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態冰蓄冷技術優勢:(1)融冰速度快、負荷響應靈敏。由于動態冰蓄冷制出的冰以冰漿形式存在,因此在融冰釋冷時冰晶與水之間接觸面積大,融化速度快,可以快速響應空調末端負荷的變動。(2)占地面積小、場地適應性強。動態冰蓄冷無需盤管、冰球等預制設備,因此蓄冰槽有效利用率提高,占地空間減小,而且對空間形狀要求降低,場地適應性增強。(3)熱交換系統簡單、節省設備和材料費用。動態冰蓄冷技術中的冰漿生成熱交換器可以采用制冷劑直接蒸發,省去了冰球、盤管式冰蓄冷中必須采用的不凍液換熱循環,因此帶來換熱設備和材料費用的節省,降低了初投資費用。動態冰蓄冷可以減少對自然資源的依賴,實現可持續發展。佛山屠宰場動態冰蓄冷方案提供商
儲存在蓄冷槽內的冰漿以疏松的顆粒堆積狀存在,在融冰放冷時,冰、水接觸比表面積極大,放冷速度成數倍提高,使得融冰單獨供冷也可滿足尖峰負荷需求,從而確保主機完全避開尖峰電費時段用電,實現經濟效益較大化。回水與冰層之間的滲透性充分接觸,確保能從蓄冰槽穩定取出的2℃的低溫水,滿足特殊工藝用冷(如鮮奶冷卻)或溫、濕度單獨處理空調系統等冷源需求。蓄冰槽內不再設置制冰設備,由于制冰設備采用板式換熱器和超聲波促晶器等設備,并且全部置于蓄冰槽內,因此蓄冰槽內不需要布置制冰設備,槽體的幾何形狀設計無任何特別要求,因地制宜的靈活性較大程度上增強。制冰設備全部置于蓄冰槽外,維修保養方便簡單。深圳速凍庫動態冰蓄冷項目動態冰蓄冷利用冰的蓄熱和蓄冷特性,實現能量的高效轉換。
技術內容:技術原理 冰蓄冷中間空調是指在夜間低谷電力時段開啟制冷主機,將建筑物所需的空調冷量部分或全部制備好,并以冰的形式儲存于蓄冰裝置中,在電力高峰時段將冰融化提供空調用冷(見圖1)。由于充分利用了夜間低谷電力,不只使中間空,調的運行費用大幅度降低,而且對電網具有明顯的移峰填谷功能,提高了電網運行的經濟性。動態冰蓄冷技術采用制冷劑直接與水進行熱交換,使水結成絮狀冰晶;同時,生成和溶化過程不需二次熱交換,由此較大程度上提高了空調的能效。冰漿的孔隙遠大于固態冰,且與回水直接進行熱交換,負荷響應性能很好
以此實現“移峰填谷”,達到高峰節省電費60%,綜合節省30%電費的目的。動態冰蓄冷空調技術平衡電網峰谷荷。對于大城市的商業用電而言,均會出現用電的峰谷時段,在用電的峰段,常常會出現供電不足的狀況,而在用電的谷段,又常常會出現電量過剩的狀況,如果將低谷電的電能轉化為冷能應用到峰值電時的空調系統中去,則可以緩解電網壓力,平衡電網;對國家電網而言,要滿足用戶1kwh的用電需求,必須要發電站發出超過1kwh的電量便于抵消電在運輸過程中的損耗,而用戶對電的需求和利用程度在實際過程中卻是不定的,是隨機的,尤其是對建筑內的空調而言,其使用程度往往同當天的室外天氣條件密切相關,不定性特點尤為突出,倘若國家電網發出的余電無法被用戶使用,一來是對能源的浪費,二來對國家電網的安全也存在著隱患,于是,蓄冷技術在空調系統中的應用便很大方面地減緩和減少了以上問題。動態冰蓄冷可以減少對水資源的競爭,改善水資源的分配公平性。
刮刀擾動式動態制冰技術,刮刀擾動式動態制冰技術的基本原理是:水(溶液)在換熱器內部通過換熱壁面被冷卻到低于冰點的過冷狀態,由于刮刀以較快的回轉速度旋轉,靠近換熱器換熱壁面的過冷水被及時刮離壁面,從而確保了換熱器壁面上不會生成冰晶,如圖3所示。從壁面附近被刮出的過冷水隨即進入水側的中心主流區,并在主流區中經已經存在的冰晶顆粒促晶解除過冷,生成冰漿。與過冷水式相比,刮刀擾動式動態制冰系統無需過冷卻解除裝置。冷量釋放過程中,冰塊通過冷卻設備釋放冷量,實現空調效果。珠海速凍庫動態冰蓄冷空調
動態冰蓄冷可以通過冷熱電三聯供系統實現能源的高效利用。佛山屠宰場動態冰蓄冷方案提供商
動態冰系統克服了傳統冰蓄冷因冰層逐漸加厚熱阻增加,導致雙工況冷水機出水溫度隨冰層加厚逐漸降低,且制冰效率下降有效蓄冰量低的缺點;同時也克服了水蓄冷是冰蓄冷8倍以上體積的占地問題。本系統創新的采用了蓄能樞紐機組、不銹鋼蓄冰蓄熱槽、電鍋爐、雙工況冷水機等關鍵性集成多功能設備,較大程度上降低了機房設備數量,減化了系統流程,減少了施工安裝工程量,也解決了傳統蓄能系統設備占地面積大的問題,使得蓄能型總控空調系統更減化更易用更易管理和維護。佛山屠宰場動態冰蓄冷方案提供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