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業“變臉”序幕拉開 綠色包裝走出環保新風尚
日前,國家郵政局制定發布了《快遞業綠色包裝指南(試行)》(以下簡稱《指南》),規定快遞業綠色包裝堅持標準化、減量化和可循環的工作目標,加強和上下游協同,逐步實現包裝材料的減量化和再利用。
《指南》提出,行業綠色包裝工作的總體要求是,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應當按照規定使用環保包裝材料。在不影響快件寄遞安全的前提下,逐步選擇低克重高強度的包裝材料,設計和使用規格統一的包裝或緩沖物;堅持規范作業生產,避免違規分揀操作;探索開發使用循環包裝信息系統和回收裝備。
據國家郵政局的數據顯示,2018年1月至8月,全國快遞業務量累計完成了302.6億件,同比增長27.2%。與此同時,在中國特大城市中,快遞包裝垃圾增量已經占到生活垃圾增量的93%,部分大型城市則為85%至90%。
而這些垃圾潛在的環境破壞性比想象中更嚴重。國內互聯網包裝企業一撕得相關負責人就表示,快遞包裝中的膠帶、塑料袋等垃圾,對水土的污染性非常強,埋在地下至少要100年才能自然分解。無論從環境保護還是資源節約的角度講,都應該積極推廣綠色包裝,促進綠色包裝盡快落地。
事實上,綠色包裝并非全新概念,其是指對生態環境和人類健康無害,能重復使用和再生,符合可持續發展的包裝。從技術角度講,要求包裝產品從原料選擇、產品的制造使用和廢棄的整個生命周期,均應符合生態環境保護的要求。在快遞業,平臺和快遞業主要是從綠色包裝工具具體操作、包裝輕量化、循環再用三個角度著手實現可持續發展。
在綠色包裝工具具體操作方面,《指南》指出企業在采購和使用塑料包裝時,可加入全生物降解塑料考察因素,指定相應計劃,逐步提高符合標準的塑料袋的采購比例,建立綠色包裝應用的推動機制,主動為用戶提供綠色包裝選項,并建立相應的激勵機制以推動綠色包裝應用。
目前,綠色包裝有全降解及半降解之分。其中,全降解的綠色包裝作為未來的必然發展趨勢,早已完成研發,但是推廣后的結果卻未能盡如人意,最大阻力在于目前其使用成本過高。據了解,全降解的綠色包裝成本是傳統包裝袋的三倍,一旦普遍使用意味著將大幅攤薄商家利潤。
但從趨勢上看,綠色包裝的推廣勢在必行。在全降解綠色包裝尚不具備普及推廣的條件之下,市場急需可替代解決方案。對此,市場上也給出了多種不同的答案,其中,用“面袋”代替塑料袋頗受認可。
所謂“面袋”,即用以植物為來源的淀粉代替以石油為來源的塑料,利用淀粉的粘性,充分發揮其可拉伸力,制作包裝袋,這種技術被稱為是生物基技術-ST30,其淀粉含量≥30%,生物碳含量≥20%,也就是所謂的“可降解”。目前,市面上有一種叫Nbag的產品,即基于以上生產工藝。
在包裝輕量化方面,《指南》鼓勵企業積極探索使用循環快遞箱、共享快遞盒等新型快遞容器,逐步減少包裝耗材用量。對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使用緩沖填充物,同時提出了明確要求。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寄遞協議客戶的標準產品時,要加強與上游電子商務企業或生產企業的協同,積極向協議客戶建議使用簡約包裝,逐步減少二次包裝。
在循環再用方面,《指南》指出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要積極推行在分撥中心和營業網點配備標志清晰的快遞包裝回收容器,建立相應的工作機制和業務流程,推進包裝物回收再利用。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要逐步推廣使用可循環快件總包,避免使用一次性塑料編織袋。快件總包使用的材質、規格等宜符合快遞行業相關標準,循環使用次數不低于 20 次。
- 6-9· 快遞新規實施在即:全鏈條治理引領綠色轉型新賽道
- 3-31· 驛站效率翻倍!良田快遞出庫儀實測:1秒1件、0漏掃、免云存儲
- 7-18· 開辟綠色通道 保障電煤運輸
- 6-9· 全國快遞行業堅持創新開發 讓快遞速度更快
- 6-9· 快遞暢才能網購旺
- 5-27· 快遞企業備戰“618”:末端人力存壓 最差時點已過或迎復蘇
- 5-26· 廣東“綠色通道”助力新鮮蔬菜供港通關“加速度”
- 5-23· 快遞新規之下,無人配送能否破解“最后一公里”難題?
- 5-19· 山東綠色低碳發展之路越走越寬
- 3-31· 快遞慢了 近期網購請注意物流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