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控制,蓄冷系統的控制,除了保證蓄冷和供冷模式的轉換以及空調供水或回水溫度控制以外,主要應解決制冷機組與蓄冷設備之間供冷負荷分配問題,特別是在部分負荷時,應保證盡可能地將蓄冷設備的冷量釋放完,即可采用融冰優先式運行策略,甚至可采用全蓄冷運行,即白天制冷機組停開,空調負荷全部由蓄冷設備滿足。而在設計日空調負荷時,應采用制冷機組優先式運行策略,以保證逐時空調負荷要求。目前蓄冷系統的自動控制系統,大多采用以計算機技術的直接數字控制器與電子傳感器及執行機構相結合的直接數字控制系統。制冷機組的蓄冷量是定量的輸出,而蓄冷設備的釋冷是總量的輸出。使用冰蓄冷技術可以減少白天對電網的負荷,優化用電結構,提高電網穩定性。東莞閉式冰蓄冷散熱
安全性,蓄冷空調系統,主要應用于商用大樓,特別是都市人口稠密的地區,其系統首先應考慮安全性。 通常蓄冷設備的維修量很小,如內融冰式、容器式、優態鹽式等.但對于冷媒盤管式系統,由于制冷劑在蓄冷設備內直接蒸發,蒸發面積很大,制冷劑需求量也很多,蓄冷設備的安全性與可靠性是十分重要的。而對于制冰滑落式,冰晶式蓄冷設備的機構維修問題應予以重視。使用壽命,通常常規空調系統的使用壽命 15—25年,同樣對于蓄冷設備的使用壽命也應加以限制,一般較少應有15年以上的使用壽命,以保證設備的可靠性。 例如,對于優態鹽式系統,其使用壽命周期應在相變次數3000次以上仍保持系統原有的名義蓄冷量和凈可利用蓄冷量。中山一體化冰蓄冷造價冰蓄冷技術通過巧妙調整貯冷、釋冷時機,實現用冷峰值與用電谷值的差異化利用,節約能源。
測試結果如下:(1)蓄冷時間、蓄冷量:蓄冷時間7小時(晚11∶00~次日晨6∶00)皆為谷電時間。蓄冷量:1702.66kWh。(2)頭一周期,即蓄冷——釋冷運行方式。總耗電量1234.81kWh,電費合計420.33元,供出冷量1676.94kWh。(3)第二周期,即直接供冷運行方式。總耗電量1159.78kWh,電費合計792.63元,供出冷量水1342.78kWh。(4)頭一周期方式與第二周期方式比較:耗電量增加75.03kWh,但電費節省372.3元/天。推廣建議,目前,隨著商業企業競爭的加劇,購物環境與企業效益有著密切關系。大、中型商場用中央空調來調節商場一年四季的溫、濕度和補充新鮮空氣,提高購物環境。中央空調系統投資費用約占整個投資的10%左右,而平時的運轉費用占總能源費用的40%~60%。
采用冰蓄冷技術制冷設備的容量比傳統冷庫小百分之三十左右。因為在農產品入庫冷凍初始段可以利用冰蓄冷器的冷量,制冷設備容量可按平均負荷確定,而傳統冷庫制冷設備容量是按尖峰負荷確定的。由于設備容量減少,基建費小運行費也省。此外,冰蓄冷器的應用在電能分時間段計價時的優點更為明顯。應用冰蓄冷和濕空氣保鮮技術的冷庫在歐洲和美國已有幾百個,數量還在不斷增加。因為它與傳統的干空氣冷藏法相比確有許多優點,值得我們進一步研究和開發利用。冰蓄冷系統可在夜間用電低谷時段制冷貯存,白天高峰時段釋放冷能,實現電能的合理利用。
傳統保鮮法的缺點:傳統的冷庫使用冷凍盤管和冷風機組,使空氣中水分不斷冷凝,庫藏產品經過一段時間的冷藏后水分損失大,干縮變形、失去原有的色澤,品質下降。研究表明,水分損失多少對果蔬和花卉的質量影響很大,在保鮮過程中農產品的相對含水量、即水份占總重量為百分之九十八左右時,其品質保持的有用程度要比相對含水量為百分之九十時好得多。在傳統的冷庫中冷凍盤管表面溫度低于零度,空氣中水分不斷冷凝和結霜,周期性化霜,會使溫度升高,如果水滴落在農產品上還會加速腐壞。冰蓄冷系統內部采用換熱器設備,協助加熱或冷卻工質,提高了貯冷與釋冷效果。安徽外融冰式冰蓄冷
冰蓄冷系統適用于需求波動較大的場所,可以平滑負荷曲線,提高設備運行效率。東莞閉式冰蓄冷散熱
冰蓄冷技術原理及應用,系統優點,桶式蓄冰特有的逆流換熱器及平均控制法安全可靠,蓄冰桶利用其自身的特有技術,在結冰過程中水不會被冰包圍,冰塊可以自由滑動,因而避免產生應力或使冰桶損壞;無轉動部件,蓄冰桶內未凍結的水無須攪拌;特有的換熱器,使流體流動更均勻,結冰厚度一致。換熱面積大、結冰厚度薄、蓄融冰效率高蓄冰桶是盤管換熱器中單位蓄冷量換熱面積較大的蓄冰設備;蓄冰冰層薄,厚度只為12mm,蓄冰時乙二醇溫度無需很低。因此蓄冰桶可與蓄冰能耗低的三級高心冷水機組 相配合,蓄冷時冷機效率高,耗電量小,節能特性突出;由于傳熱面積大,蓄冰速率穩定;融冰效率高;可實現低溫送風及大溫差系統。東莞閉式冰蓄冷散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