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蓄冷系統與水蓄冷系統作為兩種普遍應用的蓄冷技術,在運作機制、特性、應用場合以及經濟性能上均展現出明顯的差異。靜態冰蓄冷相比動態冰蓄冷具有以下優點:1.始終能夠提供相對穩定的冷量,不受制冷機組制冷量的限制。2.便于集中控制管理,維護難度較小。3.系統管路相對簡單,不涉及蓄熱容器的溫差、保溫以及壓力等問題。但也存在一些缺點:1.釋放蓄冷媒體需要較為復雜的配管系統以及較大的泵運行能力,同時設備空間需求打。2.不能滿足負荷需求變化的要求,可能存在冷量不足或者系統浪費的情況。3.初期安裝費用高,適合大型建筑應用。在冷庫建設中,動態冰作為高效保溫材料。廣西工業動態冰方案提供商
而建造一個儲存17噸冰的蓄冰池,按照L4000×W3000×H3000mm的尺寸(36立方米)的蓄冰池,土建類只需2-4萬,鋼架類只需5-8萬即可。因此將中央空調機組替換成動態冰蓄冷系統,兩年內即可收回成本,從第三年開始,每1千瓦安裝制冷量每年可節省約41610÷365=75.6元人民幣。傳統冰蓄冷空調以靜態制冰方式運行,多數采用載冷機二次冷卻方式制,更沒有脫冰儲存功能,無法解決冰塊過厚的傳熱問題,制冰速度低、設備龐大、換熱效率差、制冷機能耗高等問題無法克服。動態冰蓄冷則以動態的過冷水來制冰,控制結冰厚度,換熱效率高、制冰速度快、設備緊湊、制冷機能耗低結構簡單等優點十分突出,是國際上冰蓄冷的主要發展方向。黑龍江低碳動態冰項目動態冰原理,利用冰的融化熱,實現熱量的快速傳遞。
因項目開發中業主方有對冰晶式動態冰蓄冷系統應用的需求,我司整理本報告。但本系統市場案例較少,對于系統在項目中運用的經濟型、可靠性和穩定性沒有一定的參考,業主希望我司顧問方能對本系統情況進行了解分析,并給出專業性的建議。本報告通過對冰晶式動態冰蓄冷系統的了解,并結合目前市場主流的盤管式靜態冰蓄冷系統,從技術、成本、運營維護及穩定可靠性上進行綜合對比分析,為本項目業主方決策做參考。盤管式蓄冰系統,原理:利用設于蓄冰槽內的盤管(浸在水中),將設于盤管外的水相變成冰。盤管和主機間循環的介質為低溫載冷劑,盤管外所結的冰沿著圓管逐漸加厚,較終達到設計值為止;釋冷時,通過盤管內與板換間循環的載冷劑(二次側為空調末端),將冷量釋放到空調末端,從而形成一個完整的蓄冷、釋冷的過程,有內融冰與外融冰兩種系統。
技術原理,冰蓄冷中央空調是指在夜間低谷電力時段開啟制冷主機,將建筑物所需的空調冷量部分或全部制備好,并以冰的形式儲存于蓄冰裝置中,在電力高峰時段將冰融化提供空調用冷。由于充分利用了夜間低谷電力,不只使中央空調的運行費用大幅度降低,而且對電網具有明顯的移峰填谷功能,提高了電網運行的經濟性。關鍵技術:(1)過冷卻水穩定生成技術。過冷卻水生成技術是冰漿冷卻及蓄冷技術的主要。過冷卻水是冰漿生成的基礎,只有穩定生成過冷卻水,才可以通過促晶等技術生成冰漿;(2)超聲波促晶技術。在生成過冷水后,只有通過促晶才能使過冷水快速生成冰漿,這就需要促晶技術。目前,國際上采用的技術有超聲波促晶、電動閥促晶以及其他一些促晶技術;(3)冰晶傳播阻斷技術。隨著智能化、自動化技術的發展,動態冰系統將更加智能化、人性化。
按照制冰方式的不同,蓄冰系統可分為靜態制冰和動態制冰兩種方式。其中,靜態制冰技術雖然技術、理論較完備,但是在靜態制冰系統中,由于為冰晶靜態生長,期間結成的冰塊直接在換熱面上不斷生長變厚,使得換熱熱阻不斷加大,隨著蓄冰過程的進行,工作情況只會繼續惡化。與靜態蓄冷方式相比,動態冰蓄冷方式制成的冰漿為有大量懸浮微小冰晶粒子的固液兩相溶液,具有很好的流動性與傳熱性,是一種具有很好發展前景的蓄能技術。為了轉移電力需求,平衡電力供應,國家采用分時計價的政策來推動離峰電力的積極性。隨著科技的發展,我們有理由相信動態冰的應用將越來越普遍。黑龍江低碳動態冰項目
動態冰在制冷行業具有明顯節能作用。廣西工業動態冰方案提供商
蓄冰系統的組成:蓄冰系統一般由制冷、蓄冷以及供冷系統所組成。制冷、蓄冷系統由制冷設備、蓄冷裝置、輔助設備、控制調節設備四大部分通過管道和導線(包括控制導線和動力電纜等)連接組成。通常以水或乙烯二醇水溶液為載冷劑,除了能用于常規制冷外,還能在蓄冷工況下運行,從蓄冷介質中移除熱量(顯熱和潛熱),待需要供冷時,可由制冷設備單獨制冷供冷,或蓄冰裝置單獨釋冷供冷,或二者聯合供冷。動態制冰方式在制冰過程中有冰晶、冰漿生成,且處于運動狀態。每一種制冰具體形式都有其自身的特點和適用的場合。廣西工業動態冰方案提供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