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通一達“雙11”之前上調滬上派送費
隨著“雙11”進入倒計時,電商之戰即將硝煙再起。“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中通、圓通、韻達等各大快遞公司已經摩拳擦掌,“動作”不斷。
繼中通快遞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通)9月21日宣布從10月1日起啟動快遞費用調節機制,調整全國到上海地區的快遞費用,具體 費用調整幅度由當地服務網點根據總部指導建議并結合各自實際情況實施后,韻達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韻達”)、圓通速遞股份有 限公司(以下簡稱“圓通”)、申通快遞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申通”)、百世集團也于近日相繼宣布將同期調整派送費。
記者就此事采訪了上述公司,其中韻達方面回復稱,此消息屬實,根據市場環境以及提升快遞服務品質的需要,韻達上調了全國到上海的派送 費,上調幅度為每票0.5元。圓通方面也證實,為保障服務質量和末端派送,并綜合考慮成本上升等影響,圓通將對全國各網點到達上海地區的快件派送費上調, 上調幅度同樣為每票0.5元。
值得注意的是,當前“三通一達”等民營快遞企業巨頭已紛紛上市,掌握著整個市場超七成的份額,二三梯隊的快遞品牌生存日趨嚴峻。在業內專家看來,此 番快遞頭部企業紛紛漲價提升服務,給二三梯隊的品牌帶來了更多的挑戰。對此觀點,韻達品牌部相關負責人表示,不方便表態。截止發稿,中通方面亦未給予回 應。
漲價或因快遞旺季將至
此次五家快遞公司都宣布將在“十一”之后進行調價,快遞專家趙小敏稱,不僅僅是今年各大快遞公司上調派送費,近幾年來都有同樣的行動。中通方面回復 本報記者稱,之所以選擇在此時間點調價,是由于快遞行業即將進入旺季,業務量會迅速提升,尤其“雙11”期間業務量有望再創新高,快遞公司會投入更多的人 力物力。
對此,申通方面回復稱,為使消費者在服務旺季更好體驗優質的快遞服務,因而上調全國到上海的派費,每票上調0.5元。中通方面則表示,此次費用調整的出發點是為了維護高峰期間快遞物流服務品質和快遞客戶與消費者的滿意度,派費上調同樣為每票0.5元。
據最新數據顯示,2018年1~8月,全國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累計完成302.6億件,同比增長27.2%;業務收入累計完成3715.2億元,同比增長24.8%。 其中,8月全國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完成41億件,同比增長25.7%;業務收入完成488.6億元,同比增長20.9%;仡櫧鼛啄11月的快遞量,網購 旺季快遞量逐年上升,這其中“雙11”的“貢獻”尤其大。
以2014~2017年天貓“雙11”為例,數據顯示,2014年天貓“雙11”當天產生2.78億件物流訂單;2015年“雙11”當天產生 4.67億件物流訂單;2016年“雙11”全天累計物流訂單量完成6.57億件;2017年“雙11”全天物流訂單達8.12億件。
“今年的‘雙11’,是快遞業由量變到質變的一個新實踐。”在近日于上海舉行的“雙11”物流服務動員會上,中國快遞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孫康說,“按照相關預測,今年‘雙11’產生的快遞包裹量,將會是近十年來的最高點。”
那么,漲價為何首選上海?申通方面回復記者稱,是由于上海的區域特性,快件體量較大。此舉是為了保障上海地區快遞網點旺季、特別是“進博會”期間的 服務保障能力,結合上海快遞市場用人、運輸和場地的供需矛盾比較突出的行業性問題,本次先調整全國發往上海的快遞費用,其他地區的快遞費用調整將另行告 知。
在趙小敏看來,長期以來中國的快遞價過低,這是客觀的現實,多種因素導致快遞公司上調快遞派件費用,例如人力、土地、安檢成本的增加以及各網點的壓 力也都客觀存在。從整體來看,快遞企業未來在加速技術裝備升級相關方面的信息化投入,也需要有一定的提價需求,但是上漲的價格最后都會落到用戶身上。
成本增加基層網點生存艱難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到2017年末,我國快遞業務總量由1988年的153萬件激增至400.56億件,年均增速高達42%,快遞業務量在 2014年首度超過美國,并持續保持全球第一;2017年完成快遞業務收入4957.11億元,占郵政業務收入的74.9%。但是在業務總量持續增加的同 時,單件快遞的價格不斷下降,且各大快遞公司的營業成本均呈上升狀態。
另一不愿具名的業內專家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從快遞收入與支出的現狀來看,快遞的漲價是必然的。
據不完全統計,2005年全國快遞每件均價是27.7元,2012年均價是18.6元,2013年均價是15.69元,2014年均價是14.65元,2015年均價是13.4元,2016年均價是12.8元,2017年均價不到12元。
另一方面,據中國網報道,今年上半年上述公司的營業成本全部上升。圓通營業成本上升幅度最大,為46.33%,具體成本金額為104.85億元;韻 達、順豐和申通的營業成本分別為41.77億元、344.67億元和53.71億元,同比增長率分別為40.85%、35.98%和20.5%。中通和百 世物流上半年的營業成本分別為52.53億元和112.09億元,同比增長率分別為40.8%和38.22%。
上述專家同時指出,近年來,由于快遞業務員工作艱辛,任務繁重,快遞員招工尤其困難,因而員工工資普遍上升,人力成本占總收入45%至55%之間。 再加上汽油、柴油價格的逐步上升,油價成本占總收入的10%左右。另外,隨著政府拆除違章建筑物的力度不斷加大,快遞企業租房建分撥中心、辦公樓、宿舍的 成本急劇上升。那么在快遞的每件均價持續下降、開支日益上升的情況下,許多基層網點就會出現虧損和倒閉的現象,有些網點即使沒有倒閉,也會依靠總公司在收 件、運輸、分揀、派送方面給予補助而艱難地生存著。
趙小敏認為,末端網點業務量增速下降也是導致虧損的原因之一,目前五成以上的網點是虧損狀態,且未來還會加劇,要應對這一現象,就需要各網點密切結合當地的產業政策。
頭部企業齊漲價 二三梯隊承壓
據國家郵政局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全國快遞業務量完成220.8億件,同比增長27.5%;快遞業務收入完成2745億元,同比增長 25.8%。與此同時,各大快遞公司半年報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韻達完成快遞業務量29.95億件,同比增長52.3%;2018年上半年,申通完 成業務量約20.45億件,同比增長約18.67%;圓通數據顯示,上半年完成業務量28.14億件,占全國快遞業務量12.74%。中通第二季度財報顯 示,包裹量為21.16億件,同比增長41.7%。
這意味著,從整個市場來看,超七成的快遞市場份額已經被資本化的快遞頭部企業所掌握,剩下的10余家快遞品牌的市場空間不足三成,二三梯隊的快遞品牌生存日趨嚴峻。
另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8~2023年中國快遞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中通和韻達自2016年開始對各成本項進行嚴 格管理,到2018年第一季度,中通、韻達市占率位居前2。2018年4月快遞行業CR8(行業集中度)達到81.1%,環比增加了0.4%,同比提升了 3.7%。行業集中度提升表明二三線快遞企業的市場份額正逐步流向一線快遞企業。
《中國經營報》記者梳理發現,實際上,處在二三梯隊的快遞企業也在紛紛尋求上市,早在2015年,德邦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德邦”,603056.SH)就提出IPO申請,直到今年1月份,德邦才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主板上市交易。
2017年9月,百世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正式掛牌上市,這是繼中通之后,國內第二家赴美上市的快遞物流企業。另外像優速快遞等也在積極地謀求融資發展,2017年,優速快遞就曾獲得總額達20億元的銀行授信和A+輪融資。
頭部企業快遞業務量在不斷增加的同時,營業收入也在不斷增長,根據各大快遞2018財年半年財報顯示,圓通營業收入為120.66億元;申通實現營 業收入66.42億元,同比增長19.43%;韻達實現營業收入59.03億元,同比增長37%。中通二季度營收41.98億元,同比大增41.3%。
業內專家認為,此番快遞頭部企業紛紛漲價提升服務,給二三梯隊的品牌帶來了更多的挑戰。“加盟制的快遞上市公司的價格戰,就會使快遞公司之間比拼服 務,這樣會讓快遞業務員更加難招,因為他們不僅工作辛苦而且工作時間長。建議幾家快遞公司可以采取共同配送的方法,成立一個自動化分揀線,共同揀件、派 送,以降低成本。”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專家表示。
在快遞物流專家楊達卿看來,此番派送費的調整很大程度是提振基層士氣,穩定末端陣腳,算是一場沒有硝煙的市場爭奪戰。已經上市的通達系有股市資本彈 藥做后援,但對許多二三線快遞企業來說,沒有充裕的資本供給,既要為升級服務加大投入,又要面對頭部企業的市場空間擠壓,必然面臨要么戰線收縮,做細分領 域小而美的企業(如優速發力大件包裹),或者放棄自主,并網到頭部企業。未來兩年內,資本市場或對二三線快遞支持更謹慎。如果二三線快遞企業不能在細分市 場謀取穩定的現金流,很容易出現大問題。
- 11-19· 末端派送中外快遞公司各有各招
- 1-2· 順豐、“三通一達”聯手桐廬政府 建全國首個快遞集采中心
- 12-29· 順豐、“三通一達”聯手桐廬政府,蜂網“升級”
- 12-23· 阿根廷上調農產品出口稅,市場誰會受益?
- 8-2· 三通運輸:“東風”吹散貨運焦慮
- 4-15· 三通一達掌門人齊聚桐廬,簽訂四大項目總投資額超150億
- 2-12· EMS、順豐、三通一達等16家快遞企業“春節模式”出爐
- 11-19· 雙十一剁手了嗎?消費之前先學理財:積木盒子、中投摩根、陸金所、微貸網
- 10-25· 雙11臨近 各地物流公司或將上調運費10%
- 10-16· 中通:雙11將上調旺季發貨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