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華數字文化出海年度觀察報告》出爐, 數字文化成為推動全球文化交流互鑒新路徑
8月27日,以“智能化:為經濟賦能,為生活添彩”為主題的2019中國國際智能產業博覽會進入第二天,重慶數字出版年會暨西部數字內容產業年會籌備會召開。在會上,騰訊研究院研究中心副主任孫怡發布《西部省區市數字文化及出海年度洞察》,來自《2019中華數字文化出海年度觀察報告》研究發現。
騰訊研究院《2019中華數字文化出海年度觀察報告》指出,當前科技發展打破文化傳播的時空界限,網絡與數字文化內容出海成為推動中華文化全球傳播、提升中國全球文化競爭力的重要途徑。中國正成長為全球網絡與數字文化領域崛起的新力量,機遇與挑戰并存。在全球化浪潮和“一帶一路”政策紅利下,中國網絡與數字文化出海取得了初步成績,細分領域格局初現,未來全球化發展潛力巨大。報告主要關注中國數字文化內容出海,從現狀洞察、戰略價值、發展機遇、挑戰和建議等維度,試圖探尋如何進一步完善中華文化國際傳播格局,提升中華文化傳播力,增強中華文化影響力。
“網絡與數字”時代,中國成為全球數字文化領域新力量
伴隨互聯網數字技術發展和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文化創作的方式不斷演進,技術進步推動媒介更迭,數字文化產業興起。與傳統文化產品貿易相比,依托于互聯網載體的數字文化內容出海成本低,內容形態豐富生動,傳播更廣更快,信息接收效率更高。數字文化的商業模式也更加豐富,內容生產各環節中創意的不可復制性和較高的科技附加值特征突出。
總體而言,數字文化內容傳播具有新形態、新傳播、新產業和新價值等特點,開辟了全球文化交流互鑒的新路徑,有力推動了本地文化與全球文化的互動交融,有效塑造國家形象,贏取全球年輕人的信任,進而輻射更廣泛的人群,增進相互理解和信任。
1.全球數字文化領域的新力量
隨著互聯網和數字技術的普及,中國數字文化產業快速發展。2018年,中國網絡新聞用戶、網絡視頻用戶、網絡音樂用戶及網絡文學用戶等在整體網民中占比均過半。以IP為核心的網絡版權產業規模持續擴大,從2006年至今,年平均增長率始終保持在30%左右,中華文化傳播企業收入亦持續快速增長。
根據海外數據機構Statista的統計,2018年中國已經位列全球互聯網文化娛樂第二大市場,僅次于美國。得益于國內市場的繁榮與活力,在數字文化產業的細分領域,國際比較優勢也逐步凸顯出來。
數據來源:Statista,騰訊研究院分析
2.多重因素推動中國數字文化出海步入發展快車道
國家出臺的一系列金融服務、進出口支持等政策,為推動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建設提供了可靠的政策保障。
經濟全球化為中國網絡與數字文化出海提供了廣闊市場,新興市場不斷涌現,具有龐大的人口紅利和市場增長空間。同時中國對外文化貿易發展速度不斷加快,結構優化加快向好的態勢。
此外,中國經濟實力的增強也助力中國國際影響力的提升,并推動中華文化在世界范圍內廣泛傳播,中華文化符號在海外的認知度和受喜愛程度日益提高。
數字文化出海能夠弘揚文化自信,提升中華文化軟實力,通過積極向數字文化全球價值鏈上端游走,獲取文化話語權,維護我國文化安全,同時推動中國企業不斷進行科技創新,提升科技競爭力,在新時代具有重要的戰略價值。
中國數字文化出,F狀觀察
從整體表現來看,中國已經成為文化服務貿易大國,但文化服務貿易領域表現仍與經濟地位有較大差距。據聯合國貿易組織公布的2016年文化服務進出口貿易總額來看,中國總體貿易額位居世界第七位,與GDP位居世界第二的經濟地位不符。文化服務貿易逆差顯著,“文化赤字”明顯。
數據來源:2016年聯合國商品貿易數據庫(億美元),騰訊研究院分析
1.網絡與數字文化產業格局初現,中國故事引發海外共鳴
當前,在各級文化主管部門的大力支持和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共同努力下,中國數字文化產業細分領域格局初現。
中國網絡游戲出海領先,手游為主力。中國自研網絡游戲海外市場銷售收入持續增長,2018年在海外市場中獲得22%左右的份額,在實際銷售總收入中占比已達到30%左右,成為中國游戲企業的重要收入來源。手游出海占網絡游戲出海收入比重過半,中國游戲市場已從PC游戲時代的跟隨者變成移動游戲時代的先發者。
數據來源:《2018年中國游戲產業報告》,騰訊研究院分析
影視出海“內熱外冷”,國產電影出海效果不佳,與中國票房大國地位不符,獨立制作電影亦處于初級階段。電視劇出海初見效果,精品網劇出海成為新趨勢。
網絡文學出海加碼,撬動版權業務出海。中國特色的網絡文學輸出海外,與好萊塢大片、日本動漫、韓國偶像劇被并稱為“世界四大文化奇觀”。中國網絡文學企業積極創新海外市場運營的商業模式,推動網文精品IP出海,成為提動中國網絡版權產業出海擴張的杠桿。
動漫市場仍處藍海,出海正在起步,原創國漫品牌開始在海外獲得關注。網絡音樂、直播平臺、短視頻平臺紛紛全球化布局,頭部產品在多個國家或地區應用排行榜上奪冠,有望成為推動中華文化內容海外傳播的重要載體。
2.因地制宜,出海題材的“中國符號”呈國別化差異
中華文化出海,當前以傳統的頗具東方色彩的題材為主,展現中國當代文化風貌的題材也逐漸增加,出海題材的“中國符號”呈國別化差異。但整體而言,出海題材的選擇將更加注重提煉中華數字優秀文化基因,創造中國形象的時代文化符號,通過展示“中國內容”創造品牌影響力。
3.“一帶一路”數字文化突破地緣優勢
“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為中國網絡與數字文化出海拓展了新的領域,在實踐中因地區文化差異形成了不同類型的全球化路徑。其中亞洲市場地緣優勢明顯,北美、歐洲等區域也已實現突破。以游戲出海為例,據騰訊研究院數據分析,2018年37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游戲暢銷榜TOP 100中,中國游戲占比高達25%,在多個國家位列第一。
數據來源:App Annie,騰訊研究院分析
4.網絡與數字文化出海走向“中國創造”和整合全球資源模式
伴隨中國數字文化產業實力提升,“文化走出去”方式逐漸多元,中國創造模式興起,商業模式、技術和IP出海方式均有所創新。同時整合全球資源,通過國際創制合作、資本出海、產業鏈協同等方式助推中華文化走出去。
5.民營、中小微文化企業及個體創作者作用明顯
從游戲領域來看,大批由民營企業推出的、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中國游戲作品涌現,中國游戲巨頭領跑世界。在文學、影視劇等領域,民營企業也是走出去的重要力量。個體創意者借由出海平臺參與內容創作,“平臺+小微個體”出海模式成趨勢。這些都對促進文化出海的市場多樣性、壯大文化出海產業規模具有積極意義。
網絡數字文化出海的機遇與挑戰
目前中國網絡與數字文化出海依然面臨許多挑戰,例如受地緣等因素的影響,中國文化與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文化之間存在不同程度的溝通障礙。由于目前中國網絡與數字文化出海的產業鏈發展尚待成熟,在內容生產、渠道觸達、商業變現等環節均存在一定障礙,仍需不斷探索和創新中華文化出海的有效路徑。
另一方面,國家政策的扶持、產業鏈的不斷完善,也為網絡與數字文化出海提供了新的機遇。
推動中華文化從“走出去”向“走進去”發展
目前中國數字文化產業出海細分領域格局已有雛形,出海內容題材漸趨多元化。在網絡與數字文化出海熱潮下,需進一步推動中華文化從“走出去”向“走進去”發展,通過文化交流借鑒,增進相互理解和信任。
由于文化出海企業在實際業務中會遇到貿易政策、知識產權保護和其他出海地區地方法律和政策的問題,網絡與數字文化出海需更有力的國家層面頂層設計,通過給予企業相關優惠政策、完善知識產權保護法律等方式,為文化企業出海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產業層面,網絡與數字文化出海需從內容創作、生產以及渠道宣發等環節形成相對成熟的出海產業鏈條。充分挖掘中華文化的優秀元素打造文化精品,兼具全球性思維,構建“中國故事,全球表達”方式。同時積極推進企業出海渠道的國際化建設、投資和合作,保證優質內容的持續穩定輸出,以及內容的針對性推薦、分發。
微觀層面,網絡與數字文化出海需完善IP打造及開發模式,加強傳統文化機構與互聯網平臺的IP連接,積極培育和引進出海戰略人才,促進文化與科技深度創新融合,為中國網絡與數字文化出海提供堅實的基礎和保障。
結語
數字文化產業的蓬勃發展,正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更多角落,為中華文化走出去、走進去、進行全球交流互鑒提供了新的機遇和動力。中國數字文化產業已踏上出海模式升級的新階段,有廣闊的國際市場待開發,亟待“走進去”。
網絡與數字時代,網絡與數字不僅是中華文化全球傳播的新途徑、新平臺,為中華文化賦予強大的生命力。同時也將推動中國由文化大國升級為文化強國,占據新一輪全球文化和科技競爭的主導權。
《2019中華數字文化出海年度觀察報告》是國家社科重大項目“網絡與數字時代增強中華文化全球影響力的實現途徑研究(18ZDA312)”子課題三:增強中華文化全球傳播影響力的“文化+科技”實現途徑研究成果之一。
- 3-24· 2025年京津冀首趟銀發旅游列車啟程
- 3-3· 2025年鐵路春運累計發送旅客5.13億人次 貨物4.15億噸
- 3-3· 2024年民營企業在我國外貿領域創造“三個首次”
- 2-24· 2025年穩外資工作怎么干?四部門回應關切
- 2-24· 2024年中國郵政行業寄遞業務量完成1937億件
- 2-17· 2025年1月全國鐵路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39億元 同比增長3.7%
- 2-10· 2025年春運全國鐵路發送旅客超3億人次
- 2-3· 山西:2024年度省級中小企業園名單出爐
- 2-3· 2024年,山西交出亮眼“創新成績單”
- 1-27· 2025年春節假期小客車上高速繼續免收通行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