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鐵路里程增長7倍多碼頭泊位增加1200多倍
新中國成立70年來,廣東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了輝煌成就,鐵路、公路、水運、航空和管道五大立體綜合運輸網絡全面發展,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堅實的運輸保障。新快報記者從廣東省統計局獲悉,1949年廣東鐵路營業里程只有561公里,去年底達4630公里;深圳港、廣州港集裝箱吞吐量居世界第三、第七位。
公路
2018年底高速公路里程破9000公里,連續5年居首
新中國成立初期,廣東交通基礎設施落后。1950年,廣東公路通車里程僅4435公里,到1978年增加至52194公里,雖然進展明顯,但仍滯后于經濟發展需求。
改革開放以后,廣東首創“貸款修路,收費還貸”政策,引進外資,廣開融資渠道,1981年6月“廣珠四橋”試點,拉開廣東路橋建設的歷史篇章。1989年,廣東第一條高速公路廣佛高速建成通車。
2004年,實現地級以上市全部通高速公路,2015年實現縣縣通高速。2018年港珠澳大橋正式開通,2019年虎門二橋建成通車,公路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顯著成就。截至2018年底,廣東公路總里程21.77萬公里,是1978年的4.2倍、1950年的49.5倍;其中高速公路里程突破9000公里,達9003公里,連續五年居全國首位,自1989年有高速公路以來年均增長24.4%。2018年底,廣東公路橋梁達4.89萬座,是1974年橋梁數的5.9倍。
公路運輸裝備增強,運輸能力大幅提升。民用汽車大幅增加,1952年,廣東民用汽車擁有量僅2670輛,2018年增加到2116.94萬輛,其中私人汽車1861.69萬輛,自1984年以來年均增長25.7%。
公路運輸能力和運輸服務水平顯著提升。2018年,廣東公路發送客運量105249萬人,分別是1952年、1978年的102.9倍和11.3倍;完成客運周轉量1120.71億人公里,分別是1952年和1978年的587.3倍和41.2倍。公路貨運量和貨物周轉量分別達304743萬噸、3890.32億噸公里,1952-2018年均增長9.3%和11.7%。
鐵路
2009年邁入高鐵時代高鐵里程年均增長23.1%
1949年,廣東鐵路營業里程只有561公里,到1978年為1003公里,出省鐵路只有一條京廣線。為改變鐵路落后狀況,借鑒省內路橋建設成功經驗,1984年鐵路運輸企業——廣深鐵路公司成立,1987年廣深鐵路復線投產,廣東沒有復線鐵路的歷史結束。1990年,三茂鐵路全線通車,填補了粵西地區鐵路的空白,開啟廣東鐵路建設的快速通道。1991年廣梅汕鐵路開工,1995年全線貫通,全省東西鐵路大動脈打通。1994年廣深準高速鐵路投入使用,成為我國第一條準高速鐵路。1997年后全省鐵路建設由線路擴張轉為線路整合優化,列車運營先后六次提速,鐵路運輸能力顯著提升。2009年12月我國第一條高鐵武廣高鐵開通,其中廣東段里程313公里,鐵路運輸從此邁入高鐵時代,成為改善客運能力的重要運輸載體,居民出行便利與舒適程度顯著提升。現已開通武廣、廣珠城際、廈深、廣深港、戇韶、貴廣、南廣等多條運營線路,覆蓋全省19個地市。
2018年底,廣東鐵路營業總里程達4630公里,是1949年的8.3倍、1978年的4.6倍;其中高鐵里程達2025公里,自2009年高鐵開通以來年均增長23.1%。
鐵路運輸裝備水平提升,鐵路運輸尤其是客運能力顯著提升。2018年客運量、客運周轉量分別達33745萬人和953.75億人公里,1952年以來年均增長6.4%和8.2%。鐵路貨運承擔重點物質運輸任務,2018年完成貨運量和貨運周轉量7617萬噸和267.99億噸公里,1952年以來年平均增長6.6%和5.7%。
港口
碼頭泊位從2個增至2498個兩港口集裝箱吞吐量居世界前列
新中國成立初期,廣東擁有沿海碼頭泊位僅2個,貨物吞吐量僅31萬噸,到1978年發展為127個。
改革開放以來,廣東利用毗鄰港澳的地緣優勢,外向型經濟加快發展,港口水運建設迎來契機,目前,以珠三角為核心的沿海港口群初步建設成亞太地區最高效的物流中心,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和對外交往的“大門戶”,形成“一橫一網三通道”航道網。
2018年底,廣東內河航道里程達12111公里,居全國第二位,擁有港口碼頭泊位2498個,其中萬噸級深水泊位316個。隨著港口航道協同發展加快推進,港口碼頭吞吐能力不斷創新高,港口貨物吞吐量1978年為7133噸,2012年突破14億噸大關,2018年突破21億噸達21.10億噸,1949年以來年均增長13.6%;集裝箱吞吐量由1978年的0.25萬TEU(國際標準箱單位)提升為6446.83萬TEU,其中深圳港、廣州港集裝箱吞吐量居世界第三、第七位。
航空
1955年民航里程僅522公里如今已是國際航空樞紐
新中國成立初期,廣東僅有白云機場、湛江機場兩個軍民合用機場,1955年民航航線里程522公里,1978年提升至2.07萬公里,飛機65架。
改革開放后,廣東加大機場建設力度,1986年興建梅縣機場,1991年深圳黃田機場建成,1995年珠海三灶機場通航,2004年,新白云機場投入使用,2011年建成揭陽潮汕機場,形成廣州、深圳、珠海、湛江、潮汕、佛山、惠州等樞紐機場、干線機場和支線機場高效協作的民用運輸機場布局,廣州新白云國際機場旅客吞吐量、貨物吞吐量和航班起降架次位居全國機場第三位,國際航空樞紐地位增強。
2018年末,廣東民航航線里程達277.49萬公里,運輸飛機831架。民航客運能力顯著提升,尤其是長途運輸作用較大。2018年,民航客運量、旅客周轉量分別達12913萬人和2416.38億人公里,1956年以來年均增長21.2%和19.4%。
管道
1978年77公里
2018年底達8966.34公里
受資源稟賦等因素影響,廣東管道運輸發展初期相對滯后,1978年廣東輸油管道里程僅有77公里。管道運輸是石油和天然氣運輸的重要方式之一,新世紀以來獲得快速發展。茂名石化基地鋪設到西南地區的油(氣)管道建成投用,環珠三角成品油輸送管道全線運轉,極大方便油氣品運輸,確保油氣品供應保障能力。截至2018年底,全省擁有輸油(氣)管道138條,輸油(氣)管道里程8966.34公里,是1978年的116.4倍。
結構
水路主運貨公路主運客
隨著運輸網絡不斷完善,運輸裝備和能力明顯提升,運輸結構呈現協調發展、互為補充的良好態勢。
貨物運輸中,水路憑借運輸載重大、運距長和天然便利等優勢條件一直是全省貨運的主要渠道。隨著經濟社會發展階段升級演變,貨物運輸逐漸由重型、長途運輸向輕型、短途運輸轉變,公路貨運快速發展,貨運量市場份額明顯提高。2018年,廣東完成貨物運輸量42.50億噸,貨物周轉量28644.77億噸公里,1953-2018年年均分別增長8.9%和11.8%;其中,鐵路、公路、水路貨運量占比分別為1.8%、71.7%和24.1%,貨運周轉量比重分別為0.9%、13.6%和84.4%。
旅客運輸中,公路運輸始終保持重要地位,民航客運市場份額近年明顯提高,鐵路客運受高鐵拉動回升。2018年,廣東完成客運量15.47億人,旅客周轉量4501.97億人公里,1952年以來年均增長6.6%和9.4%。其中,公路、鐵路、民航客運市場相得益彰,客運綜合運輸網絡愈趨完善。2018年鐵路、公路、民航客運量占比分別為21.8%、68.0%和8.3%,客運周轉量占比分別為21.2%、24.9%和53.7%。隨著高鐵線路的跨越式發展,高鐵在客運中發揮的作用日益突出,2018年高鐵客運量2.27億人,占鐵路客運量的比重達67.4%,比上年提升4.7個百分點。
- 7-7· 廣東高速數字化協同“一張網”
- 7-7· 全國鐵路今日實行新的列車運行圖 有哪些變化?
- 6-23· 下個月鐵路實行新運行圖,有這些變化!
- 12-29· 拓展“鐵路版圖”,勾勒交通強國“發展畫卷”
- 12-26· 新成昆鐵路12月26日全線貫通運營 成都至昆明最快7.5小時可達 車票已開售
- 12-26· 匈塞鐵路匈牙利段建設順利
- 12-26· 長三角鐵路貨運單日裝車年內11次刷新紀錄
- 12-26· 浩吉鐵路萬噸重載列車累計開行突破八百列
- 12-22· 中老鐵路為沿線經濟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 12-22· 格庫鐵路開通兩年有力服務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