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位于紫金縣中南部,秋香江中游。2008年末,面積266.66平方千米,戶籍總人口2866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530人。轄1個居委會、13個行政村。鎮政府駐光巷街8號。
【沿革】九和建國前稱九和市,相傳此地原名“九墩埔”,后劉和師設店開圩,后人為紀念他,將地名和人名合成“九和”。明代屬古名都下黃沙社。清代屬古名都下黃沙約、湯里社。民國18年(1929年)起屬第一區下黃砂鄉,民國34年為黃砂鄉。建國初屬第二區(藍塘)下黃砂鄉,1952年為第五區,1957年12月分屬九和鄉、熱水鄉,1958年10月成立九和公社,1961年分出瓦溪公社,1983年9月撤社設區,1987年4月設九和鎮。位于縣境中南部,東鄰瓦溪、九樹,西連藍塘,北接青溪,南臨惠東縣。鎮政府駐地九和圩光巷街,東北距縣城29千米。
1988年,九和鎮總人口4022戶21056人,其中非農業人口861人,總面積225.65平方千米,轄五一(長壩、五一、圍坪、中心、甜竹、新群、新民、新聯、百家、富安、富饒、社背、上社、新屋、好社、武管、文坑、文光、樹光、高布、新塘、塘唇、光尾、下坑、吉安、新田、滑沙27個自然村)、九和(黎坑、旱垅、光巷、榴塘、磜子坑、市圍、和平、長壽、聯合、大田、長流、紅塘12個自然村)、官坑(蔡屋壩、羅角、下連塘、徑口、下圍、黃泥塘、竹陶排、斗方、圍心、中心、光背、石壩、莤坑、果坑、竹園、坪上、塘唇、寨下、南和、學子窩、永和22個自然村)、富竹(黃金坑、猴子角、西湖、赤凹、麥田、新田、塘背、大坪、中心、企嶺、新屋、麻竹坑、黃草崗、金竹園、鐵頓坪15個自然村)、黃砂(丁水橋、下洋角、杉排、下車、上車、昌富地、旱塘、松樹下、車田、上排、企嶺、中壩、石角、澳頭、大吉、馬山、龍嶂、月大18個自然村)、龍塘(龍田、旱田、三角壩、鹿徑、森坑、玉石坑、玉石塘、金竹壩、黃尾潭、福壽壩10個自然村)、龍卜(龍卜、長布、搖錢壩、靈角塘、沙首、樹頭坪、社留7個自然村)、雙羅(上壩、下壩、圳塘、椒寮、羅錦坪、召六、綠泉、紅倉、矮陂、寶中、寶塘、赤水、寶連、梅新、梅龍、石古坑、梅中、老爐下、庵下19個自然村)、熱水(黃坑、錫坑、新和、熱水、龍樓、向陽、赤凹、靈坪、桃坪、上坪、下坪、楊梅坑、則圍13個自然村)、幸福(井塘、竹塘、李塘、新塘、中心、中連、連塘、黃潭、新潭、梅子排、社下、車子、塘尾、蕉樓、下埔、竹山、禾塘、九龍18個自然村)、芫芬(西湖、南和、永紅、新田、新明、高排、芫芬、湖坑、草塘、高橋、神徑、紅東、馬埔、連塘、龍舟、樹塘16個自然村)、金光(河背、石排、下完、紅坪、中心、見背、新金、圍心、龍頸、坪上、李塘、云前、紅光、下窩、葉坑15個自然村)12個行政村和九和圩居委會。
2003年,將原九樹鎮的在南、在上2個村并入九和鎮。2004年12月,撤銷龍卜村并入黃砂村;全鎮轄熱水、雙羅、幸福、黃砂、龍卜、龍塘、九和、金光、芫芬、五一、官坑、富竹、在上、在南13個行政村和九和1個居委會,204個自然村,總面積254.97平方千米,總人口27000人。
【郵編】517445【2011年代碼及城鄉分類】441621103:~001 121九和居委會 ~200 220金光村 ~201 220五一村 ~202 122九和村 ~203 220官坑村 ~204 220富竹村 ~205 220黃砂村 ~206 220龍塘村 ~208 220雙羅村 ~209 220熱水村 ~210 220幸福村 ~211 220芫芬村 ~212 220在上村 ~213 220在南村