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驛貨車”來了,京東網約車將如何布局?
去年9月,京東集團下屬子公司江蘇京東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更新工商信息,新增「網絡預約出租車經營」「舊機動車經營經紀業務」等經營范圍。當時,業內關于京東是否將進入網約車市場,以及將以什么樣的姿態進入這個市場的猜想滿天飛,而其中,「貨運版滴滴」是大家一致認同的猜測方向。
如今已過去了一年多,這一猜想的答案也開始一點點揭曉。
近日,筆者注意到一款名為「京驛貨車」的APP,目前只有司機版。據介紹,該APP為京東物流旗下貨運交易平臺司機操作端APP,融合快速注冊、一鍵接單(開屏廣告宣稱覆蓋全國360城,百億貨源)、在線議價(面向直接貨主,在線投標競價)、便捷結算等多種功能,面向社會運力提供車貨精準匹配,旨在打造線上線下相結合,車貨信息實時共享的貨運市場新生態。
那么,京東物流為何要組建這樣一個平臺?又會怎樣布局自己的運力格局?
調整運力結構
2017年下半年,京東物流提出了共建車隊的概念。之后,其相關負責人解釋這一概念時表示:「共建車隊是一種輕資產運營模式。也就是京東物流逐步減少自營車輛,引入更多的合作伙伴,注重合作共贏理念,實現企業資源整合,提高合作效率的模式。」
在這一指導方向下,京東物流的運力組合方式將變為:自營車隊、共建車隊、個體車隊三部分。
2018年,我們相繼看到,京東物流與駒馬集團、齊魯交通發展集團等伙伴開展共建車隊業務。這種業務模式下,京東物流作為業務提供方,為承運方提供車輛租借模式或業務承運模式,承運商可根據自身優勢板塊選擇模式與京東物流組建車隊,最終為京東物流引入更豐富的優質車隊資源及社會運力,以提供優質高效的運輸服務模式。
如今,「京驛貨車」出現,采用招投標(拼價格)的形式,或是通過貨源為個體司機提供一個入口,同時也為京東物流聚集部分社會運力,以解決臨時用車的需求。
從「京驛貨車」的廣告標語來看,「專注精益運輸」的理念下,平臺既扮演著交易平臺的角色,更重要的是還扮演著管理賦能的角色,以高效管理自營車輛以及承運車輛,從而有效篩選、培養一批優質的社會運力。
在快遞領域,不少企業也在嘗試用這樣的方式調整自己的運力結構和成本,比如順豐的順陸、百世的百世優貨。
長期來看,共建車隊將是京東物流運力結構的主要構成部分,自營車隊「啃骨頭」,個體車隊應對臨時用車需求。
業務發展需要
從京東近幾年的財報來看,2015-2018年,物流及其他服務方面的營收分別為23.9億元、32.7億元、51.2億元和123.8億元,營收呈現出了倍數級的增長,京東物流的開放功不可沒。
自去年10月份以來,京東物流開放的姿態進一步打開,陸續開放了京東快遞個人業務、京東快運、京東冷鏈等業務。2019年一季度,物流及其他服務方面的營收同比增長90%,第二季度同比增長98%,京東物流的快速奔跑也從這些數字上體現出來。
尤其是今年上半年,京東快遞動作密集,包括發布、升級服務產品,進軍同城速遞市場、增強航空運力、擴展寄件城市、調整配送員薪資結構等。當前,其個人寄件城市已超過百城。
而線路貨量不足,是干線外包產生的主要原因。自營和共建車隊是一項長期工程,這種運力模式更適合相對穩定成型的業務。而如今,京東物流正處于逐漸走向開放的早期,在當前圈地擴張的過程中,快速開城背后是單邊線路、貨量不足等業務場景出現的高發期,「京驛貨車」正好為其大市場篩選出可控的運力。
另外,據業內人士透露,物流企業對外包車隊的招投標,往往需要養一大批招投標人員;而自建「京驛貨車」這樣的平臺,一方面便于車輛的統一調度管理,有效提升運營效率,另一方面也解放了這些招投標人員,可以集聚部分貨主資源。
上述部分,更多是基于京東物流自身業務的內需。但運力需求也可能不是「京驛貨車」的最終目的,圍繞著商用車的油、ETC、維保、二手車、金融等細分領域,各個都是千億甚至萬億級的市場,經個手就能沾滿油。而通過什么樣的方式與這些市場「擦個邊」,是當前來自互聯網、地圖、車輛等各個勢力都在思考的問題。
尋找增量空間
今年上半年京東優化人員結構、調整配送員收入結構等動作的背后,是京東物流的「中年危機」。今年4月份,劉強東在那封深夜內部信中表示:「去年京東物流全年虧損超過23個億,這已經是第20個年頭虧損了,如果扣除內部結算,京東物流去年虧損總額超過28億。」
而如果繼續這么虧下去,京東物流去年年初完成的融資「只夠虧兩年的」。因此,京東物流的角色要從成本中心向利潤中心轉變。
隨著人員優化、業務開放,物流規模化效應逐漸顯現,京東今年二季度財報數據顯示,二季度京東履約費用率從一季度的6.7%下降至6.1%。在物流業務這條第一曲線開始收獲甜頭時,其不得不思考第二曲線從哪里開始,以及如何開拓新的增量空間。
尤其是「網絡預約出租車經營」與「舊機動車經營經紀業務」同時出現在新增業務范圍,可以看出,京東物流或許「醉翁之意不在酒」。
「京驛貨車」會甘心于只做一個車貨匹配平臺嗎?
至少我們可以看到,過去的車貨匹配大戰中,留存下來的巨頭如城際平臺滿幫、路歌,城配平臺貨拉拉、快狗打車等,各個都開始構筑生態,從信息平臺逐漸滲透到交易平臺、貨車物聯網、供應鏈金融、后市場等領域。參與進來的玩家,一定不愿意只做一個觀望者。
然而,即使在抽傭、ECT、保險、金融等多重利潤來源的支撐下,從盈利困境中走出來的企業也是少之又少。而當前形勢下,這樣的貨運平臺無論規模上還是周期上,都面臨著更大的挑戰。
「京驛貨車」會給京東物流帶來更低成本、更高效率的運力嗎?其又能否推出新的盈利模式,擺脫類似平臺的同質化競爭?
本文已標注來源和出處,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 8-24· 情暖高考學子 滿幫云程獎學金幫助46名優秀貨車司機子女圓夢大學
- 5-9· 看見|2024年經緯微公益第二屆貨車司機關愛日成功舉辦
- 10-31· 嚴把貨車過嶺安全關
- 5-26· 聚焦貨車司機跨省辦證難 浙江上線“卡車司機在線”
- 5-16· 貨車通行不得“層層加碼” 重申原則更要嚴肅問責
- 4-28· 三位貨車司機在高速公路上的體驗
- 12-16· 天津:貨車死亡交通事故同比下降35%
- 11-4· 這里有貨車“三檢合一”典型經驗,供參閱
- 7-23· “學黨史,辦實事”合肥高新區道路運輸行業工會聯合會貨車司機集中入會儀式圓滿舉行
- 6-24· 貨車保障“618”高效運輸 開工率超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