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再補貼農民160億緩解貿易戰影響 特朗普:用征收的關稅支付
去年,貿易摩擦“火燒”特朗普票倉之后,美國政府緊急砸下120億美元馳援國內農民。如今,第二輪160億美元的補助計劃已經出爐。特朗普23日表示:“對農民的支持將由財政部從中國那里收繳的關稅支付。”
特朗普:貿易對農民非常不公平
?
上海華爾街見聞報道,特朗普當地時間23日下午在白宮向出席活動的農民表示,“對農民的支持將由財政部從中國那里收繳的關稅支付。”他說,這會讓美國珍貴的農業繁榮。
特朗普還表示,他拿出一部分錢給農民因為貿易對他們非常不公平。他還稱,農民們說他在做正確的事情,因為他們知道中國對這個國家很不公平。
在美國對中國產品加征關稅后,中國采取了反制措施,對包括美國農產品在內的商品加征關稅。這項援助計劃旨在抵消關稅對美國農民的影響。
農業部長普度說:“我們覺得農民受到了不成比例的傷害,中國知道讓農民感到痛苦是在政治基礎上打擊特朗普的正確做法,總統不會讓農民承受沖擊。”
與去年的首次援助計劃類似,農民可以為受關稅影響的作物申請直接支付,農業部將會購買牛奶、肉類等剩余產品并分配給全美范圍的“食物銀行”。
農業部表示,將基于對各郡的影響提供145億美元的直接支付。這筆資金將會分3批支付,第一筆在今年7月和8月,后兩筆分別在今年11月和2020年1月份支付,如果到那時仍有關稅被加征的話。
同時,政府還會花費14億美元購買物品,另外1億美元將用于為美國商品開發其他市場。
高額補貼助推 外界憂玉米沒人種
?
今年以來,由于降雨和洪水影響種子萌發,再加上貿易不確定性,美國多個地區的作物產量都顯著萎縮。美國農業部最新數據顯示,截至5月20日,全美農民今年以來的玉米播種面積為預期的49%,低于五年平均水平的80%。受到惡劣天氣影響的伊利諾伊州,玉米種植面積更是只有預期的24%,平均水平則為89%。
種植面積減少導致了市場對玉米產量下降的擔憂,CBOT(芝加哥期貨交易所) 7月玉米期貨隨后漲勢如虹,連漲七日。
目前,外界更為普遍擔心的是,在高額補貼預期的助推下,農戶可能會在大豆供應已經達到創紀錄水平的情況下,繼續犧牲玉米種植,且進一步增加大豆種植。
參議員稱特朗普失去農民基本盤
?
上海第一財經網報道,對于補貼措施,美國全國農民聯盟主席約翰遜表示,政府現在所提出的額外援助,只能作為臨時解決方案。
當前,來自特朗普連任“基本盤”中西部農業地區、特別是那些以種植大豆等農作物為主的農業州在大豆種植問題上面臨問題也最為嚴重。
此前,伊利諾伊州農業局發聲明表示,“玉米和大豆的價格繼續保持低迷,再加上2019年多雨水造成的播種時間被拖延,農民們已經面臨連續6年的收入下降。”
也有共和黨成員表示,應該讓特朗普依賴的農業州保守派基本盤選民“自己向總統遞話”。
南達科他州共和黨參議員羅蘭德表示,“5年以來,自2013開始至今,大豆的價格已經跌了50%,這是一件非常嚴重的事,這些人是總統的人,他們希望他成功,但是,他們能堅持多久也是有限的。”
中方:經貿摩擦必然干擾企業進口美豬肉
?
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23日表示,美國是中國豬肉進口的主要來源地之一。受近期經貿摩擦升級的影響,中國國內企業對美國市場的預期不穩,必然干擾正常的經營活動。
據中國商務部消息,發布會上,CNBC記者提問稱,上周美國農業數據顯示中國取消了從美國進口的豬肉,請問中國是否會繼續取消或購買美國的豬肉?如果不從美國買會從哪買?
對此,高峰表示,中國對于豬肉的進口,除了需要符合有關檢驗檢疫的要求以外,沒有任何的限制或管理措施,企業可以根據市場的供需、價格、質量等情況,自主經營,自由貿易。是否購買美國豬肉,是企業自主的市場行為。
根據中國海關的統計,中國豬肉進口主要來自德國、西班牙、美國、加拿大、丹麥、巴西、荷蘭、法國等15個國家。
自2018年下半年以來,受到中國國內生豬存欄和豬肉產量下降的影響,中國的肉類進口呈現了增長的態勢,一季度豬、牛、雞、羊肉等肉類進口總量是111.2萬噸,同比增長了11.6%。預計后期中國肉類進口將進一步增加。
- 7-28· 預發補貼 獎勵中介 地方樓市又出奇招
- 5-19· 最高補貼500萬元 青島嶗山新政促人才集聚
- 2-4· 補貼、紅包、派單翻倍全都有,蘇寧物流多舉措關心關愛一線員工
- 8-31· 補貼后售價21.9萬元起,全球純電寬體輕客新標桿 ——高階純電輕客上汽大通MAXUS EV90正式上市!
- 6-15· 十億補貼撒向百城 順豐以低價“攪動”即時配送市場
- 1-7· “百億補貼”戰火不斷,淘寶也將加入其中
- 12-27· 高補貼、好服務,年貨節蘇寧家電以舊換新“走俏”
- 12-12· 百億補貼給你最低價 眾多國際大牌好物盡在蘇寧“雙十二”
- 8-31· 商務部:美再度加征5%關稅中方是否做出反制?
- 8-19· 百世發布“農品優行”計劃 “百萬補貼”助力麗江軟籽石榴出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