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也加大對蓄能技術的推廣力度,國家計委和經貿委特下達《節約用電管理辦法》,要求各單位推廣蓄能技術,并逐步加大峰谷電差價。全國采用蓄能技術的空調系統大幅度增加,2001年10月舉辦APEC會議的10萬㎡上海科技城,浙江大學紫金港新校區13萬㎡,廣州大學城500萬㎡等大型建筑采用的就是冰蓄冷空調系統。優點:①可以為末端提供低溫冷水,降低末端的投資;加強除濕能力,大幅提高空調舒適性;如果采用低溫送風系統,更是可以節約末端的風機能耗、提高空調品質、減少風管的尺寸和投資。②空調系統智能化程度高,可以實現系統的全自動運行,而且具備與大樓的BAS接口,是目前世界上較先進的空調系統。智能控制技術的引入,使得冰蓄冷系統更加高效且省電。外融冰式冰蓄冷項目
冰蓄冷系統與水蓄冷系統作為兩種普遍應用的蓄冷技術,在運作機制、特性、應用場合以及經濟性能上均展現出明顯的差異。冰蓄冷系統深度解析,系統原理與運作流程:冰蓄冷系統巧妙地利用冰的相變潛熱來儲存冷量。在夜間電力負荷低谷時,該系統啟動電動制冷機制冷,使蓄冷介質(如水)凝固成冰,從而儲存冷能。到了白天電力高峰時段,則通過融冰過程釋放冷量,為建筑內的空調系統或生產工藝提供所需的冷量。蓄冷與釋冷階段:蓄冷階段:制冷機組將載冷劑(如水)冷卻至冰點以下,形成冰晶或冰水混合物,實現冷量的儲存。釋冷階段:載冷劑與空氣處理單元接觸,吸收熱量后融化,釋放出之前儲存的冷量。外融冰式冰蓄冷項目建筑能耗的優化與冰蓄冷系統的使用密切相關,是未來發展的趨勢。
空調用電已經占到建筑物能耗的50~60%,城市電網的30%左右,而且空調時間主要為電力高峰時期,占據了寶貴的高峰電力。蓄冷系統是在電力負荷低的夜間用電低谷期,通過制冷將電力以低溫冷水或冰的形式儲存起來,在電力負荷較高的白天用電高峰期,將儲存的冷量釋放出來,以滿足組建筑物空調負荷、工藝冷卻等各種用冷的需求。蓄冷技術是國際應用上較普遍的電力系統調峰手段。其技術特點明顯,如獲取分時供電政策電價差、節約電能、提高空調品質等。
我國大部分地區處于溫帶和亞熱帶,每年空調使用時間較長,在南方地區甚至可達8個月。夏季高溫時段空調用電負荷,特別是大型中央空調、區域供冷和地鐵空調等空調負荷集中,是造成城市電力負荷峰谷差的主要原因,而冰蓄冷空調是實現用戶側調峰的有效技術之一。目前我國已有的蓄冰空調工程設備70%以上來自國外,且99%都屬于靜態蓄冰技術,主要包括盤管制冰、冰球制冰等傳統靜態制冰方式,其體積大、運行成本高、制冰效率低,平均制冷量只有空調工況制冷量的50%。雪崩效應在冰蓄冷系統中同樣適用,有助于冷量平衡。
冰蓄冷技術原理:什么是冰蓄冷技術?冰蓄冷技術是一種新型的空調制冷方式,主要原理是通過利用低峰時段將水轉化為冰,然后在高峰時段利用冰的蓄冷效應來降低空調負荷。具體來說,當氣溫較低時,利用電力將水變成冰,存儲在蓄冰槽中,待氣溫回升時,冰與水進行換熱,使空調制冷機組可以更加高效地工作。工藝流程:動態冰蓄冷技術可應用于新建系統以及既有系統的節能改造。新建系統需要根據冷量輸送需求進行全新設計,其它過程相同,包括根據制冷機組的額定功率搭配制冰機組;根據負荷情況合理配置蓄冰槽,并根據應用場合配置不同的控制系統。冰蓄冷系統的設計可以根據建筑的特點與需要進行定制。廣西一體化冰蓄冷空調
冰蓄冷技術是通過在低負荷時制冰來儲存冷能的高效方法。外融冰式冰蓄冷項目
?冰蓄冷技術?是一種利用夜間低谷電力將水制成冰來儲存冷能的技術。白天融冰釋放冷量,以滿足建筑物對冷量的需求,從而減少電網高峰時段的空調用電負荷和空調系統裝機容量。?技術原理:冰蓄冷技術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夜間低谷電價時段制冰并儲存在蓄冰裝置中,白天用電高峰時段通過融冰釋放冷量,滿足空調需求。具體過程包括:?制冰?:夜間利用低谷電價時段,通過制冷機組將水制成冰并儲存在蓄冰裝置中。?蓄冷?:將冷量儲存在冰中,通過相變潛熱進行冷量儲存。釋冷?:白天用電高峰時段,通過融冰釋放冷量,滿足空調系統的需求。外融冰式冰蓄冷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