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物流全行業融資逾120筆 融資額超1000億元
在2018年物流行業的風云變化中,新零售、供應鏈,智慧物流、全球化,toB業態等不斷交織碰撞,構成過去一年的主旋律。同時,背后是企業競爭邊界的逐漸模糊化,而當資本壓力的針尖刺破更多繁榮的假象時,也凸顯了行業尋求產業升級、回歸價值的2018年。此外,還有監管更嚴,市場要求更高。
當然,在所有參與者在逼仄的空間中尋求利潤或者甚至是上升空間時,大家面臨著一樣的考驗。
科技賦能遍地開花,12月融資16筆,供應鏈平臺拔得頭籌
先來看12月,2018年資本攪動物流進入收尾階段,整體來看與11月融資筆數持平。但從細分賽道上來看,11月中倉儲科技物流占到66.7%,而本月各細分領域遍地開花,包括凱京科技、G7等科技物流平臺,也有福佑卡車等貨運獨角獸企業。
從融資額來看,前三分別是凱京科技、福佑卡車和中交興路。其中,福佑卡車在2018年初還拿到了京東物流領投的1.5億元融資。這3家行業內的獨角獸企業,其實都是玩轉物流+互聯網模式的代表,包括凱京科技的金融SaaS云服務平臺,福佑卡車的全流程AI 系統,以及中交興路的商用車聯網等,而拿到3.2億元的G7也是以科技賦能物流管理全流程帶來降本增效,從而多次拿到融資。
而同城跑腿平臺本月熱度依然在持續,作為廣東本土的地方性即時物流平臺,2015年成立的幫啦跑腿重點定位三道四線城市,采取“農村包圍城市”的模式,已經拿到多輪融資。近幾個月來,地方性的跑腿平臺頻繁融資,即時物流市場在資本裹挾下,仍處于百舸爭流狀態。
此外,本月供應鏈平臺表現不俗,6家供應鏈企業共計拿到近2億元資金,以餐飲供應鏈為主的千味央廚等企業成立時間短,但崛起速度快,成立6年的千味央廚如今正在謀求IPO,此輪融資勢必會給其帶來更大的增值空間。
如今的餐飲供應鏈企業,在新零售和互聯網+餐飲的推動下,正以短鏈、反向等為標志發展產品和服務,而此次投資京東和絕味除了用1億元資本換取千味央廚10%的股權,于京東而言,無界零售除了要有前端空間和基礎設施,后端的供應鏈布局也并沒有落下。
2018年全行業融資逾120筆,融資額超1000億元
在回顧整個物流與供應鏈及相關領域2018年的逾120筆融資(掌鏈不完全統計)時,我們看到不少科技物流、供應鏈品牌后起之秀成為投資者的寵兒,也看到傳統快遞企業從年初就開始擴張收購轉型下沉、升級,而無論是哪一種,他們都將是2018年物流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① 融資總額過1000億,單筆過億的66筆(部分金額未透露未計算);
② C輪以前占79筆,但C輪后融資總額占比高,機構再投情況較普遍;
③ 各季度融資筆數相差不大,其中第四季度融資37筆最高。從月度數據來看,6月,9月,2月相對較少。
① 同城物流融資筆數最多,正式進入“二度廝殺”
從這120筆融資不難發現,以城市生活服務為主體的城配企業+即時物流平臺正成為資本重點關注對象,而2017年該賽道融資筆數占比也非常高。
2018年的市場拉鋸戰更激烈。最初進入市場的美團點評和餓了么都在今年迎來了新的“歸宿”,餓了么進入阿里巴巴懷抱,與口碑協同成立新的本地生活平臺,美團點評上市終于敲定。無論是激流勇進,還是大浪淘沙,后進者依然緊咬不放。
在點我達、UU跑腿,閃送等上一屆“三國殺”的勝者以外,順豐、圓通等快遞企業也在2018年4月份開始紛紛布局即時物流,此外,蘇寧、京東物流也將自己的即時物流產品投入市場,而不少布局三四線的跑腿平臺也在融資。這是一塊毫無疑問的大蛋糕,但在迎來更多對手的同時,2019年的廝殺可能會再度帶來一波“生死劫”。
② 以變應變:傳統物流企業們投資并購有點忙
除了2018年初的德邦物流更名德邦快遞上市,這一年傳統物流企業們著實有點忙。申通、韻達、順豐等先是在1月聯合增持豐巢科技20.7億,而在6月14日,申通快遞和韻達股份又將自己分別持有的豐巢科技9.0948%和 13.4673%的股權全部轉讓出去,而2018年5月30號,隸屬于菜鳥供應鏈的浙江驛站拿到了一筆31.67億元的戰略投資,投資者就是申通、圓通和中通等,顯然,在菜鳥全生態鏈資源的吸引下,“三通一達”又從末端開始融合阿里。
當然,就如今的市場來看,豐巢和中郵速遞易兩強格局并不是菜鳥驛站智能快遞柜可以撼動的,但在阿里上游流量和數據的支持下,其智能快遞柜業務躋身頭部的可能性也非常大。
不過,相比之下,順豐應該是“最忙的”。2018年其忙收購,忙找合作伙伴,忙做產業鏈。從時間線來看,3月,順豐控股收購廣東新邦物流,建立獨立品牌順心捷達,發力重貨快運業務;4月,順豐控股參與了美國流服務平臺Flexport新一輪的融資,加碼國際業務;8月,順豐控股與美國夏暉集團合資成立新夏暉,加碼冷鏈業務;同月,中鐵順豐控股國際快運有限公司成立,推動快遞運輸公鐵多式聯運;10月,順豐控股收購DHL在大中華的供應鏈業務,整合中國內地、澳門和香港的供應鏈管理業務……
一招接一招看似眼花撩亂,但邏輯卻是清晰的,主要都是圍繞著其業務生態打造供應鏈和市場份額的爭奪,包括順豐控股從快遞走向大物流,從國內走向國際,走向更細分更精細化的冷鏈、零售、末端業務等。
2018年初,合并后的滿幫集團和獨立后的京東物流都拿到了首輪融資,且融資額均過百億,刷新行業記錄的同時,也見證了企業轉型成功邁出第一步。對于把新能源、無人駕駛、國際化等領域作為未來一段時間目標的滿幫,也在2018年11月8日戰略合作無人重卡企業智加科技,推進干線物流場景的自動駕駛產業應用落地。而智加科技同月拿到紅杉資本中國的A+輪融資。
2018年,以菜鳥和京東物流為首的電商物流企業在新一代零售帶來的上游渠道、流量、技術、物流變革下開始新一輪的“廝殺”,全球供應鏈網絡成為各家資本標的。
菜鳥網絡2018年聯合物流領域多家頭部企業,除了95億美元并購餓了么以外,投資中通、58速運(快狗打車),點我達,以及11月30日還與順豐主力投資的順心捷達在運輸市場達成物流合作協議。此外,還有螞蟻金服投資的金融+科技物流企業凱京科技和中交興路等。
總的來看,菜鳥網絡圍繞阿里生態來“all in”的,并重點打造智能骨干網。京東物流在2018年10月提出的全球供應鏈基礎設施網絡,這對于儲備多年的京東物流或許只是時間問題,在供應鏈全球化的格局下,這成為物流企業們共同的目標。
③ 圍合業務生態,金融資本正成為投資主力
除了物流企業們為了圍合業務生態布局的資本落腳以外,紅杉資本、中鼎創投、遠洋資本,以及小米雷軍的順為資本都是出現頻率較高的熟面孔,都在圍繞自身已形成的資本架構畫物流生態。
對于早期比較低調的遠洋資本來說,2018年顯然是其大放光彩的一年,據企查查數據,這家管理著900多億資本的投資機構,成立5年管理起來60多支基金,通過它們,如今的遠洋資本已然以投資畫點,圍繞物流服務畫面,形成了包括冷鏈、物流資產、城配、供應鏈為一體的物流資本版圖。
而紅杉資本中國,在物流領域已經是一個投資老手,在過去幾年中,其早就投了包括美團點評、中通快遞、滿幫集團、餓了么、京東物流等多家獨角獸企業。2018年除了繼續加持滿幫集團以外,其還投資了迅蟻無人機、凱京科技等智能物流企業。對于紅杉資本來說,在其近千筆投資中,已經形成了特定行業的產業鏈架構,而如今的資本落定也開始圍合產業布局了。
普洛斯在2018年投資了共12家物流與供應鏈企業,屬于2018年的投資大戶。從細分行業也不難看出,普洛斯2018年通過資本布局了農產品供應鏈望家歡、社區鮮食供應鏈叮叮鮮食等之外,還涉及了末端快遞柜、供應鏈金融、智能物流駕駛等多個新興領域,完成在新一代零售體系下的新物流產品架構布局。
④ 技術賦能,智慧物流服務商變價值洼地
除去物流+科技的復合型平臺,今年的無人倉儲、智能駕駛等專業科技物流平臺融資20筆,隨著無人車、無人倉,無人車等被物流企業提上商用日程,越來越多的資本更加關注以智能技術為核心驅動的科技物流研發企業及上游智能物流供應商或制造商。
如4月拿到了百度風投、京東數科、順為資本B輪融資的智行者,到如今已經完成了6輪融資,并且,智行者的B輪和B2輪融資僅相隔一周。還有成立于2015年的Geek+11月21日B輪融資全部切割完成后,融資額1.5億美元(合計10.3億元人民幣),此輪融資過后其也成為智能物流機器人行業內的獨角獸。而從成立之初到現在其也累計拿到5輪融資。
此外,2018年各大投資機構和物流頭部企業都在該領域有所布局,并加大科技投入。而在資本或將繼續謹慎的2019年,圍繞降本增效的科技物流企業仍將是資本落腳的重點。
- 12-30· 引領行業!科捷物流蟬聯國家級企業標準“領跑者”稱號
- 11-14· 1.5萬億元!冰雪經濟“熱”力無限
- 9-30· 發揮行業優勢 實現互利共贏
- 9-16· 西藏非融資擔保行業協會成立
- 6-10· 350億元!50年期超長期特別國債即將首次發行
- 5-23· 萬億元級低空經濟如何“高飛”?
- 5-29· 百億元企業集群是怎樣煉成的——對湖南寧鄉市的調查
- 5-18· 超2萬億元 上海規模以上中小企業工業產值約占全市一半
- 5-8· 4.8億元資金保障內蒙古農牧區供水安全
- 5-1· 江蘇銀行業績“大增”背后屢領大額罰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