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空調蓄冷技術根據蓄冷介質,可分為水蓄冷(顯熱式)、冰蓄冷和共晶鹽蓄冷系統三大類。每一大類可分為多個小類。水蓄冷系統就是利用水的顯熱進行蓄冷和釋冷(水的比熱容為4.18kJ/kg?℃)。在蓄冷階段,制冷機制出的冷凍水放入蓄冷槽儲存,在釋冷階段,將冷凍水抽出使用以滿足空調負荷需要。共晶鹽蓄冷也稱之為優態鹽蓄冷是利用固液相變特性蓄冷的另一種形式。共晶鹽是由無機鹽、水、成核劑和穩定劑組成的混合物。目前應用較廣的共晶鹽相變溫度約8~9℃,相變潛熱約95kJ/kg,在蓄冷系統中,這些蓄冷介質大多裝在板狀、球狀或其它形狀的密封件里,再放入蓄冷槽中。冰漿管道采用納米涂層,流動阻力降低30%,泵耗減少25%。湖北冰晶式動態冰蓄冷技術
請問冰蓄冷的原理和特點,冰蓄冷是一種利用冰的相變過程來儲存和釋放冷能的技術。其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步驟:1.儲能階段:通過制冷機組或夜間低溫條件等方式將水或其他物質冷卻到冰點以下,使其凝固成冰,并將冰儲存在儲冰容器中;2.蓄冷階段:當需要冷卻時,通過將冷卻介質(如空氣或水)與儲冰容器接觸使冰吸收周圍的熱量并逐漸融化。融化的過程會吸收大量的熱量,從而使空氣或水的溫度降低。3.結冰恢復階段:當冷卻需求結束后,再次通過制冷機組或其他方式將剩余的冰重新冷卻,恢復儲存狀態,以備下次使用。江蘇冰片滑落式動態冰蓄冷技術動態制冰蒸發溫度提升5℃,壓縮機效率提高12%。
針對冰、水蓄冷系統的蓄冷和放冷過程而開發的主要控制模塊,是實現蓄冷系統及關聯設備穩定、高效、可靠運行的主要基礎。通用性控制系統是高菱針對一般性中間空調系統(包含或不包含蓄冷系統均可)而開發的智能化高效節能控制技術,包括負荷跟蹤、負荷補償、負荷預測、末端管控、冷源側臺數控制等多項先進控制技術。通過應用高菱智能化自動控制系統,中間空調系統,尤其是多冷源的復雜系統,將可能實現明顯的節能效益,并大量減少運維人工的投入。
冰蓄冷技術主要應用于空調、食品加工、化工、建筑等行業。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夜間的低谷電力制冰,在白天用冷高峰期釋放冷量,由此實現電力負荷的移峰填谷。目前,國際上冰蓄冷系統主要包括靜態蓄冰(比如冰球、盤管等)和動態蓄冰(比如冰漿、片冰等)兩種形式。國內的冰蓄冷技術主要是盤管和冰球兩種形式。這兩種技術的主要缺點是占地面積大、蓄冷能效低、單位體積蓄冰量低,導致技術推行過程中出現了困難。動態冰蓄冷采用具有良好流動特性的冰漿取代現有的冰球和盤管的蓄冷技術。實踐證明,動態冰蓄冷技術不只初投資小于現有的冰球和盤管蓄冷,而且其運行效率高于其他蓄冰形式,同時具有占地面積小、蓄冰槽適應性強等優點,因此,在我國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該技術的研究成功,不只填補了我國在該領域的空白,而且將較大程度上促進冰蓄冷技術在我國的推廣利用,有效實現電力負荷的移峰填谷。相變材料與冰蓄冷復合系統,儲冷密度提升至450MJ/m3,為水蓄冷的6倍。
刮刀擾動式動態制冰技術中較主要雖然的技術仍然是防堵塞技術。由于刮刀擾動十分濃厚,過冷狀態下的水溶液更易在換熱常會壁面上結晶,一旦在壁面上結晶,刮刀葉片就面臨被堵塞甚至被打碎的可能。因此,刮刀式換熱器的內表層(刮刀葉片接觸面)處理要求非常光滑,而且刮刀葉片與換熱壁面之間的接觸必須緊密。另一方面,純水由于由純水生成的冰晶冰晶較粗,而且容易聚集硬化,更容易導致堵塞,因此此種制冰方法中往往需要一定水中添加在濃度的冰點抑制劑,如乙二醇、NaCl 等。由此又引入了對設備材料的防腐問題。換熱器內表面和整個刮刀空氣冷卻組件都是長期浸泡在乙二醇(或 NaCl等其他鹽類)水溶液中,并且處于高流速的之下不利腐蝕條件下,因此金屬材料必須具有特殊的耐腐蝕性能。莖刮刀葉片一般采用塑料材料,在與金屬換熱避免長期高速摩擦的情況下必須具有高耐磨的穩定性。由稀濃度的乙二醇(或其他鹽類)氫氧化鈉水溶液制出的冰晶顆粒十分細膩,粒徑可低于 500mm,蓄冰槽冰漿固相含量(IPF)可達 50%以上。移動式冰蓄冷車應急供冷量達500RT,保障醫院手術室不間斷供冷。湖北冰晶式動態冰蓄冷技術
板式換熱器與蓄冰槽聯動控制,可實現5℃溫差供冷,滿足精密機房溫控±0.5℃要求。湖北冰晶式動態冰蓄冷技術
動態冰蓄冷與靜態冰蓄冷的優缺點,動態冰蓄冷相比靜態蓄冷具有以下優點:1.系統運行穩定,適應性強。2.可充放電次數多,可以滿足變化的負荷需求。3.空調末端設備可以相對較小,可以節省建筑空間。4.由于制冷量分散,可以降低其制冷設備的能耗。5.設備單價較低,適合中小型建筑應用。但也存在一些缺點:1.制冷能力受制于制冷機組的制冷量。2.系統維護難度較大,需要配備專業技術人員。3.系統管路需要考慮蓄熱容器的溫度波動,保溫以及壓力等問題。湖北冰晶式動態冰蓄冷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