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的十一年,線下勢力“返場”,零售江湖生變?
2009年,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中的網絡購物比重甚至不足2%,而線下零售品牌則盤踞著20%的市場份額,這其中還沒有統計數以百萬計的夫妻店、小賣部。而淘寶和淘寶商城(天貓前身)面對的,還不只是這些“躺贏”的零售舊貴族,他們更難改變的則是已經持續幾千年的“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傳統消費習慣。
十年苦盡,一朝甘來。
到2017年,以淘寶和天貓為代表的電商平臺已經在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中占到了近20%的比重。從一年一度的雙十一我們就能看出電商勢如破竹的崛起速度,從2009年的5000萬,到去年的2135億,雙十一用“以新代舊”的符號作用,撬動了中國人的電商購物習慣。線上面對線下,毫無疑問地取得了第一階段的勝利。
然而,沒有什么可以永垂不朽。一年比一年套路多的雙十一玩法,催生了一年高過一年的銷售額,反過來,水漲船高的銷售額又倒逼著下一年的雙十一玩法像搭積木一樣,變得越來越復雜。到了今年,雙十一玩法已經在社交網絡上成為了許多人的吐槽對象,有網友用這樣的大膽預測,表達了消費者對十年如一日玩法的無感,甚至反感。
電商在這十年中高奏凱歌,的確創造了許多需求,給國家經濟發展、提振內需做出了巨大貢獻,但電商的發展無疑也大大擠壓了線下零售勢力的生存空間。及至今日,如果一款商品,線上購買便宜10%,快遞次日就能送達,你很可能不會選擇去樓下超市購買同款。這是非常淺顯的商業邏輯,也是電商作為新興渠道的發展根源。但細想一下其中的原因,我們就會發現,電商之所以能夠售價更低,不是單純因為“商品擺在貨架上”變成了“商品圖片擺在App上”,而是以電商平臺為核心的數字化供應鏈的快速響應、高效物流和減少流通環節產生了價值。換句話說,如果同款產品能過以同樣甚至更低的價格在樓下超市買到,想必我們的消費決策就會改變。
而這樣的變化,其實已經正在發生。因為數字化供應鏈的能力不是電商平臺的“特權”,只是具有更強科技基因的電商平臺擁有先發優勢罷了。近兩年的新零售戰局中,不僅有電商平臺參與,還有許多線下零售勢力也紛紛加入,這已經說明,在經過近十年的轉型摸索后,零售舊貴族們也找到了自己的數字化供應鏈變革之路。尤其在眼下這個互聯網流量紅利將盡的階段,線下零售勢力“返場”,和電商企業重新開始競爭,即將成為雙十一第二個十年的主題。正如新零售所倡導的線上線下結合理念一樣,這個階段的電商企業將具備更強的線下覆蓋能力,線下零售勢力也將持續加強數字化供應鏈的優化能力。
無論是阿里收購大潤發,蘇寧收購家樂福,還是沃爾瑪(以及山姆會員店)、永輝、天虹搭建線上平臺和數字化物流體系,都印證著這個趨勢。回到零售業亙古不變的核心——“用更低的售價賣出更好的商品”,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只要擁有足夠強大的降本增效能力,就一定能夠擁有更有利的市場優勢,反過來講,如果無法在每一個流通環節都盡可能實現最低成本,那么市場優勢就會損失殆盡。
在這個電商擁抱線下,線下擁抱電商的融合時代,小易也想為大家推薦一款大幅降低物流成本的數字化設備——藍崶。無論是零售企業的商超門店配送,還是電商企業的末端快遞配送都可以使用這一款數字化、智能化的藍牙鉛封。
取代傳統一次性鉛封的高額浪費,能夠重復使用的藍崶把“成本控制”做到了最優,理論壽命長達三年的藍崶,使用第一年,就能夠幫助企業省出購買藍崶的費用。接下來,兢兢業業的藍崶便相當于在免費幫企業省錢。
傳統一次性鉛封“一剪沒”,編碼、登記、使用都非常麻煩,工作人員難免忙中出錯。而藍崶具備智能化的物聯網能力,打開手機App進行匹配連接,就可以實現“秒級開關”,同時完成位置、開關人員等信息記錄,真正做到“使用無感、可追溯”。
去年雙十一,小易走訪了某著名快遞公司,在中國物流數字化轉型的大潮里,我們得以從距離電商最近的快遞行業管窺到一線作業的進步與困難,我們也從中看到了物流業、零售業數字化轉型的痛點。今年的雙十一購物狂歡,我們也想為促進中國經濟發展的物流和零售企業帶去更好的降本增效能力,所以我們拿出了1000臺藍崶,供廣大企業免費試用,參與試用的企業還可以獲得采購時的折扣優惠噢!
這可是你沒有嘗試過的全新鉛封,現在填寫試用申請,不玩套路,不用蓋樓,真白給。
- 12-19· 前十一月鐵路投資穩步增長
- 11-14· “雙十一”期間 快遞最高日處理量超七億件
- 11-14· 電商“雙十一” 感受鐵路不變的“給力”
- 11-3· 雙十一,農村電商要少玩“套路”
- 11-3· “雙十一”將至 鐵路部門加大貨運特快班列檢修力度
- 11-3· “千分之一”的精準追求
- 6-6· 全省唯一的“外資總部經濟集聚區” 蘇州工業園區何以贏得“信任票”
- 11-22· 雙十一收貨高峰多地快遞檢出陽性 “剁手黨”別慌!
- 11-12· 迎戰“雙十一” 綠色物流加速提擋升級
- 11-12· “雙十一”你收到的這個包裹不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