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傳統養殖中,高密度養殖往往會導致水質惡化和魚類疾病頻發,而循環水系統通過先進的水質管理和自動化監控,能夠有效控制水質參數,如氧氣濃度、氨氮含量等,確保即使在高密度條件下,魚類也能健康生長。這種優勢使得循環水養殖成為應對土地資源限制和市場需求增長的重要策略。循環水養殖系統能夠通過精確控制環境條件,實現反季節生產和銷售。這意味著即使在自然環境不利的季節,養殖者也能提供高質量的水產品,滿足市場需求。這種靈活性使得生產者能夠在市場供需波動時迅速調整生產計劃,避免因市場飽和或缺貨而帶來的經濟損失。養殖技術研發,為工廠化養殖提供技術支撐。北京智能工廠化水產養殖
國內外循環水養殖技術得到進一步發展,工藝設備不斷優化,逐步采用了納米材料技術、生物膜快速培養技術、厭氧反硝化技術、自動投餌和自動化控制技術等現代化科學技術成果。我國漁業科技工作者堅持自主研發中國的特色的工廠化循環水養殖工藝模式。通過不斷對工藝設備更新換代和配套集成,進一步提高了自動化程度和集約化程度,強化了生物安保和動物福利,養殖水循環利用率達到95%以上,循環水養殖配合生態綜合尾水凈化技術,實現了無廢物生產和“零排放”。浙江陸基工廠化水產養殖池通過優化飼料配方,工廠化養殖有助于降低養殖業的飼料成本。
對于采用工廠化循環水養殖模式的漁場來說,光這些還不夠。打破“靠水吃水”,就要通過科技手段構建養殖品種所需要的水體環境,同時因為密度高,對水體要求便會更高。所以,水處理區是工廠化循環水養殖主要區域之一。水處理區通常又分為水處理區、儲水區、沉淀區。在工廠化循環水養殖系統中,水質和飼料的精確控制是確保魚類健康生長和產品質量的重要手段。通過自動化和智能化設備,養殖者可以實時監測和調整水質參數,如pH值、溶氧量和溫度,確保較佳的生長環境。同時,合理的飼料配方和投喂策略能夠優化魚類的營養吸收,促進健康生長。結果是,養殖的產品不僅在外觀上更加吸引人,而且在營養價值和口感上也有更好的表現,滿足了消費者對品質水產品的需求。
接下來,示范園有意在這方面做出積極探索。與科技落地相伴相生,往往是平臺運營。在中以設施農業示范園內,筆者隨處可見自動化水肥灌溉系統、環境監測系統和各類傳感器。正是有了這些“智能管家”,傳統意義上的勞動密集型得以“機器換人”,2000多平方米的大棚里,只需一兩名技術人員,并且從“靠經驗”升級至“看數據”,實現水肥、水溫、含氧量的精確控制,以及全流程精細管理。平湖市農業農村局數字農業發展中心主任邵潔表示,整套設備即是一個平臺,可以對棚內水環境、鱸魚生長情況實時監測,還能自動監測水位、pH值、氨氮、亞硝酸鹽等指標,各類數據會直接反饋給技術人員,一旦出現異樣情況,管理人員都會實時收到預警信息。創新養殖融資模式,降低企業運營成本。
切實強化養殖尾水的達標排放。工廠化循環水養殖產污主要涉及養殖池準備階段的消毒沖洗、養殖過程投餌和捕撈后養殖池清洗三個環節,其中捕撈后養殖沖洗環節排水比例較高,主要污染物為懸浮物、化學需氧量、總磷和總氮。對于新建項目,應特別關注諸如生態溝渠、人工濕地等養殖尾水配套處理設施的使用頻率和實際應用效果,避免驗收合格、應用失靈的現象。沿海地區工廠化循環水養魚(鲆鰈魚類)、養蝦(南美白對蝦、斑節對蝦)、海水動物育苗項目,涉及使用地下海(咸)水的,應同時關注鹽類物質的排放控制,避免造成項目周邊土地的鹽堿化。對于內陸省份出現的“海鮮陸養”,需要模擬海水環境,也應關注鹽類物質排放。工廠化養殖應注重生態平衡,實現可持續發展。吉林大棚內工廠化水產養殖過濾器
工廠化養殖有助于提高水產品產量,滿足市場需求。北京智能工廠化水產養殖
水產工廠化養殖的未來發展,盡管水產工廠化養殖具有諸多優勢,但是也存在一定的挑戰。1. 技術門檻高。實行水產工廠化養殖需要具備先進的水產科技管理技術,這對于企業的技術實力、人才儲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 成本壓力大。與傳統養殖方式相比,水產工廠化養殖所需建設的設施與設備更為復雜,投資成本也更高。3. 污染排放問題。全封閉式養殖池對于污染物的處理需要更高的技術要求,否則容易造成水環境污染。針對以上問題,未來的水產工廠化養殖將需要不斷加強技術研發、加強環境保護、降低養殖成本等方面的努力。北京智能工廠化水產養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