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如何應對汛期天氣?氣象分析與預警推送是關鍵
全國已經全面進入主汛期
截止目前,全國已經全面進入主汛期,連日來的強降雨天氣導致湖南、湖北等省份多地受災。預計6-8月主汛期內,長江中游降雨量將比多年同期平均值多五成以上。一旦梅雨季節的強降雨與長江上游及各大支流的來水遭遇,形成頂托,長江形成流域性大洪水的可能性超過六成。
影響我國氣候的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系統異常偏強,副高西側北上的水汽輸送條件非常好,與南下冷空氣相互結合,并且這種形勢長時間穩定,使得降水過程持續時間長、影響范圍廣,部分地區強降水區域重疊,導致暴雨洪澇災害比較突出。汛期后期,臺風比較活躍,登陸臺風較多、時間相對集中、登陸地點重疊,進一步加強了暴雨洪澇災害。
據國家氣候中心預測,本次厄爾尼諾事件將持續到2019/2020年冬季,強度為中等至偏強。今年我國氣候狀況總體將偏差,降雨呈“南多北少”分布,旱澇災害較重,極端天氣事件將偏多,江淮至江南北部及江漢南部降水偏多,長江中下游和太湖流域可能出現較重的汛情和洪澇災害。預計登陸我國的臺風個數偏多,強度偏強。全社會的經濟與民生將受到嚴重影響,企業運營面臨大考。
深圳遭遇暴雨天氣
企業面臨的局面更加復雜
在2019年3月24日的全國汛期氣象服務動員電視電話會議上,中國氣象局黨組書記、局長劉雅鳴就指出:汛期氣象服務是氣象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國家綜合防災減災救災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
汛期和惡劣天氣往往是安全生產事故的易發期和高發期。企業相比個人,生產流程長,覆蓋地域廣,影響因素多,在汛期往往面臨著更復雜的局面。為了避免事故發生,保證安全生產,往往還需要關注更多的天氣信息。
在汛期,企業要加強與當地氣象、水利、水文以及應急管理等部門的聯系,建立災害性天氣預警和聯合預防機制,根據天氣情況安排生產和防御工作:包括及時收聽收看天氣預報和災害預警信息,對可能受到影響的區域和企業進行預警,及時主動采取措施。出現重大險情要及時采取措施并立即上報。
近年來氣象預警體系日趨完善,但短期內,依然無法面面俱到的解決每個行業每個企業的特殊問題。這就對企業及時獲取所需天氣信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降雨面積接近全國1/3
心知天氣智能預警方案
心知天氣智能預警方案,是心知天氣推出的面對極端天氣的企業級解決方案。自心知天氣智能預警方案上線,已經服務超過20萬企業。歷史累計監控規則37萬條,覆蓋全國700多個地區,每日的推送數達到50多萬條。
心知天氣智能預警方案,能夠實現全自動的天氣信息監控: 根據用戶設定的天氣規則條件,實時監控天氣數據,一旦觸發用戶設定的條件,將自動通過短信、郵件、微信、釘釘等方式,第一時間推送至用戶終端,幫助企業提前應對極端天氣,部署安全生產策略。
心知天氣智能預警方案有以下特點:
權威全面的數據源: 基于國家氣象信息中心與國家預警信息發布中心的權威數據進行監控、分析與推送
預設規則與自定義規則: 內置專業的預設規則,一鍵設置預警推送;豐富的自定義選項,滿足不同行業不同企業的獨特需求
支持多種監控方式: 依托精細化天氣數據,可實現公里級網格監控,線路監控與區域監控
支持多種推送方式: 通過短信、郵件、釘釘、微信推送到人;也可通過webhook接入用戶系統,實現業務流程一體化
自定義天氣監控
心知科技是一家自然大數據公司,致力于利用自然界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等技術,幫助企業把控天氣與環境變化帶來的挑戰和機遇。自2006年起,心知科技通過天氣大數據和機器學習算法與垂直領域的需求結合,已在零售、物流等行業開發完成場景化的商業氣象服務解決方案。
心知天氣CEO吳飛介紹,全球氣象系統是一個極為復雜的綜合系統,專業的氣象服務對企業安全、高效運營來說必不可少。 近年來我國極端天氣頻發,2017年全國共出現了36次暴雨過程;中國氣象局發布的《2018年中國氣候公報》中也提到,去年生成和登陸臺風較多,“安比”“云雀”“溫比亞”3個臺風在一個月內相繼登陸上海,造成嚴重災損。如何應對每年汛期的降水與極端天氣,將是相關企業長期存在的命題。
- 3-31· 多家企業“跑馬圈地” 布局智慧城市
- 3-17· 陜西:氣象“哨兵”護“金果”
- 3-10· 物流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核心:數字化運營的實踐與價值
- 2-24· 外貿企業開啟“忙碌模式” 外貿進出口一派蓬勃景象
- 2-3· 河北省企業工業設備上云率連續四年全國第一
- 2-3· 以龍頭企業引領集群式發展 超百個億元級項目落戶光谷
- 12-30· 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再提速
- 12-23· 如何讓冰雪經濟這團“火”燒得更旺燒得更長久?
- 12-9· 促進企業通關便利 海關總署推出十六條措施
- 12-9· 如何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兩辦最新部署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