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近25億元,粵港澳大灣區將有新的物流中心和糧倉
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中國散裂中子源8月23日通過國家驗收,投入正式運行,并將對國內外各領域的用戶開放。這一設施將為諸多領域的基礎研究和高新技術開發提供強有力的研究平臺。填補了我國脈沖中子應用領域的空白,為材料、生命和能源等科學領域的突破提供了重要手段。
中國散裂中子源作為我國首臺散裂中子源,也是粵港澳大灣區首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將助推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發展和產業升級。
紀錄片《粵港澳大灣區》將為世界展示一個全新的粵港澳大灣區
8月28日上午,紀錄片《粵港澳大灣區》啟動儀式暨項目策劃會在北京舉行。紀錄片《粵港澳大灣區》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廣東省委宣傳部和廣東廣播電視臺聯合攝制,共三集,每集50分鐘,將以國際視野與歷史眼光相結合,從粵港澳三地合作歷史及成果出發,立足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進行時態,結合世界近百年來灣區經濟圈、城市群現象,探尋灣區引領時代發展的原因。
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也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開局之年,此時創作大型紀錄片《粵港澳大灣區》意義重大。該片將從粵港澳三地合作的歷史和成果出發,對標全球著名灣區發展現狀和不同的發展道路,闡述粵港澳大灣區成為世界第四個灣區的硬實力、軟環境,探索大灣區發展的方向、路徑和目標愿景,讓全世界觀眾以全新的角度重新了解和審視經過改革開放40年發展出來一個全新的粵港澳大灣區。
投資近25億元,粵港澳大灣區將有新的物流中心和糧倉
8月29日上午,投資額合計近25億元的廣州南沙國際物流中心(北區)項目和廣州港南沙糧食及通用碼頭筒倉二期同時動工。此次項目動工標志著廣州港將逐步告別港口發展長期受制倉儲能力的狀況。
廣州南沙國際物流中心項目總建設面積約為95萬平方米,分北區和南區二期建設。動工建設的北區工程總建筑面積約為30.86萬平方米,將于2021年建成投產。
南沙糧食及通用碼頭筒倉二期筒倉項目總投資額為7.59億元,新建14個大直徑筒倉和47個立筒倉及配套設施,倉容達40.9萬噸,將于2020年建成投產。該項目建成投產后,南沙港區糧食倉容將突破100萬噸。
促進香港同內地加強科技合作,支持香港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
2017年9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對24名在港兩院院士來信作出重要指示,強調香港擁有較雄厚的科技基礎,擁有眾多愛國愛港的高素質科技人才,這是我國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創新型國家的一支重要力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長期以來,香港科技界為香港和國家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促進香港同內地加強科技合作,支持香港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發揮內地和香港各自的科技優勢,為香港和內地經濟發展、民生改善作出貢獻,是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的題中應有之義。要重視香港院士來信反映的問題,抓緊研究制定具體政策,合理予以解決,以支持香港科技界為我們建設科技強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粵港澳大灣區將建移動支付無障礙示范區
2018年初,賴智明、陳丹丹、梁文昌等共38名廣東省政協委員聯合提出《通過粵港澳E證通推動大灣區居民移動跨境金融服務建設》的提案。粵港澳“E證通”是由騰訊等機構推出的跨境實名認證平臺。
- 11-7· 粵港澳大灣區已開出600趟中歐班列
- 8-29· 廣深中心城區或迎城際新通道
- 6-2· 粵港澳大灣區電網調節能力提升
- 5-30· 粵港澳大灣區崛起世界級城市群
- 5-27· 粵港澳大灣區近5年經濟總量增長約2.4萬億元
- 5-27·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展現勃勃生機
- 4-25· 總投資1206億元!南京59個重大招商項目集中簽約
- 3-31· 粵港澳大灣區首個跨境數據驗證平臺上線試運行
- 2-28· 投資 20 億元,欣旺達擬在湖南建設智能硬件綜合生產基地,涉及 TWS 耳機、智能音箱等產品
- 2-21· 山東8億元助力冬小麥促弱轉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