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跡天氣掘金B端千億氣象市場
在人口流量紅利被挖掘殆盡的當下,互聯網企業共同選擇的破局之匙是從C端消費互聯網向B端產業互聯網積極轉型。不過,對墨跡天氣而言,這或許并不是“轉型”,而是更準確的自我定義。2019年5月墨跡天氣市場副總裁張明明在《用科技力量,釋放天氣價值》演講表示,墨跡天氣的定位不僅是一個天氣預報平臺,而是一家氣象服務公司。
近日,墨跡天氣宣布與春秋航空達成合作,墨跡天氣B端氣象業務再下一城,成為國內首家進駐航空領域的互聯網氣象服務企業。此次拿下航空業大客戶,意味著墨跡天氣從單純的工具類產品向To B商業氣象服務轉型的經驗探索上邁出了突破性的一步,它的氣質已經越來越接近WNI(WEATHERNEWS INC)等年盈利達幾十億的商業氣象服務公司。
窺準天機
美國最賺錢的航空公司——西南航空的創始人赫伯特.凱勒爾有一句名言:“飛機只有在天上才能賺錢”。
航天局數據表明,2018年航班不正常原因中,天氣原因占47.46%,云量、風向、雷電、氣溫等多重因素影響著飛機起降、飛行安全、載重等航班運行整個過程。由此可見,天氣直接影響航班的運行效率及安全,牽動著航空公司的經濟命脈。
美國運輸安全委員會(NTSB)的報告指出,40%的民用航空事故都與天氣有關。對于航空公司來說,一旦出現重大航空安全事故,除了造成價值上億的飛機損毀和巨額賠付等直接的經濟損失外,更可怕的是乘客對于其運輸安全性的擔憂和質疑引發的經營危機。
隨著航班的安全、高效運行與天氣關系愈加密切,為了提高運行效率、降低事故發生率,航空公司需求更精準、及時、易懂的氣象服務。
另外,如果能更好、更合理的利用氣象條件,還能減少航油消耗。美國宇航局研究結果表明,如果充分利用順風,波音747型飛機平均每次飛行可節約燃油462公斤,全年空運燃料費用可節約1~2億美元。
由此可見,精準的航空氣象服務將解決航空公司痛點。如果航空公司能獲得精準的氣象服務,不僅可以提高其地位和競爭力,還能提高民航的經濟效益。
我國民航事業發展至今國內航線已有4096條,運輸總周轉量1207億噸公里,同比增長11.4%,運輸量的快速增長將導致復雜氣象條件下飛機的增多,航空公司的氣象服務需求也將越來越大,這是民航氣象系統現有業務格局所不能滿足的,民航氣象市場存在廣闊的空間。
長久以來,我國民航氣象服務一直是外資巨頭如美國(TWC)、日本( WNT)的天下,墨跡天氣窺準天機,與春秋航空達成合作,打破了被外資壟斷的民航氣象服務,成為行業領先的拓荒者,已然在這一大市場中占得先機。
捕捉商機
國內商業氣象服務起步較晚,由于《氣象法》的一紙限令,商業氣象服務直到2015年6月氣象局頒布號令:開放中國氣象信息,并于2020年完全放開,鼓勵民營資本和氣象局合作,才得以改變。隨后,越來越多的“民間欽天監”——氣象大數據初創公司走進市場。不過,目前國內企業自行提供服務不到10%,還未形成一家商業氣象巨頭。
政策開放后不久,墨跡天氣捕捉到了B端市場商機,于2016年從C端切入B端市場。與C端用戶的簡單需求不同,B端企業對氣象服務要求極為嚴苛,需求氣象服務企業具備更強的計算能力和數據分析、整合能力,另外,不同行業客戶對數據的需求都不盡相同,就需要墨跡天氣使用不同的數據和不同的技術算法處理為用戶提供多場景的定制化氣象服務。
與國外巨頭相比,墨跡天氣還很年輕,在數據積累和分析上存在一定差距。但相對于國內政策開放而涌出的大批氣象服務領域的創業公司,墨跡天氣多年的氣象服務積累為其在B端市場建立了核心壁壘優勢。
數據采集方面,墨跡天氣不僅同國內權威氣象局合作,還獲得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等海外專業氣象組織助力,每日可獲取350G量級海內外數據。此外,墨跡天氣擁有5.6億用戶覆蓋近70%全國天氣應用領域的活躍用戶,海量用戶天氣反饋、用戶上傳的當地即時氣象圖片作為傳統氣象數據補充,圖片數據達到億級,實現行業內最大規模的氣象數據采集。
在準確、及時方面,墨跡天氣基于海量數據和在氣象領域的豐富經驗,利用AI等深度學習技術對這些天氣數據進行研究,準確性遠超傳統氣象預測。數據顯示,墨跡天氣短時預報晴雨準確率超過90%,處于行業領先水平。
更重要的是,墨跡天氣是國內少有的具備個性化和定制化色彩的企業。
3年前墨跡天氣就涉足外賣行業,和餓了么、百度外賣等平臺合作,雙方打通數據建立配送模型,制定未來2小時的配送計劃,提升運營效率。
對于想發展B端市場的墨跡天氣來說,光有外賣、物流等行業作為入口是不夠的,航空、電力、農業、航海等“大B端“,才是氣象服務的”黃金洼地“。如今墨跡天氣成功將業務拓展到了對天氣最為敏感的航空業。相比外賣行業,航空公司無論從飛行安全,還是從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等角度,都對氣象情報分發的及時性、預警預報的準確率、信息資源的集約化、氣象產品的精細化、氣象服務的決策輔助能力和集中統一程度等方面提出了更專業的需求。
此次與春秋航空的合作, 不僅代表墨跡天氣的專業氣象服務能力獲得認可,還幾乎可以證明它已經能夠將數據結合到商業需要的不同場景中,把數據呈現出的商業價值包裝成為更精準、更有行業特色的產品或服務,滿足企業個性化需求。在到處是變量、到處是關聯的氣象領域,這樣的服務能力顯然是其它企業在短期內難以企及的。
墨跡天氣作為國內首家為航空公司提供氣象服務的互聯網公司,已經走的比較靠前,是最有潛力成為中國氣象巨頭的企業。
同時,它的業務已經不再單一面向C端,此次合作邁出了從C端到B端突破性的一步,是C端轉B端新經濟企業的寶貴樣本。而在TO B市場上,墨跡天氣已經形成了一套成熟、可行的打法,不僅與競爭對手形成差異化競爭,更重要的是打開了產品的想象空間,創造了新的營收增長引擎,從而優化商業模式結構,墨跡天氣將成氣候。
挖掘藍海
氣象數據蘊藏著巨大價值。中國氣象部門提供的氣象服務每年至少在經濟社會中產生了3328億元效用;投入產出的效益可達1∶69。
歐洲的氣象服務已經全部商業化,年產值達到2600億美元,美國1600億美元,日本100億美元。由于市場化程度較低,氣象服務在國內存在巨大的市場空間。《中國氣象服務產業發展報告》顯示,到2025年氣象商業的產業規模可達3000億元人民幣。
“氣象+行業”的B端合作開啟了一個具有無限可能的新藍海,氣象大數據可以廣泛應用于農業、能源、衛生、旅游、交通物流、航空、保險、零售以及新興產業等多個領域,對企業在采購、物流、銷售等運營環節上提供針對性信息,因此氣象服務存在廣泛的市場需求。
此次墨跡天氣被春秋航空認可并采用其提供的專業氣象服務,代表著墨跡天氣在TO B實現突破,今后可以向上述不同領域的“大客戶”輸出專業氣象服務,進擊其它市場規模大、價值高的市場,相當于發現一片大藍海,呈現巨大的增長潛力。
而我國傳統氣象服務多具備普適性強特點,專業氣象服務缺失,給墨跡天氣提供了發展機遇。經過多次在B端領域的成功嘗試,墨跡天氣可提供定制化的氣象解決方案(工具),幫助B端客戶降本增效,創造商業價值流通,在藍海中掘金應是得心應手。
作為一家攜帶互聯網基因的氣象服務公司,從C端到B端,墨跡天氣堅持將主業聚焦在氣象服務這一點之上,意圖通過不斷探索人與環境之間的關系,將氣象數據代入到各個場景服務,以精準的氣象服務賦能行業及社會,并從中實現自己應有的商業價值。在未來的氣象服務這塊價值洼地,墨跡天氣應該能夠占有一個相當顯著的位置。
- 8-8· 高溫天氣“助攻” “反季”冰雪游悄然興起
- 2-10· 受雨雪天氣影響 京廣高鐵等線路將出現晚點
- 8-14· 積極踐行企業社會責任 墨跡天氣將向五大行業提供免費災害預警服務
- 5-3· 五一好天氣霸屏,用百度地圖開啟“無接觸式”旅游
- 12-12· 雙十二天氣越來越冷,蘇寧拼購過冬居家了解下?
- 7-31· 企業如何應對汛期天氣?氣象分析與預警推送是關鍵
- 7-22· 天氣太太太太熱,你需要來乘龍超級GO體驗涼涼涼爽
- 1-16· 原材料上漲、雨雪天氣不確定、物流提前停運,不抓緊備貨就要錯過春節銷售高峰
- 6-24· 西安鐵路局啟動預案確保惡劣天氣列車安全運行
- 5-29· 受廣東天氣影響 兩趟深圳方向動車今停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