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機組優先式,蓄冷系統采用制冷機組優先式運行策略是指制冷機組首先直接供冷,超過制冷機組供冷能力的負荷由蓄冷設備釋冷提供。這種策略通常用于單位蓄冷量所需費用高于單位制冷機組產冷量所需費用,通過降低空調尖峰負荷值,可以大幅度節省系統的投資費用。一般情況,蓄冷設備優先式運行策略要求蓄冷系統應預測出當日24小時空調負荷分布圖,并確定出當日制冷機組在供冷過程中較小供冷量控制分布圖,以保證蓄冷設備隨時有足夠釋冷量配合制冷機組滿足空調負荷的要求。冰蓄冷系統的靈活性使得其適用于不同規模和需求的建筑項目,為建筑行業的節能減排提供技術支持。福建冰晶式冰蓄冷保溫
蓄冰空調設備,冰盤管式系統,冰盤管式系統又稱冷媒盤管式和外融冰。突出特點:1.實現電力“削峰填谷”,轉移電力高峰負荷,平衡電力供應;2.減少電廠側空氣污染物的排放,減少建筑物側CFC和燃燒物的排放;3.提高電廠側發電效率從而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4.降低總電力負荷,減少電力需求,緩解建設新電廠(機組)的壓力;5.提高城市基礎設施的檔次,有利于招商引資;6.節省用戶對空調系統的投資、改造、運行維護等費用,降低用戶空調系統的運行費用。福建冰晶式冰蓄冷保溫使用冰蓄冷技術可以減少白天對電網的負荷,優化用電結構,提高電網穩定性。
動態制冰,該系統的基本組成是以制冰機作為制冷設備,以保溫的槽體作為蓄冷設備,制冷機安裝在蓄冰槽上方,在若干塊平行板內通入制冷劑作為蒸發器。循環水泵不斷將蓄冰槽中的水抽出送到蒸發器的上方噴灑而下,在平板狀蒸發器表面結成一層薄冰,待冰層達到一定厚度(一般在3~6.5mm之間)時,制冰設備中的四通換向閥切換,使壓縮機的排氣直接進入蒸發器而加熱板面,使冰脫落。也就是冰的所謂“收獲”過程。通過反復的制冰和收冰,蓄冷槽的蓄冰率可以達到40%~50%。由于板式蒸發器需要一定的安裝空間,因此動態制冰不大適合大、中型系統。
內融冰釋冷特點:來自用戶或二次換熱裝置的溫度較高的載冷劑在盤管內循環,使盤管外表面的冰層自內向外逐漸融化進行取冷;冰層自內向外融化時,由于在盤管表面與冰層之間形成薄的水層,其導熱系統只為冰的25%左右,導致取冷速率低,水溫高。盤管式內融冰系統簡化原理圖:圓型及U型盤管冰蓄冷:蓄冷特點:管材導熱系數對蓄冷性能影響不大;管內流速低,阻力大;管外自然對流,換熱系數小。完全凍結式:釋冷特點:殘冰量大;取冷溫度高;不能攪拌。冰蓄冷系統適用于夏季制冷負荷大的環境,通過貯存冷能來滿足高溫天氣下的空調需求,減輕電網負荷。
負荷控制式(限制負荷式),負荷控制式就是在電力負荷不足的時段,對制冷機組的供冷量加以限制的一種控制方法。通常這種方法是受電力負荷限制時才采用,超過制冷機組供冷量的負荷可由蓄冷設備負責。例如城市電力負荷高峰時段(上午8∶00~11∶00),禁止制冷機組運行。均衡負荷式,均衡負荷式是指在部分蓄冷系統中,制冷機組在設計日24小時內基本上滿負荷運行;在夜間滿載蓄冷,白天當制冷機組產冷量大于空調冷負荷時,將滿足冷負荷所剩余的冷量(用冰的形式)蓄存起來;當空調冷負荷大于制冷機組的制冷量時,不足的部分由蓄冷設備(融冰)來完成。這種方式系統的初期投資較小,制冷機組的利用率較高,但在設計日空調負荷高峰時段與當地電力負荷高峰時段是否相同時,即是否與當地電價低谷時段相重疊,如不重疊,則系統的運行費用較高。冰蓄冷技術能有效改善特定季節高峰期電網壓力,實現負荷調節的智能管理,提升供暖、制冷系統的運行效率。浙江封裝冰蓄冷廠家
冰蓄冷技術在燃氣供暖、工業生產等領域的應用,可以節約成本,減少對環境的沖擊。福建冰晶式冰蓄冷保溫
技術優點:1. 單元體積小,可充分利用有效空間,蓄冰桶直徑分別為2.3 米和1.8 米,根據蓄冷量不同,蓄冰桶高度分為各種規格,可充分利用建筑物內邊角等廢棄空間。蓄冰桶可根據空間的需要安裝于室內、室外,甚至可以疊放,或埋在地下以節約空間;2、靈活的設計使蓄冰空調系統均可達到四種運行模式:1.雙工況主機制冰模式(夜間蓄冷)2.雙工況主機制冰兼為未端供冷模式3.雙工況主機單獨供冷模式4.蓄冰桶融冰單獨供冷模式。常用冷媒為乙二醇的水溶液。福建冰晶式冰蓄冷保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