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五千件快遞才能買個低配XS? 快遞業“漲聲”過后是否能促良性競爭?
雙十一來臨在即,快遞行業即將進入爆單季,業務火山噴井就在眼前。日前,多家快遞公司紛紛宣布漲價,一方面來為即將到來的業務高峰做準備,同時也在探索低價競爭、薄利多銷以外的其他可能性。
漲價的背后,影射的是同質化競爭下快遞行業的利薄與無奈,對于消費者來說,微弱的漲幅也并不能成為前往“剁手”道路上的絆腳石。相反,冷靜分析下來,此舉或將是快遞行業踏入良性競爭軌道的自我洗牌。
“雙十一”之際加價只因供需關系?
自從電商大拿們炮制出了“雙十一”“雙十二”購物節后,每個光棍節都變成了全民的狂歡。當你在家一邊摩拳擦掌等待著血拼來的物品,一邊抱怨著快遞久盼不來;那廂,快遞小哥正在加班加點、通宵達旦,雞腿吃了一只又一只,快遞卻仍不見少。
官方數據顯示,2017年行業最高日均處理量達3.3億件,是日均處理量的3倍。因此,為了保證網購高峰沖擊下,快遞網絡仍能夠正常運轉,快遞企業需要提前儲備大量臨時操作員、租賃場地與車輛。按照馬克思的勞動價值理論,當需求大于供給,價格就會趨于上升。在這樣全民狂歡血拼購物之時,快遞單數需求大增,快遞企業配送供給吃緊,服務費用增加正是價值規律發生作用的體現。
但經濟原理從來不是現實操作的全部,能夠讓一直低廉克制的快遞價格微幅上漲,必然還有著供需以外的深層次原因。
申萬宏源分析認為,從往年旺季來看,需求集中釋放要求網點、分撥中心都需要加車加人,各項成本都要明顯高于淡季,快遞行業業績經常旺季不旺。旺季提價控量能夠提高網點、總部的盈利能力。通過旺季上漲派費的手段,能夠幫助網點篩選優質客戶,并將旺季業務量控制在最經濟業務量區間,真正提高旺季網絡的賺錢能力。
一位快遞行業高管表示,也只有這樣,小幅提價才能增進末端網點的盈利能力以及一線業務員的收入,從而加大科技投入,提升服務質量,使整個用戶體驗不斷提升并且打造一個良性競爭的行業環境。
萬件快遞利潤不抵一瓶茅臺的行業生態
網上資料顯示,一般情況下,快遞小哥平均每天工作10個小時以上,平均每單提成在0.5~1.0元之間,一個月送5000單以上。什么概念?也就是一周6個工作日,每天平均送近200件,每小時派件20件,才有傳說中的“快遞小哥月入過萬”一說。
另一方面,相關快遞行業資深從業人員表示,“目前快遞業嚴重依賴電商件,電商是靠規模獲取利潤的,對快遞價格十分敏感。在電商增速放緩的趨勢下,快遞企業的利潤會被持續擠壓,萬件快遞的利潤不夠買一瓶茅臺就是這個行業的生態。”
例如,在單票收入方面, 以快遞件為主的順豐和申通2018年8月經營簡報顯示,從當月快遞服務單票收入(平均每單收入)變化來看,順豐和申通的單票收入分別下降0.09%和0.31%。
而國家郵政局公布的最新快遞行業運行數據顯示,8月行業單價為11.91 元。這一數字在2015年是13.4元,2014年是14.65元,2013年是15.69元,2012年是18.6元。
不過,話說回來,每家快遞公司的業務模式不盡相同,比如,與各電商平臺合作較為緊密的通達系,業務主體是以加盟制為主,而加盟制企業總部客戶是分公司,分公司主要客戶是電商賣家、所以派費上漲很大程度上并非直接轉嫁到消費者身上。所以,親,你若能找到幫你包郵的好賣家,就趕緊下單吧!
- 6-9· 快遞新規實施在即:全鏈條治理引領綠色轉型新賽道
- 3-31· 驛站效率翻倍!良田快遞出庫儀實測:1秒1件、0漏掃、免云存儲
- 6-9· 全國快遞行業堅持創新開發 讓快遞速度更快
- 6-9· 快遞暢才能網購旺
- 5-27· 快遞企業備戰“618”:末端人力存壓 最差時點已過或迎復蘇
- 5-23· 快遞新規之下,無人配送能否破解“最后一公里”難題?
- 3-31· 快遞慢了 近期網購請注意物流狀況
- 3-25· 停發!無法派送!疫情下的快遞還要等多久?
- 3-24· 快遞業多模式探索“進村”新路徑
- 3-17· 病毒不可怕,偏見才可怕!為快遞小哥正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