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冰系統與低溫送風結合的系統在初投資上面是可以與常規空調系統相競爭的。在初投資相等的情況下。蓄冷系統具有常規系統無可匹敵的優點:它可以減小電力需求。對于冷水機組,風機和水泵的耗電量可減少50%甚至更多。增加高峰期以外的耗電千瓦小時數(KWH)而減少高峰期內的耗電量;至少可以減少用戶的運行費用20%;它為用戶提供了更加靈活的系統,包括將蓄存的制冷容量在短缺的時候提供給一些關鍵場合使用,并且它的維護要求也較低。一般來說,一天使用10—14小時的各種大樓,建議采用低溫的送風系統和蓄冰系統。冰蓄冷系統的設計和安裝需要專業技術支持,確保系統運行穩定、高效,達到預期節能效果。湖南冰盤管式冰蓄冷保溫
占用空間不同:1、冰蓄冷,由于冰蓄冷的蓄冷密度大,故儲存同樣多的冷量,冰蓄冷所需的體積將比水蓄冷所需的體積小得多。2、水蓄冷,由于水蓄冷是顯熱蓄冷方式,實際使用的供回水溫差為5~11℃,故水蓄冷的蓄冷密度小,水蓄冷槽體積相應龐大,占用空間大。特點不同:1、冰蓄冷,冰蓄冷具有削峰填谷、平衡電力負荷的特點,具有制冷快、效果好、供冷溫度低等優點,缺點是初始投資略高,且不適用于夜間用電的用戶。2、水蓄冷,水蓄冷優點是初投資較低,技術要求低,維修簡單,同樣具有削峰填谷、平衡電力負荷的特點,但占用空間大,冷損耗也大,對蓄冷水池的保冷及防水措施要求高,且由于水池部分是開啟的,循環水容易污染。湖南冰盤管式冰蓄冷保溫冰蓄冷系統運行時,載冷劑在球形或板形小容器外流動。
經濟性,蓄冷空調系統無論是采用部分蓄冷還是全部蓄冷,其初期投資通常均比常規空調系統高,這就要求設計者應正確掌握建筑物空調負荷的時間變化特性,確定合理的蓄冷設備及其系統配置,制定系統的運轉策略,準確地作出經濟分析,以便投資者可以在短時間里以節省電費的形式收回多出的投資.一般情況下,在一個已設計好的蓄冷系統中可以以單位可利用蓄冷量所需的費用來衡量蓄冷設備。另外,蓄冷系統的配置也影響蓄冷設備的大小。因此,對于同種類型的蓄冷設備,哪一種在實際釋冷速率條件下,保持恒定釋冷溫度的時間越長,哪一種設備的性能越好。
動態制冰,該系統的基本組成是以制冰機作為制冷設備,以保溫的槽體作為蓄冷設備,制冷機安裝在蓄冰槽上方,在若干塊平行板內通入制冷劑作為蒸發器。循環水泵不斷將蓄冰槽中的水抽出送到蒸發器的上方噴灑而下,在平板狀蒸發器表面結成一層薄冰,待冰層達到一定厚度(一般在3~6.5mm之間)時,制冰設備中的四通換向閥切換,使壓縮機的排氣直接進入蒸發器而加熱板面,使冰脫落。也就是冰的所謂“收獲”過程。通過反復的制冰和收冰,蓄冷槽的蓄冰率可以達到40%~50%。由于板式蒸發器需要一定的安裝空間,因此動態制冰不大適合大、中型系統。冰蓄冷采用具有良好流動特性的冰漿取代現有的冰球和蓄冰盤管。
盤管冰蓄冷:冰盤管式蓄冷裝置是由沉浸在水槽中的盤管構成換熱表面的一種蓄冰設備,蓄冷時載冷劑通過管內,冰在管外凍結。主要冰槽形式:盤管式冰蓄冷:蓄冷特點:管內流速高(處于過渡流或者湍流),換熱系數大;冰的熱阻大,后期蓄冷效率低;管外自然對流,換熱系數小,非完全凍結式可采用空氣攪拌;末期管材導熱系數對蓄冷性能影響不大。盤管式外融冰系統簡化原理圖:外融冰釋冷特點:溫度較高的空調回水直接送入盤管表面結有冰層的蓄冰水槽,使盤管表面上的冰層自外向內逐漸融化;換熱效果好,取冷快,供水溫度低(1~2℃)。理論上不需要二次換熱裝置;不可搭接(non ice-bridging),蓄冰率(IPF)不大于50%,故蓄冰槽容積較大。冰蓄冷同時在液體和傳熱壁面之間又始終保持著強制對流的高效率換熱模式。湖南專業冰蓄冷服務商
冰蓄冷白天用于制冷,夜間用于制冰。湖南冰盤管式冰蓄冷保溫
區域供冷站的供冷方式與北方冬季時的集中供熱方式十分類似。這種供冷方式實際上就是以區域冷站作為冷源和能量中心,通過區域空調管網向周邊建筑提供調溫用的冷水,滿足會議廳、展廳、酒店、大學、醫院、商場、寫字樓、住宅樓等不同用戶的用冷需求,而且,還可以利用制冷時產生的熱量,向建筑物供應熱水。很明顯,與集中供熱一樣,集中供冷方式將會較大程度上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實際應用證明,區域供冷的能源效遠低于預期,輸送能耗增加,不同于區域供熱,輸送泵的功耗轉化為熱添加到傳輸介質中,但對于供冷,對輸冷介質的傳熱是一種副作用。廣州一個集中個供冷失敗的案例能很好的說明問題。湖南冰盤管式冰蓄冷保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