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位于紫金縣境西北部,北毗東源縣義合鎮。2008年末,面積134.9平方千米,戶籍總人口34740人,其中非農業人口3597人。轄1個居委會、14個行政村。鎮政府駐柏埔圩。
【沿革】鎮名相傳因鎮府東南山坡上生有眾多柏樹而得。明代分屬寬得都柏埔、平湖社。清代分屬寬得都柏興、平湖約。民國18年(1929年)屬第二區平湖鄉、柏埔鎮,民國34年為柏平鄉。建國初屬古柏區、第四區,1952年5月為第十區,1958年10月成立柏埔公社,1961年分出臨江公社,1983年9月撤社設區,1987年4月設柏埔鎮。位于縣境西北部,東連黃塘,西接臨江,南鄰義容,北毗河源市郊區。鎮政府駐地柏埔圩,東南距縣城48千米。
1988年,柏埔鎮總人口4630戶25776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246人,總面積132.2平方千米,轄永豐(魚潭、荷樹徑、杭子角、鷓鴣坑、陶金坑5個自然村)、洋坑(大水坑、坑尾、坑口、蓮塘、均田、東心6個自然村)、梅中(三壩、梅村、崗頭、上中心、下中心5個自然村)、福田(瓦廠下、山下、魁田、社背、橋頭、排巷、中心、高 8個自然村)、方湖(大嶺、坑角、新光、大屋、石圳、紅光6個自然村)、群星(水背、官田、上莊、下莊4個自然村)、良洞(高坵、俞屋角、林潭、墩頭、河壩5個自然村)、復興(塘背、三坑、嚴屋坑、鄧屋壩4個自然村)、利明(圩下壩、環玗、學嘴、深塘、墩頭5個自然村)、南昌(上白田、下白田、風徑、塘背瀝4個自然村)、新豐(田背、長嶺、磜下3個自然村)、大魯(紅光、廟角、蛇眉嶺、胡屋4個自然村)、小魯(東前排、合水壩、石坑、長坑4個自然村)、格塘(格塘、刀石坑、羅屋3個自然村)、東升(下灣、五星、田心、向前、聯群、嶺頭、新勝7個自然村)、東方(龍頸、凹頭楊、花乾崗、瀝頭4個自然村)16個行政村和柏埔圩居委會。
2004年,撤銷格塘、小魯兩村并入大魯村;全鎮轄梅中、永豐、洋坑、東升、東方、福田、方湖、群星、良洞、復興、利民、南昌、新豐、大魯14個行政村和柏埔1個居委會,77個自然村,183個村民小組,總面積134.9平方千米,總人口33102人。。
【郵編】517473【2011年代碼及城鄉分類】441621110:~001 121柏埔居委會 ~200 220東方村 ~201 220永豐村 ~202 220洋坑村 ~203 220梅中村 ~204 220福田村 ~205 220方湖村 ~206 220群星村 ~207 220良洞村 ~208 220復興村 ~209 220利民村 ~210 220南昌村 ~211 220新豐村 ~212 220大魯村 ~215 220東升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