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工廠化養殖技術的發展,水產工廠化養殖在國內外得到越來越普遍的應用和推廣,這也為養殖產業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水產工廠化養殖是未來水產養殖行業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也是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要途徑。此外,工廠化循環水養殖中產生的廢水,可以通過凈化后再返回養殖池使用,實現養殖廢水的零排放,也避免了傳統池塘養殖造成的水污染。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相信水產工廠化養殖將會在未來實現更大的發展,為人們提供更多優良的水產產品。采用封閉式循環水系統,工廠化養殖降低了水體污染,有利于環境保護。高密度工廠化水產養殖基地
“工廠化養殖的降本增效受到多方面因素影響。”楊濤表示,首要任務是降低設備成本,養殖戶都希望設備企業的智能化高,設備質量好,性價比高。其次是養殖效益,養殖企業的經營和磨合也是一個重要因素,在磨合過程中,如何正確使用設備,減少機器折舊也是一個關鍵點。楊濤表示,工廠化養蝦是未來主流趨勢,但在技術層面,工廠化循環水養殖面臨著諸多挑戰。首先,系統運營成本較高,全程循環水的運營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其次,設備企業與養殖企業之間的磨合也是一大難題。如何根據養殖過程調整設備的使用量、水泵的頻率等參數,需要雙方長時間的合作與探索。 微生物工廠化水產養殖方式發展特色養殖品種,提高市場競爭力。
另一方面,對外強化人才引進。當然,光靠一個項目本身,吸引力有限,對此,平湖農開區從平臺出發,做優營商環境,予以精確扶持。從長三角“田園五鎮”農業農村創業創新大賽年年不斷檔,到組建清華長三角平湖現代農業產業科技創新中心,一套“組合拳”下來,人才接踵而至,這里先后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3名、省級高級人才3人、博士9名、碩士51名。人才作為頭一生產要素,其興旺自然進一步帶動了技術更迭。據統計,在平湖農開區這個大平臺上,除了中以設施農業示范園,截至目前,已有52個優良農業項目在此投產,總投資超50億元。
病害防控問題,由于水產品養殖病害情況復雜、種類較多,在魚群里傳染也較快,因此魚體一旦患病很難進行補救,現階段有效醫治藥物較少,故水產品疾病防控主要以預防為主,醫治為輔。一般循環水養殖模式下,設有高效的消毒環節,在確保補充水源、魚苗、餌料無特定病原以及規范的生產管理操作前提下,循環水養殖理論上可杜絕特定病害的發生, 同時降低普通病害暴發幾率。飼料安全及質量等問題,由于飼料質量、適用性、水體污染等問題出現,所以加強適用于工廠化水產養殖的優良、高效、價優的人工配合飼料研發和推廣力度成為重點,就飼料營養配方和加工工藝而言,仍需重視開展針對循環水養殖特點的專業飼料,重點開展糞便成型好、利用率高、溶蝕率低、氮磷排放少、水體污染小、沉降速度適宜的飼料研發。養殖業與物流業結合,提高產品運輸效率。
建議采用“雙系統雙管道”的供氧系統,“液氧”+“爆氣系統”雙保險。養殖水體保持循環流動,在沉淀池沉淀大顆粒雜質,24小時循環次數,根據養殖密度和階段確定。再通過全自動轉鼓過濾器,進行微米級過濾,分類出水中大于濾網孔徑的固體顆粒和懸浮物。經過全自動轉鼓過濾器的水體流入MBBR生化池內,生化池中填滿大量的生物媒介球,同時投放組合生物菌群,附著在池內的生物媒介球中,在生化池底部排有曝氣管道,對整個生化池進行曝氣增氧,使含有生物菌的媒介球不停翻滾,與水體充分接觸,生物菌會分解水體中的氨氮、亞硝酸鹽及沉淀物等。創新養殖設施設計,提高養殖環境適應性。廣東高密度工廠化水產養殖規劃
新加坡的烏龜工廠化養殖,展示了工廠化養殖在特種水產養殖領域的潛力。高密度工廠化水產養殖基地
工廠化水產養殖是集中式、高效、環保、經濟的水產養殖模式,具有高效利用水資源、高產量、品質、環保節能、經濟效益好等優勢,在未來水產養殖中將會成為主流方式。南美白對蝦,學名凡納濱對蝦(Litopenaeus vannamei),也叫做白蝦、白對蝦,是我國重要的養殖品種之一,2022年全國產量達到1340280噸。該蝦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的特點,口感鮮美,深受人們喜愛。可是,近些年來,傳統的對蝦養殖模式下蝦病頻發一直困擾著廣大養殖戶,阻礙了南美白對蝦的可持續發展。高密度工廠化水產養殖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