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標準,中國高鐵引以自豪
2019年,中國高鐵總里程將突破3萬公里,位居世界第一。從沒有一寸高速鐵路,到世界高鐵里程最長;從引進時速200公里/小時的動車組,到自主研發350公里/小時的“復興號”。
這就是中國高鐵的發展歷程,也是引以中國人的驕傲與自豪。了解中國高鐵建設的人,都知道,最近媒體又發布消息說,京張高鐵最高運行速度達到了385公里。
事實證明,新中國成立后,中國的鐵路建設就取得了突飛猛進的進步,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鐵路建設更令世人矚目,中國全國鐵路營業里程可繞地球三圈。然而,中國高鐵經過11年的建設與發展,中國高鐵總里程將突破3萬公里,位居世界第一。
中國的高鐵為何取得令世界矚目,國人自豪的成績?其根本原因,中國的科技進步,推動了中國高鐵的建設的步伐。
“得標準者得天下。”這句話揭示了標準舉足輕重的影響力。而在中國企業“走出去”的過程中,輸出“中國標準”一直都被視為最高追求。
眾所周知,中國幅員遼闊,地形復雜,氣候多變,被極寒、霧霾、柳絮、風沙“淬煉”。中國鐵路廣大職工,正是面對這種情況,敢于不斷進取和努力探索,在實踐中“淬煉”出中國標準。從2012年開始,中國鐵路總公司在中國開展了“中國標準”動車組研制工作。2017年6月26日,中國標準動車組“復興號”率先在京滬高鐵兩端雙向首發,采用的254項重要標準中,中國標準占到84%,整體設計和關鍵技術全部自主研發,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中國標準,正逐漸超越過去的“歐標”與“日標”,被越來越多的國家采用。
正如時任中國鐵路總公司總工程師何華武所說:“國外高鐵距離一般只有1000公里左右,中國高鐵則一般在2000公里以上,適應中國這種國情、路情的動車標準當然與眾不同。”
毫無疑問,中國高鐵標準已成全球標準,這是對世界做出的積極貢獻。也再一次證明中國高鐵的建設與發展,不僅造福于國人,而且也是對世界經濟發展做出了積極努力。
(黃昕茹)
- 12-23· 全球首個!上海港集裝箱年吞吐量突破5000萬標箱
- 11-11· 上海向全球投資商公布八大重點投資領域
- 10-14· 全球最大功率漂浮式風電機組在江蘇下線
- 10-14· 貨通全球、物暢其流 國際新航線助力“中國制造”走出去
- 8-8· 全球集裝箱吞吐量第一大港上海港再擴容
- 6-20· 全球數字經濟盛會即將啟幕 共繪數智新時代藍圖
- 6-20· 全球數字經濟盛會即將啟幕 共繪數智新時代藍圖
- 5-27· 全球25%食材由我國生產 去年我國食材消費市場超9萬億元
- 3-25· 全球首列氫能源市域列車在長春完成試驗
- 11-20· 全球首個《冰雪奇緣》主題園區落戶香港迪士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