鐵領域第一次由一線工人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
羅昭強已經兩鬢斑白,工作29年,苦干29年,艱辛自知。
羅昭強常常笑意盈盈,工作29年,創新29年,幸福自知。
低頭苦干,抬頭創新。藍領羅昭強29年踐行著這簡單普通的8個字,新時代勞模的成功和幸福隨之而來。羅昭強以知識、技能為載體,持續學習,努力創新,他的成功是勞模先進性在新時代煥發新光芒的經典案例,對新時代產業工人的成才起到了引領示范作用。
基于苦干,成于創新。中國高鐵事業蓬勃發展,基于所有鐵路人苦干實干的不懈努力,更成于主動變革、勇于創新的更高追求。這樣的原動力讓中國高鐵成為中國的金名片,讓世界為之矚目。
- 5-6· 高鐵線上的“探路先鋒”
- 4-28· 高鐵寵物托運是人性化服務的新跨越
- 4-28· 高鐵托運萌寵 旅途更添溫情
- 4-21· 高鐵與萌寵齊飛,創新與進步同頻
- 4-21· 高鐵票制革新:以“智慧杠桿”撬動民生紅利
- 4-21· 別讓高鐵“萌寵出行”中的溫情漸涼
- 4-21· “寵物坐高鐵”,鐵路部門以創新暖人心
- 4-21· 高鐵載 “萌寵”,溫暖 “雙向奔赴”
- 4-21· 高鐵寵運:溫暖旅程,共筑友好社會
- 4-21· 高鐵上的“毛孩子”:一面照見社會文明的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