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項指標全國第一,成都國際鐵路港集裝箱吞吐量居首
昨日,記者從成都國際鐵路港管委會獲悉,今年1—7月,成都國際鐵路港實現集裝箱吞吐量42.84萬標箱,同比增長12.86%,位列全國鐵路港首位,鞏固了在全國陸運領域的“核心地位”。
集裝箱吞吐量是反映港口在國內物資交流和對外貿易運輸中所起的作用,通常用來衡量港口所在城市國際貿易市場需求量的大小。在全國眾多的鐵路港中,成都國際鐵路港集裝箱吞吐量為何能位居全國第一?對當地的國際貿易又有怎樣的帶動作用呢?記者對此進行了探訪。
建設陸海聯運樞紐 編織完善的供應鏈綜合解決網絡
近年來,青白江區一直致力于互聯互通的國際通道拓展,建設“陸海聯運樞紐”,全力助推成都建設西部國際門戶樞紐城市。成都國際鐵路港先后開通5條海鐵聯運線路,7條國際性鐵路通道,已延伸至境外城市25個、境內城市14個,構建以成都為樞紐、聯系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新亞歐大陸橋。
堅持深化西向,織密以米蘭、布達佩斯等城市為終端的南歐陸上直達網絡,拓展中歐南線跨里海國際運輸走廊,聯合鹿特丹打通跨大西洋海鐵聯運通道。堅持突出南向,提前謀劃成都經云南磨憨至老撾、泰國的泛亞鐵路中線,以成都為樞紐覆蓋歐亞大陸主要國家和地區的東蓉歐大通道格局全面形成。
國際鐵路和海鐵聯運的迅猛發展為成都國際鐵路港擴大國際鐵路運輸業務夯實了根基。經過多年發展,根據需求,不斷增加已有班列的開行頻率。國際班列正從成都青白江出發,由內陸朝著“四向拓展、全域開放”的方向堅定邁出腳步,編織一張完善的供應鏈綜合解決網絡。
目前,標有“China Railway Express”的集裝箱正在延伸到歐洲、東盟等五大洲49個目的國,貿易目的港也隨著市場擴大增至80個。成都國際班列的“鋼鐵駝隊”正在悄然影響著經濟發展,促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的發展,縮短城市之間的距離。
全面運用大數據等新技術 建設國內首個鐵路智慧無人港
近年來,成都國際鐵路港一方面構建了以成都鐵路集裝箱中心站、城廂站、大彎站多點到發的集裝箱作業集群,同時配套中鐵特貨和中鐵快運功能,規劃建設國內首個鐵路智慧無人港,港口吞吐能力達400萬標箱。目前,已全面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移動互聯網等新技術和口岸查驗設備,目前口岸已實現90%智慧化設備覆蓋。
2019年,口岸運營單位與海關建立了關務協作機制,對海關監管區內集裝箱調轉作業流程進行科學優化,監管堆場內操作受理時間壓縮到原來的四分之一,進、出區車輛的整體通行時間由原來的30分鐘、15分鐘均壓縮為3秒,實現了“零等待”的便捷通關。
成都國際鐵路港將通過優化口岸堆存方案、合理安排內轉集卡運力、高效配合海關現場查驗等方式,以“提質、降本、增效”為目標,著力推進場站通關便利化。除了基礎設施配套保障,場站工作人員也在實時跟蹤班列運輸情況,在班列運抵前2小時就能夠通知操作人員做好相關準備工作,保證在班列到達后30分鐘內完成單箱轉運落箱工作。
與此同時,今年所有開行的中歐班列(成都),全程均配備有在途信息跟蹤系統,精確、及時地采集運行列車的位置信息、車次和到發信息,實現班列全程自動追蹤、調度和管理。
“我們將對標德國杜伊斯堡、西班牙薩拉戈薩等世界能級的國際多式聯運樞紐,打造中國‘國際鐵路第一港’,以供應鏈思維助推成都構建西部國際門戶樞紐,加快建設供應鏈綜合解決中心。從而帶動四川乃至西部貿易和外向型產業的良性發展。”成都國際鐵路港相關負責人表示。
優化貨源結構和種類 助推集裝箱吞吐量穩定增長
截至目前,中歐班列(成都)累計開行量3840列,占全國1/4,連續三年保持全國第一。上半年,進出港貨值449億元,同比增長77%。班列開行量、外貿額等班列多項核心指標繼續蟬聯全國領先梯隊,運輸貨值及重載率增速全國第一。
中歐班列越拉越多,通過中歐班列進出口的貨物品類也在不斷增多。班列帶動貨物由服裝鞋帽、化工品等初級產品逐漸向汽車零配件、整車、磁懸浮鐵軌、紡織機械設備、電子產品等高附加值、適鐵適歐的高附加值產品轉變。經分析顯示,與2018年1-7月同期相比,化工類產品、汽車零配件、金屬制品,企業自備箱等品類都有明顯增幅。
今年來,成都國際鐵路港外貿進口、出口及進出口總額同比增幅均超過200%,呈跨越式增長。其中,中歐班列高貨值商品電子類、機械類產品仍是運輸主力商品,貨值占比達到58%;萊萬特紡織機械設備、紙漿、汽配等運貿項目逐步成為落地貿易額;東盟班列新增平行進口車,同時存量瓷磚、氧化鎂等化工建材類商品發運量不斷增加。口岸監管量與鐵路口岸外貿業務量穩步增長,僅二季度環比一季度就呈明顯增幅。
“穩定貨源的貨量增長,保證了成都國際鐵路港集裝箱吞吐量的穩定增長。”成都國際鐵路港相關負責人表示。
- 9-12· 多項指標增勢良好 裝備制造業釋放“向新力”
- 7-4· 創造多項世界紀錄 深中通道有哪些創新技術
- 4-18· 一季度多項交通運輸指標創新高
- 4-1· 多項數據“開門紅”!今年前兩月深圳經濟運行“成績單”出爐
- 9-18· 多項交通基礎設施工程建設取得新進展
- 8-21· 三項指標均居中部之首 湖北交通固定資產投資再創歷史新高
- 5-15· 多項規定對代繳劃出紅線 靈活就業者怎么上社保?
- 4-23· 多項稅費優惠政策明確延續和優化 川企預期向好信心倍增
- 6-30· 多項指標顯示長三角經濟逐步回穩、加快復蘇
- 3-10· 多項紓困扶持措施出臺 旅游業復蘇迎“強心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